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始教經濟學概論的時候,有位資深同事向我建議說,每堂課正式開始之前,不妨先講個笑話。他解釋說,這能帶給學生們一個好心情,好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後面的正課內容。
可惜我一直沒採納他的建議。我倒不是覺得他的話有什麼錯。我只是覺得,每一回找到一個相關的笑話太難,可要是講不相關的笑話,又顯得有點低級趣味。
還好我挺幸運,偶然發現了一個很適合為本書拉開序幕的笑話。這個笑話發生在素以計程車司機知識淵博而著稱的波士頓,他們好些都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輟學生:一位女士在洛根機場下了飛機,抓著行李,饑腸轆轆地跳上了一輛計程車,想找一家好一點的海鮮店,「帶我去一個能吃到新鮮魚片的地方」,她告訴司機。司機揚起眉毛轉過身,對女士說:「我還是頭一回聽人用過去完成虛擬時態這麼說。」(根據上述定義和例句來看,笑話中的女士根本沒有使用什麼過去完成虛擬時態。如果這個笑話成立,只能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根本就搞不清楚什麼叫過去完成虛擬時態。)
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什麼叫過去完成虛擬時態。我也不知道,或者這麼說,我不知道自己知道。於是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
過去完成虛擬時態,用來表達假定情況或動作與現實相反。所以,主句中的動詞要使用條件式,從句必須使用虛擬語氣。
我再舉個例子,紐約揚基隊的球迷大概會很熟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一場比賽裏,球隊的二壘手查克.納布拉克(Chuck Knoblauch)向一壘手提諾.馬丁內茲(Tino Martinez)投短球,卻莫名其妙地把球投飛了。用過去完成虛擬時態該這麼說:「要是納布拉克一開始就投好那個球,揚基隊早就勝了。」
這有什麼關係嗎?心理學家曾提出過一個理論:除非明確地理解各種虛擬時態。否則,人們無法清晰地展開與事實相反的假設性思考。
但這種看法經不起檢驗。比方說,大多數美國體育播報員根本不知道過去完成虛擬時態(至少是不會選擇用它),也能毫不費力地設想與事實相悖的情況。所以,在上述那場比賽裏,揚基隊的播報員博比.莫瑟爾(Bobby Murcer)是這麼說的:「納布拉克投好那個球,他們就贏了。」
瞭解過去完成虛擬時態並不是件壞事。可如果你的目標是學會說一門新語言、那麼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這一時態的精確細節上,還不如做點其他的。對學生來說,以學習這種細節為重點的課程一點都不好玩,而且這種課程效率低得可怕。
我高中時學過四年西班牙語,大學上過三個學期德語課。在這些課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導師覺得重要的各類語法,但沒學怎麼對話。我到西班牙和德國旅行,連跟別人溝通些基本想法都覺得艱難。不少朋友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後來,我志願參加和平隊到尼泊爾,出發前的訓練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學習語言還有一種更有效的方式:訓練項目只有十三週,跟我之前上的那些語言課完全不一樣。它提都沒提什麼過去完成虛擬時態。它的任務是教會我們說尼泊爾語,要完成這一目標,掌握神秘的時態並不是必經之途。它採用的是模仿嬰兒學說母語的方法。
一開始,導師拿出一些簡單的句子,讓我們反覆朗讀。第一句是,「這頂帽子貴。」在尼泊爾買東西,隨時都要討價還價,所以這是一個很有用的句子。第二步是換一個名詞。比方說,襪子,我們必須用尼泊爾語做出反應,「這雙襪子貴。」這裡的目標是讓我們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回答。
