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逐鹿中原 第九百六十七章 平章軍國重事

「不,不,不!」李璟輕笑著搖頭,將楊復光遞上來的最新談判條件摺子又扔回了案了,「楊公還沒有拿出最大的誠意來啊。」

「秦王,咱家覺得朝廷已經做出很大的讓步了。」楊復光心中有些沒底氣的道。但他還是堅持,主要還是因為這段時間秦藩的不斷退讓,讓他覺得李璟應當也是很想達成這次談判,所以才會一直往下壓。可這次,李璟臉上的微笑卻慢慢變成了冷笑,「楊公切莫把我們的退讓當成了軟弱,事情都是有底限的。今天已經是臘八,距離元旦可是只有不足一月了,楊公莫不會忘記了吧?莫非楊公並不是想真要達成這次談判?若是如此,那就不必再浪費雙方的時間了。」

楊復光心中一驚,李璟的這個突然的轉變,讓他不安。他仔細的觀看著李璟的神情,這絕不是什麼談判的技巧,不是欲擒故縱,李璟的態度表明,這確實已經到觸到李璟的底線了。

「那秦王的意思?」

李璟一招手,內閣首輔羅隱將一本摺子遞給楊復光,那是秦藩的最終條件。

經過一整天的最終談判後,談判終於落下帷幕,雙方達成一致。

最終雙方都還各讓了一步,在這個達成的協議里,雙方按如今的實至控制區劃分地盤,豫西的蔡、毫、潁、陳四州從此劃歸秦藩,另外又把朱溫控制的宣武鎮僅剩下的汴、鄭二州一分為二,汴州劃歸秦藩。而鄭州則歸長安朝廷。另外關於各鎮賠償之事,十八鎮每鎮向秦藩賠償二百五十萬貫錢。摺合總計四千五百萬貫銅錢。不過這筆錢並不會真正的交到秦藩手中,因為協議中還有另一條,秦藩每年向長安朝廷上貢四百五十萬貫錢,做為秦藩的稅賦上繳,包括各種鹽茶礦稅等等,秦藩將十八鎮的四千五百萬賠款轉給朝廷,等於一次上繳十年的全部稅賦。

這其實只是一個文字遊戲,各鎮不可能真的願意向李璟賠款。讓他們向李璟賠錢,那還不如直接開戰。而李璟也不可能會向朝廷上貢,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玩弄一個文字遊戲,在字面上,各鎮向秦藩賠了四千五百萬,而同樣的。字面上,秦藩也一次性向朝廷上貢了十年四千五百萬貫的稅賦款。但實際上,這只是帳面上的一組數字,沒有任何實際上的一文錢流轉。李璟收不到藩鎮的賠款,朝廷也收不到李璟的上貢,各藩鎮當然也不會轉向朝廷上交這筆錢。但從表面上。這種文字遊戲卻又很有意義,這讓這次的談判顯得更有成果。

當然,最為核心的還是另外幾條,對秦藩來說,此次達成最重要的成果是終於讓長安朝廷放棄出賣了河北的兩個藩鎮魏博和成德。他們已經同意將魏博和成德定為叛亂藩鎮,並且授權李璟出兵討伐二鎮。攻下二鎮後,也完全劃歸秦藩控制。

對於長安朝廷來說,他們也達成了他們最想要的結果,李璟同意放棄擁立新皇,在河北建立新朝的計畫。秦藩和李璟只向長安天子效忠,名義上依然是大唐朝廷下的藩鎮。為此,朝廷還授予了李璟天策上將,尚書令,假黃鉞,天下兵馬大元帥,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之職。

另外做為李璟放棄擁立新皇的補償,長安朝廷同意馬上冊立監國,人選最終選擇了由李璟所提議的人選,一個事先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人選。既非昭王李汭,也非吉王李保,而是睦王李倚。李倚,李儇和李曄,李保的弟弟,李汭的侄子,懿宗的第八子,一個普通宮人之女,沒有半點母系勢力,且如今才只有十歲。

李璟提出的這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名單後,卻又讓所有人覺得是那麼正常。畢竟,昭王年紀很大,也有一定的勢力,而李保又素有賢王之名,不管是李汭還是李保,都不如一個十歲,且又沒有半點母系勢力的親王來的好控制。

對於這個人選,楊復光沒有反對,反正這一點上他們早就已經妥協了,至於誰成為監國,他們反正干涉不了,也就懶得管了。

李倚將在元旦之時,在燕京正式接到長安天子冊封,成為監軍國事。原本李璟還打算直接讓李倚成為國儲皇太弟,但這一條楊復光卻是不肯妥協,最後李璟也就見好就收,雖然不是儲君的監國,要掉了點檔次,可自己控制著一個監國,也照樣能名正言順的與長安分庭抗禮,不管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真正的控制著秦藩,並大大加強對他那些盟友藩鎮的控制了,尤其是有了一個監國在手,對於秦藩內的那些世家豪門,尤其是那些從長安洛陽等地過來的原朝廷文武官員們,有著極大的作用。

