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逐鹿中原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新王朝誕生

李儇中和四年、李曄真龍元年,九月十三日。

自高仁厚突然翻臉襲破武關,兵入關中藍田,已經過去數天。這個噩耗終於傳到了河中府楊復恭的耳中,此時,大唐聯軍統帥,十軍十二衛觀軍容使兼左右神策軍中尉兼樞密院使、宣徽院使楊復恭驚的面無人色,嘴唇不停的顫抖著,眼珠子都快瞪的掉了出來。他無法相信,也不敢相信這個剛送到的惡訊。

「藍田,藍田如何了?」

藍田距離長安不百八十里,已經是長安東南最後一道門戶了。藍田一失,高仁厚就能直接進軍灞上,兵臨長安城下。

「陛下調了玉山營指揮使楊守信和神策都將李守節增援藍田守將胡弘立,目前正拚死率軍抵擋高仁厚,雙方激戰一日夜,死戰不休,互相傷亡慘重。但藍田諸將兵微將寡,只怕難以敵眾。陛下急詔,讓魏王立即回師關中,勤王保駕!」

楊復恭帳下義子宅外郎君之一的賈德晟連忙叫道:「魏王,此時萬萬不可撤兵。我等聯軍自關中出,如今與十萬秦軍對峙於此,正猶如騎虎背上也,此時豈能說退就退。此時若匆促退軍,只怕我等必為秦軍所趁,將死無葬身之地也。」

只是楊復恭此時方寸大亂,哪裡聽的進去這些。他滿心裡想的都是長安,若是長安失守,那麼他們兄弟好不容易冊立的天子就將落後田令孜之手。田令孜到時必然會廢掉李曄,重新扶李儇複位。那個時候,沒有了天子在手,諸鎮節帥兵馬,又有哪個還會聽侯他的號令?當初在成都,田令孜把李儇劫持而走,他就得逃離西川,就是因為沒有天子在手。他就只是一個太監而已。現在舊事就要重演,他怎能不懼。

「不行,某必須得回長安。」楊復恭蒼白著臉龐,哆嗦著道。

帳下的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一聽這話,臉瞬間也如死灰色。他的河中鎮只剩下了一個河中府幾縣之地而已。若是楊復恭一撤,那諸鎮兵馬必然也會立即撤退,剩下他一個人。要如何面對汾河對岸的十萬秦軍精銳?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成為喪家之犬,王重榮心裡就惶恐而不安。

「魏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魏王若是撤軍,河中再難堅守,到時秦軍南下攻陝虢。西可進關中,朝廷危矣!」

只是任他如何哀求,楊復恭卻如同王八吃稱砣,鐵了心了。而關中的其它諸鎮,此時一個個哪又還有心留在這裡。自出關以來,局勢一日數變,眼看著秦軍攻城拔寨。他們卻無能為力。尤其是楊復光被俘之後,聯軍中根本沒有一個擁有足夠威信的指揮者,楊復恭統領諸軍,卻白白坐失了數個原本還不錯的戰機,一日日遷延至今,時局越發的敗壞了。現在田令孜又雪上加霜的內訌殺到關中去了,再加上李璟的兩路兵馬也已經西進,誰還坐的住。

保大節度使東方逵這次並沒有親到河中。他假病沒有出戰,只派了兒子領一萬老弱前來。此時他早已經接到父親發來的急信,告訴他李璟的三個太保統一支精銳突然西來,攻勢迅猛,已經橫掃了丹州,正向延州進攻,正急調他返回保大。東方逵信中不單單讓兒子趕回去。還吩咐他把定難、振武、天德的三萬兵馬,也一起說服統兵將領帶回去。

「魏王,此地不可久留。關中方是我們之根本,若是關中有失。那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啊。某等保大、定難、振武、天德四鎮兵將皆認為,當速撤。若再耽誤下去,只怕長安危矣。且如今李璟已經在洛陽佔穩腳根,河東要地又俱失,我們繼續坐此孤地,只怕等秦軍大軍陸續趕到,我們想走也走不了啊。」

「不能退,秦軍有援兵,我們也有援兵。山南節帥劉巨容剛剛在襄陽大敗秦軍秦宗權所部,不日即將北上洛陽,那時秦軍必然得分兵防守……」

「王帥,得了吧,劉巨容就算擊敗了秦宗權,可他們也不見得就會北上。就算北上了,可洛陽還有李璟親自統領的五萬秦藩精銳坐鎮,徐宿也還有趙犨統領的數萬精銳。劉巨容那幾萬人馬,就算全軍北上,也不可能突破得了李璟的防禦,更別提增援我們了。」東方信連忙反駁道。

