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逐鹿中原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中央帝國(終章)

「新登州,到了!」

我從睡夢中醒來,頭還有些痛,這是昨晚在船上與同船的旅客們為即將到達旅途而慶祝的後遺症。起初,我還以為這只是未醒的夢罷了。自從紅色勝利號進入了新渤海灣之後,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有人在叫喊著新登州到了,可每一次都還只是在茫茫大海之上。自從決定前往新登州而踏上紅色勝利號之後,我漸已經習慣了海上漫長旅行的那種單調枯燥的日子。

可這一次,外面鼎沸的人聲告訴我,這不是一場夢,也不是『謊報軍情』,而是真正的到達了新登州!

我掙扎著起身,連忙穿衣,想要馬上出艙到達甲板上去。出了艙門,通道上擠著許多和我一樣急著想要馬上到甲板上的旅客,他們都想要第一時間見識這座早已經在中土時聽過無數傳聞的新登州,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黃金半島。傳聞這裡遍地都是黃金,隨處都是能一夜暴富的機會。這裡是冒險者的天堂,也是移民者的新家園。

自從武皇掃平群藩,一統天下,建立了嶄新的大唐帝國之後,大唐的海上貿易也越發的繁榮起來。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越南灣,等一座座的大港,憑藉著天時,地利,人和,在朝廷的全力經營之下,規模與氣象都遠非昔日可比。以往北方渤海灣地區繁華,而東南也只有杭州灣還算繁華,但這些年,朝廷全力經營東南沿海,使得自北向南,漸漸繁榮。

新渤海灣,這裡原來是安南南部地區的占城、真臘、蒲甘和三佛齊、馬六甲等諸國圍繞的南海巨大海灣。

不過,在龍紀二十年,這裡早已經改名為新渤海灣,海灣北面的占城、真臘、蒲甘等國。如今也成為了新唐帝國的南部疆域。

龍紀三年,天竺大陸的注輦國大舉發兵進攻南海錫蘭、蒲甘、馬六甲諸國,意圖侵入南洋地區。南洋黃金半島與金洲島的強國三佛齊出兵迎戰,雙方在南海展開大戰,期間,剛削平西北草原各部,為西域諸酋長尊奉為至尊可汗的武皇。抓住了這一契機,派出大量監察廳精英潛入南洋,對交戰兩國進行逃拔離間,並暗殺雙方將領官員和貴族栽臟到雙方。最終這場戰爭越打越大,幾乎南洋所有的島國和陸上的國家都捲入其中。

注輦是天竺南部王朝,這些年勢力大增。已經統一天竺南部,其國人好戰,王朝擁有戰象就有六萬,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背馱小屋,戰士用弓箭遠戰,任這種象陣。他們屢敗對手。在龍紀三年時,注輦王朝治下,已經統治民眾一千五百萬眾,實力遠超三佛齊。

不過三佛齊大半疆土都在海島之上,定都黃金半島對面的馬來島巨港,其海上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一個天竺陸上強者,一個南洋海上霸王。

在新唐帝國的暗中插手下,兩大勢力越打越大。等戰爭打了三年,到了龍紀六年時,雙方都疲憊不堪,兩敗俱傷。這時,新唐帝國也終於完成了戰爭準備,隨著武皇的一聲令下,二十萬唐軍水陸並進。分兩路南下。

十萬步軍自湖南、廣西、越南進攻南詔,五萬水師和五萬陸戰隊組成的另一路大軍則沿安南沿海而下。

誰也沒有料到,中原的新唐帝國剛統一中土,就迅速插手南洋。並派出了如此巨大的軍隊。

戰爭之初,唐軍並沒有直接對付注輦和三佛齊,而是以三佛齊傷害了大唐在南洋行商的海商為理由,出兵討伐三佛齊。參謀院水帥梅根,也就是當時南征的指揮著五萬水師和陸戰隊的元帥,主動與注輦聯絡,提出聯合討伐三佛齊。甚至當時許諾,滅亡三佛齊後,黃金半島歸注輦,金洲島歸大唐的協議。

注輦國當時正陷入與三佛齊的戰爭泥潭之中,騎虎難下,進退不得。其國中接到唐軍的提議,不由動心。而許多注輦權貴都接到唐朝的大筆賄賂,紛紛唱好這次聯盟。最終,注輦與新唐聯手進攻三佛齊。

龍紀八年,三佛齊滅亡。

龍紀九年,南詔滅亡。

同年,興匆匆登上黃金半島接收勝利果實的注輦遠征軍,被唐軍伏擊,五萬兵馬全軍覆沒。大唐帝國,就此展開對注輦國的全面戰爭。

從龍紀九年,這場戰爭一直打到了龍紀十八年。帝國的遠征軍不但最終滅亡了注輦國,而且從帝國西南的三川行省與廣西行省一路南征,最終打到了南部沿海岸地區。而水師這些年在南洋經營,也完全征服南洋諸島,甚至一直到了遙遠的那塊南部荒蕪大陸島上建立了港口基地。

