為什麼因為組織績效糟糕而炒掉領導者的策略,對組織高層顯得如此具有吸引力呢?
如果一支職業運動隊整個賽季都表現不好,球隊老闆的下意識衝動就是把教練或經理炒掉。同樣,要是一家企業遭受巨大的損失,董事會的下意識衝動就是把總裁給炒了。在新任領導管理下,球隊或企業來年的表現更好,是否說明上述做法有道理呢?
比賽中輸了一個賽季,和企業某一年虧損一樣,一般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領導者要負一定的責任,但在一個真正算得上糟糕的年景,起負面作用的很可能還有其他許多因素。這些因素大多展現出隨機波動性,和誰當教練、誰當總裁無關。如果哪一年這些因素極端不利,那來年它們很可能會回歸正常範圍。
新任領導一般是在壞年景之後才上任的,這意味著,即便新任領導並不比原來的領導更出色,來年的績效也會好一些。這一進步,只不過是另一個「回歸平均」的例子。當然,前一任領導可能真的很差勁,理當被炒。但我們應當明白一個起碼的事實:炒人之後緊隨而來的組織績效反彈,並不能說明炒掉經理是正確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