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產品設計中的經濟學

——為什麼打開冰箱時,冷藏櫃會亮,冷凍櫃卻不會亮?

——為什麼筆記本電腦能在任何國家的供電標準下運作,其他大部分電器卻不能?

——為什麼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門上要安鎖?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賣?

——鋁製易拉罐的生產成本本來可以更低,可為什麼人們不那麼做?

——為什麼自動販賣機賣報紙的時候,允許顧客付一份錢拿若干份報,賣飲料的時候卻不是這樣?

——為什麼有些車的加油孔在司機一側,有些車卻在副駕駛一側?

——為什麼曼哈頓所有的計程車都是黃色轎車,而伊薩卡的計程車大多數是色彩各異的小貨車?

——為什麼硬幣上的人像都是側面像,紙幣上的人像卻是正面像?

——為什麼DVD和CD的尺寸一樣大,但DVD包裝盒卻比CD包裝盒要大得多?

——為什麼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卻總在右邊?

為什麼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形狀呢?對此問題,若不稍微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再聰明的回答也算不得圓滿。比方說,對高速公路旁取款機按鍵上的點字盲文,比爾.托亞的解釋即是建立在此原理之上的。廠商留下了高速路取款機上的點字盲文,是因為生產兩種不同取款機的成本,遠遠大於合理的預期收益。

一般而言,生產商並沒有什麼動力給產品增加新功能,除非這種功能所帶來的產品價值(也就是收益)大於其成本。幾乎所有的實例都表明,產品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這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

汽車功能的演進,精妙地闡述了這一平衡關係。一九六一年春天,我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當時我還是個高中生。最吸引我眼球的二手汽車廣告大致如下:「一九五五年產雙門龐蒂克,V8發動機,帶收音機、加熱器,手動變速,售價三百七十五美元,可議價。」當然,如今所有的車都帶加熱器,可在一九五五年,它還只是個選配件。當年我住在南佛羅里達州,那兒賣的很多車都沒有加熱器。可是,在冬天最冷的那幾天,有個加熱器還是挺舒服的。那時人們的收入比現在低得多,不少買家寧願放棄一時的享受,以換取更低的價格。要是製造商只賣帶加熱器的車型,恐怕有不少生意都會給賣不帶加熱器的便宜車型的對手搶走。

然而,隨著收入的提高,願意冬天忍受嚴寒來省幾個錢的消費者逐漸減少。等不帶加熱器車型的需求量降到某個限度以下,經銷商也就不願再把它們留在展廳了。當然,要是有人願意出高價定製,經銷商也可以賣給他們不帶加熱器的車型。可顯而易見的是,沒人會出高價故意不要加熱器。最終,不帶加熱器的車型消失了。在一九五五年,龐蒂克的V8是買家通常的選擇,因為如果不買V8,就只能選六缸引擎。V8的好處(也即收益)是它提速比六缸發動機快得多。它的成本,除去售價較高,就是耗油量也較大,但那些日子油價還很便宜。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阿拉伯人搞起了石油禁運。一九七三年年中,一加侖汽油才賣三十八美分,一年以後就漲到了五十二美分。一九七九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一九八○年油價漲到了一.一九美元。由於油價暴漲,V8再也通不過成本效益測試了,於是不少消費者決定放棄它優越的提速性。所以,這種發動機差不多全都消失了。六缸發動機還算常見,可七十年代以前美國很少見的四缸發動機,迅速走入市場。

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從絕對價格來看,油價保持平穩,與其他商品的價格相比,甚至還稍有下跌。到一九九九年,一加侖汽油的價格是一.四美元,從購買力來看,比一九七三年○.三八美元的價格還要低(也就是說,一九九九年一.四○美元能買到的商品和服務,比一九七三年的○.三八美元能買到的要少)。這樣一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動機規格再度變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隨著近年來油價攀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趨勢又重演了。比方說,早在二○○五年油價突破三美元之前,福特汽車公司就減產了旗下最大的SUV車型Excurosion,該車重達七千五百磅,十英里就耗油一加侖。而節能的混合動力車大受歡迎,經銷商的售價甚至比標價還高。

簡而言之,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該原則認為,當且僅當收益不低於成本,才應採取行動。因此,只有收益(以願意支付額外費用的消費者數量來衡量)不低於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額外消費者數量來平衡量)的時候,才應當增設某一產品功能。

這一原則同樣體現在汽車變速箱的演變當中。我那輛一九五五年產的龐蒂克,採用的是當時最標準的三檔變速箱。現在我開的車,早就用上了六檔變速箱。但在一九五五年,製造商製造六檔變速箱並非難事。為什麼他們不這麼做呢?

製造商同樣必須權衡產品增益與消費者買賬的意願。從成本方面來看,變速箱每多一個前進檔,製造成本亦相應增加,前進檔越多,整車售價自然越高。消費者願意出高價嗎?從收益方面來看,前進檔能帶來更好的加速性,而且更省油。所以,答案取決於有多少消費者願意為了這些優點買單。

汽車變速箱至少應該有兩個,甚至三個前進檔,才稱得上是實用:所以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我那輛一九五五年產龐蒂克的三檔變速箱,顯然只達到了最低限度。

因為如今的經濟比一九五五年更繁榮,所以,我們願意為了提高加速性支付更多的錢。又因為更多前進檔省下的油錢,比以前多了很多,所以它們的魅力也就更大了。這些變化合在一起,解釋了三檔變速箱的消失。

本章討論的例子將說明,不僅汽車設計的演變受制於成本效益原則,其他各種產品和服務都可套用它來進行解釋。頭三個例子闡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某項功能的確有用,可用得著它的時候很少,那這項功能添加到產品身上的可能性就不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