原來三佛齊控制的海灣改稱新渤海灣,黃金半島改為新登州,金洲島改名為新旅順。

而原來位於新登州和新旅順之間的馬六甲海峽,也被更名為黃金海峽。這裡本來就是海洋貿易的必經之地,在秦藩控制了南洋之後,多年經營下來,這裡的規模與氣象都遠超三佛齊時代,已然成為了南洋最為繁忙與擁擠的港口,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大唐最繁忙的港口,已經超過登州和杭州。

尤其是今年,雖然龍紀二十年的元宵節才剛過不久,但是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從北向南吹的冬季信風,卻是每年船舶下南洋的最佳時節。乘著冬季信風從中原東南沿海出發,南部一些的東南船隻最早乘風起航的,正是每年元宵過後到來。隨著十一月到三月的冬季風開始,會有大量的中原船舶乘風南下。而到了每年的六到九月,夏季風開始,又有大量船隻北上。

而在每年的三到六月,九到十一月的這季風間歇期,也一樣會有大量的船隻停泊在黃金海峽附近的港口等待起航。

因為海峽常年無風,這裡也是最好的避風港,甚至成為了東西方最大的海上商貿中轉站。

此時,蟄伏的萬物應時而動,黃金海峽也比往年更早的進入繁忙季節,港於港內的大小帆船進進出出,不舍晝夜。排著隊通過帝國的海關,駛過海峽。

我叫石敬塘,生於前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的河北易州白馬鄉。我的父親並非世居易州的河北人,他原是居住於代北的沙陀人,祖上則是從遙遠的西域沙州遷來的,早年效力於沙陀王李克用麾下,後歸附武皇。百萬裁軍時退伍。轉為文官,為白馬鎮鎮長。我今年二十五歲,父親現任易州提刑使。新唐帝國如今全國有四十八個行省,三百六十個州,父親作為州三駕馬車之一的提刑使,只能算是個中層官員吧。

不過父親還有一個開國子的爵位。這是許多行省大員都不一定有的榮耀。我的母親也是個北地邊民,不過這並不影響我成為一個帝國公民。我自小讀書,並且跟隨父親學武,六歲入學,十歲時得以侯補身份進入了帝國最有名望的斯巴達訓練營,一直到了二十歲時,也就是五年前。龍紀十五年,我正式進入帝國軍中效力,以少尉軍銜成為一名帝國軍隊副。

龍紀十五年,帝國與注輦國的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南方戰事稍定,帝國的軍事重心已經轉投到了西北。我入伍的第一次做戰,就是與吐蕃人交手。不過那個時候,我只不過是負責掃尾罷了,早在前唐末年就已經衰弱的吐蕃。早不復當年之勇,內部矛盾不斷,早四分五裂,帝國花費十年訓練了一支適應高原作戰的軍團,最終一舉掃蕩吐蕃各部。那一戰,我沒得到什麼大顯身手的機會,但龍紀十六年結束的對吐蕃之戰後。我依然順利晉陞為中尉,正式成為隊頭。

十六年,隨軍隊開赴西域,由於闐國的歸附。引來了西州回鶻的反叛,緊隨著是蔥嶺以西的黑汗王朝的干涉。

黑汗王朝,是突厥人的一支。前唐末年,回鶻內亂滅亡,有三個部落開始西遷,其中一支是甘州回鶻,一支是西州回鶻,還有一支則在汗族龐特勤率領下西奔楚河地區葛邏祿部。回鶻和葛邏祿都是突厥的分支,後龐特勤臣服了葛邏祿及其它的突厥部族,他們一起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史稱喀喇汗王朝,也因他們黑衣黑旗,而別稱黑汗王朝。這個新建立的王朝實行雙汗中央集權制,國力強盛,也是薩滿和拜火教徒。

當初新唐建立後,第一時間遠征河西走廊,並一舉滅亡了甘州回鶻,這使得同是回鶻的黑汗人很不滿。當新唐滅亡吐蕃,不斷向西擴張之時,他們終於坐不住了,試圖吞併于闐國,當于闐國最終歸附帝國時,他們終於向唐開戰。

這場戰爭對帝國而言,算不得什麼,但卻完全改變了我。

初期的戰爭很順利,打了一年,我們就奪回了于闐,並且擊敗了西州回鶻,甚至在與黑汗王朝的數次交鋒中,屢戰屢勝。當時我已經晉陞為少校,成為了一名步軍副營主。就當我以為戰爭即將結束時,黑汗王朝引來了一個更強大的盟友。

曾經被阿拉伯帝國滅亡的波斯薩珊帝國皇帝的六世孫,在河中地區,新建立的波斯薩曼王朝。這是一個緊挨著西域蔥嶺和吐蕃的軍事強國,雖然這個與新唐一樣新建立的波斯王朝表面以黑衣大食為宗主,但他們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強國。

當初阿拉伯帝國東擴,曾經與大唐帝國在西域恆羅斯大戰,最終唐軍因為葛邏祿人的臨陣倒戈而兵敗,後來因為安史之亂,安西兵馬撤回中原,大唐也徹底沒有機會再與阿拉伯人再決勝負。如今黑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