「別吵了!」楊復恭突然暴跳如雷,尖著嗓著不耐煩的大叫。「我意已決,河中不可久留。明日一早,某立即率神策軍先返回長安救援。至於其它鎮……」

他的話還沒落下,東方信立即緊跟著道,「我等明日一早也立即馳回藩鎮。」

其它藩鎮諸將也都跟著說要撤軍,如此一來,王重榮萬般不願意看到的場面,最後還是發生了。沒有一個藩鎮願意幫助他協守河中,更不用說反攻奪回河中其它各州縣了。

九月十四日清晨,楊復恭率領的三十六都神策軍率先離開河中府,他們撤出營地,緩緩後撤。他們沒有向來時的風凌關撤退,而是直接向西邊的蒲津大橋撤退,準備直接從這裡渡河回關中同州,返回長安。緊跟著他們後面的,是保大、定難、振武、天德四鎮,這支數量達到四萬的烏合之眾,撤退時卻是最為積極。此外,同華節度鎮國軍、邠寧節度靜難軍、涇原節度彰義軍、陝虢節度保義軍、鳳翔衛國軍等諸鎮,則打算南下風凌關,從潼關返回關中。

一開始,聯軍分成兩大部份撤軍,還算秩序井然。但這種秩序沒維持多久就被打破了。

當天中午,數騎信使馳來,向諸鎮送來了更大的噩耗。

藍田李守節、李守信等在堅守多日,血戰不休之後,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藍田被東川節帥高仁厚大軍攻破,藍田守軍幾乎幾沒。只有少部趁夜突圍逃回了長安,高仁厚趁勝而進,已經屯兵灞上,兵圍長安。

聽到這個消息,楊復恭大驚失色之下。急忙下令神策軍加快時間過橋,甚至下令拋卻大部份的輜重物資,只求能早點渡河入關。可如此一來,大量的物資開始拋棄在路上,反而造成了後續部隊的堵塞。

晚點時候,東方信也接到來自保大鄜州的急報,李璟的三大太保在得到後續兵馬增援後。渡河兵力達到兩萬精銳,他們以丹州為基地,已經奪取了大半個延州,正嚴重威脅著麟州。雖然東方信他們這裡的四萬兵馬都是些老弱烏合,但現在東方逵已經慌了手腳,哪怕就是四萬烏合。要是能趕去,也能撐下場子。因此,他急令東方信立即趕回增援。

蒲阪上只有一座河橋,雖然這橋修的很大,但數萬大軍和諸多糧草等隨軍輜重,要通過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幾支軍隊都想先過河,最後終於開始為了爭渡而打起來。鬥毆的規模越來越大,岸邊的秩序也越來越混亂,最終引起了大堵塞,渡河的速度大大降低。

半數聯軍堵塞在黃河邊的蒲阪,而李全忠等數鎮兵馬卻已經一路到了南邊的黃河岸邊風凌渡。

探馬將消息報回絳州征南大將軍林威,聽到這個消息,林威盯著沙盤打量許久,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

「傳令下去。全軍立即休息,天黑用飯,夜渡汾河!」

楊復恭的聯軍根本沒有統一指揮,出關的時候還勉強維持著架子,等一撤軍,卻立即分散,混亂。他們甚至沒有安排殿後的兵馬。各鎮兵馬呼拉拉的撤離,汾河南岸的陣地,連個接防的人都沒有。剩下河中鎮的兵馬一家留守,可陣線卻早已經如一個篩子一樣。處處是洞了。而此時的聯軍撤退兩天一夜,一部份已經南下到了兩百餘里外的風凌關。一部份卻還在浦阪,幾十萬兵民,拉長了在近三百里的長線上,分散成了三大部份,這樣好的進攻機會,林威怎麼會錯過。

若是此時聯軍的統帥是楊復光,甚至是李全忠或者李昌言等藩鎮節帥,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只可惜,楊復恭根本不知兵,而各藩鎮也都急著撤回,導致了這個本來就鬆散的聯軍,撤退時犯下如此致命的錯誤。

汾河南岸,夜幕降臨,柏壁河中守軍校尉袁保和張倫結束一天當值,聚到帳中吃肉喝酒。一邊喝酒,一面咒罵著楊復恭的撤離,長嘆著河中難以堅守,大家即將完蛋,前途渺茫。酒吃到一半,鑼鼓聲四作,二人一驚,知道這是敵軍襲擊。

二人丟下酒杯,取了頭盔戴上,急步走出營帳。抬頭望去,只見東西兩邊,閃亮的汾河上,已經迅速的搭起了數架浮橋,而且在兩邊,還有更多的秦軍工兵匠人們在趕搭著更多的浮橋。秦軍的工兵很專業,他們的浮橋都是早就製作好了的,此時扛到河邊,迅速的對接搭建,轉眼就能搭好一座。

汾河已經搭好的浮橋上,幾路秦軍正騎著高頭戰馬迅猛的踏橋越波而來,而在他們前面南岸上的幾個都隊的河中守軍,卻根本不敢迎戰上前,而是如一窩蜂似的轉頭就向南邊跑來,就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袁保不由的低聲呸了一聲,罵道:「聞風而逃,這他娘的膽小如鼠,成什麼樣子!」

可當他們往北岸抬頭望去時,卻馬上看到了北岸一片衝天而起的火光,無數的火把匯聚而起,將河岸照的亮如白晝。這些火把匯聚成一條條的火龍,正朝著南岸,席捲而來。

二人頓時驚呆了。

「這,這是多少人馬?」張倫低聲問。

袁保吞了吞口水,有些艱難的回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