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股票分析師很少推薦賣掉哪家公司的股票?
要對這一偏向做出合理的解釋,不妨讓我們看看股票分析師做推薦時所面對的成本和收益。設想有五名不同的分析師負責盯住同一支股票。每個人都想對該股在下月的價格走向做出準確預測,但他們同時也都希望跟被評估公司(多為其老闆的客戶或潛在客戶)保持良好的關係。
考慮到上述情況,分析師非常希望在自己拿定立場前參考其他四名分析師可能做出的推薦。畢竟,他知道自己犯錯的成本,部分取決於其他四名分析師所做的推薦。一開始他就明白,其他人的推薦多半會稍微偏向於買進,因為對分析師的東家來說,給受評估的公司拍馬屁有好處。退一步來說,要是五個人全都推薦買進,而該公司的股價卻跌了,那麼,對分析師來說,這就是一個普遇的預見失誤,他個人所承受的批評會很有限。
反過來看,要是他推薦賣出,其他四人推薦買進,而該公司的股價卻漲了,那他就成了一個三重輸家。他不僅推薦錯誤,而且這個錯處引人注意,因為競爭分析師都看準了。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東家還會遭到潛在客戶的憎恨。
在這種情況下,個別分析師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師一樣的推薦。每個人都明白,做出買進推薦,更符合自家老闆以及其他分析師老闆的利益。另外,其他分析師也不光要分析公司股票的表現,還會分析別人會做什麼樣的推薦,所以,我們很容易瞭解,為什麼分析師最保險的做法是給予買進推薦。當然,精明的投資者最終會瞭解買進推薦時一支股票未來的價格,並未提供什麼有用的資訊。
市場交易總發生在利益存在潛在衝突的若干參與方之間,與其說這種情況是例外,倒不如說它是規律。賣方希望買方說出自己願意付多少錢,可買方卻害怕賣方索價過高,於是儘量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同樣,買方希望瞭解自己正在考慮的產品夠不夠好,而知道真實情況的賣方,卻不可能透露產品的缺陷。在如此局面下,決策人怎樣才能掌握更多有關資訊呢?
生物學家早就利用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試圖解答利益存在矛盾的動物之間的這類問題。比方說,兩條狗都想啃同一根骨頭,在決定要不要打一架之前,每條狗都迫切希望瞭解對手的實力。對手不可能當眾宣佈自己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因為,「我很強!你最好別跟我搶這根骨頭!」這一類的話是不可信的。
在這種局面下,狗只能暗中依靠「難於造假原則」,也就是說,倘若潛在對手之間的某個信號真實可靠,那必定是難於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無法造假)的。體格就屬於此類信號,因為狗的體格越大,就越可能是個難纏的打架高手。倘若狗遇到的對手體格明顯偏大,它很可能會退縮。但要是對手體格明顯偏小,那它就願意幹上一架。
在這種情況下,狗會儘量顯得個頭大一些。一旦它們喚起了要打架的情緒,後背毛囊周圍的平滑肌會立刻繃緊,使頸毛豎起,顯得塊頭更大。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現存所有的狗都具備這一身體機能,所以最終沒人會受它的愚弄。不管頸毛豎不豎起,看上去塊頭較大的狗,確實塊頭較大。
為什麼鳥巢裏叫得大聲的雛鳥最容易得到雙親叼來的蟲吃?難於造假原則也做了解釋。每隻雛鳥都希望得到儘量多的食物,所以它大聲叫喚,表明自己有多餓。可因為它的兄弟姐妹們也採取了同一戰略,這一信號似乎並未提供有用資訊。然而,實驗顯示,越餓的雛鳥叫起來聲音越大。這裡,動機事關重要,而叫聲最高亢的必要動機,是鳥兒真的餓了。
難於造假原則還適用於不同市場條件下潛在對手之間的溝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