簡而言之,講師從常見語境中找一個簡單的例子,讓我們反覆朗讀幾次,然後稍加變化,再反覆朗讀。等我們能在當前程度上進行對話時,他們再教更深的內容。訓練項目的職責是確保我們學完十三個星期就能靠自己生活。志願者同伴和我到尼泊爾後不久,就要教自然和數學。一切從零開始,我們居然辦到了。在整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一種在傳統語言學習班上從未曾感受過的主動感。
所以,我首先要感謝多年前我的尼泊爾語老師,是他們打開了我對學習效率問題的眼界,使我明白了何謂「教得少,學得多」。在後來的許多年裏,學生們和我都發現,這一方法同樣適用於學習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在大多數經濟學概論課上,學生們把大量時間用在掌握經濟學中等同於過去完成虛擬時態一類的東西上。而讀者在本書中碰到的經濟學概念,只出現在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提取的例子當中。這些例子的作用,是闡釋相關的概念。
學習經濟學和學說一門新語言一樣,重要的是慢慢開始,看看每個概念在不同環境下如何應用。如果你發現這種學習方法,比你在大學經濟學概論課上碰到的那種更管用,不妨脫帽向我的尼泊爾語老師致敬。
本書是很多傑出頭腦的產物。霍爾.貝曼、克裏斯.弗蘭克、海頓.弗蘭克、斯瑞納吉什.蓋文內尼、湯姆.吉洛維奇、鮑勃.利比、艾倫.麥考李斯特、菲爾.米勒、邁克爾.奧海爾、鄧尼斯.雷根、安迪.博納都曾對本書的初稿提過不少意見。感謝的話說再多也不夠。在後來的修改稿中,還有很多人幫過忙。一些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本書不少例子都出現了我的級任教師喬治.艾克洛夫和前同事理查.泰勒的名字。但若論知識債,我欠托馬斯.謝靈最多,他是當代最偉大的博物經濟學家。請允許我把本書獻給他。我還要感謝安德魯.維利和威廉.費魯特,沒有他們的努力,本書恐怕到不了各位讀者手中。
此外,皮尤什.納業爾、伊莉莎白.塞瓦、瑪麗亞.克莉斯蒂娜、卡瓦納格羅和馬修.萊頓,為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協助,克裏索納.施密特的文稿複製工作也很出色。能和米克.斯蒂文森合作是我的榮幸,他為本書不少例子繪製了插圖。我這個人很少妒忌別人,可要說誰的事業比我的更有意思,估計就是他了。多年來,在課堂討論中只要有可能,我都會利用一些簡筆劃或其他插圖,對例子加以闡釋。
這麼做的原因,認知理論家或許可以給出解釋:它能將概念更牢靠地植入學生的腦海。哪怕我畫的畫很滑稽,也不包含特定的經濟學內容、我鼓勵學生們在碰到新概念時自己動手配圖。「在筆記上塗鴉也可以!」我告訴他們。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我最喜歡的《紐約客》雜誌插畫家,等上一兩天就能看到成品,而且畫得比我想像中要好得多,這是何美妙的經歷啊。
尤其要感謝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約翰.奈特學院在康奈爾大學開辦「嚴謹寫作」項目時把我招了進去。要不是參加過這次培訓,我絕對想不出要佈置什麼博物經濟學作業,自然更無從促成本書的誕生了。但更重要的是,我想感謝學生們寫的短文,是它們激發了本書的靈感。雖然,在最終定稿中,我只選取了他們提出的一小部分問題,可若非他們在上千篇短文中所傾注的心血,我是無法想出這些絕妙例子的。
本書所選定的大部分問題,都是直接得自學生們的短文。在這些問題後面,我附上了學生的名字。還有一部分問題,靈感來自其他經濟學家所寫的文章和書籍,我同樣在問題後面附上了相關作者的姓名。至於沒有附上作者名字的問題,大多引自我自己的文章,或是我在課堂上討論的案例。
為了表示對從前學生們的感謝,我將把本書版稅的一半,捐給康奈爾大學約翰.奈特學院的「嚴謹寫作」項目,我深深相信,要想讓康奈爾大學未來的學生們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還是錢這東西最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