在李倚成為監軍國事,並將在燕京建府的同時,按協議,還將有三名平章軍國重事輔佐監國理政。這三個平章軍事重事,分別由皇叔秦王李璟,皇叔昭王李汭,皇弟吉王李保三位「室宗藩王」擔任。平章軍國重事,甚至位在同平章事的宰相之上。三位平章軍國重事,又以李璟為首。

除了這幾條最重要的外,最後楊復光不得不在李璟的拒絕之下,放棄了立李璟之女為皇后的意圖。最後選的皇后人選,是李璟同族的侄女,雖然沒能得到李璟的嫡女為皇后,可能得到李氏宗女為後,在楊復光看來,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了。

當然,最後還有一個秘密條款,長安朝廷需將朱全忠的首級交給秦藩。

「楊公!」

「秦王!」

談判終於達成,李璟和楊復光在協議上籤署上各自的名字,蓋上印章後,各自伸出了手,握手。李璟握著楊復光的手緊緊的晃了幾下。那雙有力的大手捏的楊復光有些疼痛,但臉上卻還得露出笑容。他有些不太喜歡這種如今在秦藩悄然興起的新禮儀。總覺得過於胡化。就如同秦藩境內如今的服飾一樣,充滿了太多的胡風,胡風太盛行了。甚至走到街上,到處可見到各式各樣的胡人,尤其是秦藩剛剛下達不久的剃髮令:所有的胡人,不管是東南西北哪裡來的胡人,只要不是漢人,一律不得保留原有的髮式。不管以前是禿髮還是辮髮,如今胡族男子一律全部剃成短髮,如同那僧人似的。滿眼望去,大街上半數都是那些短毛,看著人極不適應。

今日的秦藩,確實強盛,甚至有種初唐和盛唐之時的風氣。開放,包容,百族臣服,都為秦藩效力。可這種開放的風氣之下,也使得胡化嚴重。太多的胡人湧入秦藩各地,秦藩在同化改變著胡人的同時。胡人也同樣在影響著改變著漢人。特別是李璟的胡人不得同族通婚的命令,看起來荒誕,可這後果卻極強,幾十年之後,哪裡還能找到一個純粹的契丹人、奚人、靺鞨人、韃靼人、高句麗等各式各樣的部族?到那時。只會有漢人和胡人,甚至按李璟如今的這種做法。也許百年之後,連純種的漢人也找不到了。就如同現在的胡人們開始剃髮,服漢唐衣飾,也許用不了多久,秦藩的漢人也會剃去留了數千年的長髮,就連漢唐服飾,也終有可能一日會與胡服揉合,最終變成一種全新的,充滿著胡漢合格的新服飾。

這種改變好嗎?楊復光一時有些失神。初唐和盛唐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心,結果各族容入,創造了空前繁榮強大的大唐。但也最終是這些胡人給了大唐最致命的一擊,使得那之後的大唐從此虛弱。也從那時起,大唐再不信任胡人,始終保持著深深的警惕之心。如今的李璟,似乎又在走當年大唐的那條老路,可卻又有些不一樣。

想想朝廷下面如今李克用、李思恭、赫連鐸等那些蕃帥,再看看李璟麾下的那些蕃將蕃兵,兩邊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也許朝廷已經走偏了!

「楊公真的不留下來在燕京共賀新年?」

「不了,咱家還得馬上去落實我們之間的協議。」協議已經答成,楊復光卻不會放鬆警惕,這個協議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為朝廷爭取喘息時間。並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了,他很清楚的知道,李璟此時的妥協,只不過是在把剛在東北打出去的重拳往回縮,用不了多久,那個拳頭肯定還會再打出來。時間不多,他們得早做準備,刻不容緩。

「既然如此,那就不多留楊公了,我在燕京等著楊公的好消息!」

楊復光知道這說的是朱溫首級之事,他點了點頭。要想真正對付李璟,長安朝廷首先需要的就是把各自為政的藩鎮從新統一起來。趁著李璟將目標瞄準了河北二鎮,他正好把朱溫拿下,將朱溫控制的金商、陝虢,已經只剩下了一州的宣武三鎮奪回控制在朝廷手中。只有朝廷直接控制的地盤大了,兵馬強了,才能號令其它的藩鎮,最終擰成一股繩,一起對抗李璟。若不然,最終朝廷連其它藩鎮都控制不住,又如何去對付李璟?

看著楊復光一刻也不願意多停留,忽匆匆的離京而去,李璟嘴角帶起了一絲笑意。

這次的談判出乎意料的成功!

李璟心情大好,雖說秦軍實力很強,可實力再強,打起仗來也不能浪戰。能成功的迫使長安朝廷放棄了河北二鎮,這對李璟來說,真是大收穫啊。被長安朝廷拋棄之後的河北二鎮,已經完全成了秦軍砧板上的魚肉,任秦軍宰割了。

戰術上,往往越是面對著勢弱的敵人,有時越得給對方留一線希望,讓他們心存幻想,難以真正的爆發魚死網破之心。就給他們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