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在康奈爾大學進修時,朋友告訴我,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的經濟學課講得生動、活潑、極受同學歡迎,於是我也去聽。果然教室裏常有一陣陣大笑,應該是有什麼幽默的妙語,可惜我的英語聽力太差,講原理還能連蒙帶猜聽下來,幽默的話聽懂得少,只能陪著乾笑,且慢了半步。
羅伯特.弗蘭克教授上課時經常要求同學們把自己想到的經濟現象寫下來,並用經濟學方法進行分析。寫得好的常受到表揚。這本書的部分內容就來自學生寫的這些短文(當然弗蘭克教授作了修改),另一部分是他自己寫的。這本書的內容是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的,並通過這些事例和解釋來加深對經濟學的理解。這也是弗蘭克教授講授經濟學的方法。這種講法同學愛聽,寫出書來,讀者也愛看。
這本書關注的是我們在現實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比如,為什麼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樂的瓶子是圓的;為什麼酒吧中不值錢的水要收費而花生米卻免費;為什麼女模特的收入高於男模特;為什麼許多年後的飲料可以免費續杯;為什麼許多超市24小時營業;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不會;為什麼幾乎全新的二手車比新車便宜的多;為什麼DVD制式各地不同,而CD一樣;為什麼單行道上謙讓反而降低效率;為什麼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為聰明,等等。
當然,作者指出現實中比這多得多的現象,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要告訴你背後的經濟學原理。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如果一開始就講經濟學原理,你一定會感到枯燥,但從這些你每天都見到,但從未問為什麼的現象入手,你一定興趣盎然,不得不讀下去。
而且讀完之後你有醍醐灌頂之感,對經濟學的原理瞭解了,也知道如何用這些原理去解釋更多的現象。這時你就會成為經濟學的「粉絲」。在這種愉悅而輕鬆的閱讀中你掌握了經濟學看似深奧的原理,認識世界的水準提高了,決策也會更加理性。
當然,從現象入手並不是就事論事,解釋這些現象,而是要給你一種系統的經濟學入門知識。書中所涉及的現象,都是日常的凡人小事。用來解釋這些現象的理論工具是微觀經濟學,這正是本書的基本內容。由於這本書的寫作方法與一般的教科書不同,所以,書中的結構並不是教科書式的,而是每章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
「引子」可以看做導言,介紹微觀經濟學中兩個最核心的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第1章以後就是展開微觀經濟學的一些重要原理。
第1章從產品設計中影響成本效益原則及其運用。
第2章講微觀經濟學最核心的供求定理。
第3章講收入與貢獻之間的關係。
第4章講產品生產、定價與競爭。
第5章講公共資源。
第6章講產權明晰的重要性。
第7章是資訊經濟學,以資訊不對稱理論為中心。
第8章講各國的文化與其他差異對經濟行為的影響。
第9章是行為經濟學,即把心理學引入經濟學來分析問題。
第10章講經濟學對非正式的社交關係市場的影響。就是用經濟學解釋其他社會行為,包括愛情、婚姻等等。
最後的第11章與基本內容關係不大,是對學生的讚揚。看完本書你就知道,它包括了幾乎所有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尤其是一些前沿內容。例如,行為經濟學、資訊經濟學等等。但作者論述的重點不是介紹這些內容本身,而是通過對各種現象的解釋來讓你理解看似簡單的原理。
書中所用的許多例子來自美國,但這些現象在中國也同樣讓你讀起來並不會感到陌生。當然中國有一些有自己特色的現象,但你讀了各國文化及其他差異對經濟行為影響的第8章就會理解這一切,同樣會把經濟學原理用於你身邊。
從一本這樣的書開始學習經濟學也許談不上有深度。如果立志於當專業經濟學家,還要學習更高深的內容。但這本書有兩個重要作用。對專業經濟學者而言,為你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也加深你對那些深奧原理的理解。對一般讀者而言,從這本書進入經濟學殿堂,學會用經濟學的方式去思考身邊的事情,會使你更理性地生活。無論是誰,都可以從這書獲得收益。不信,你讀一讀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