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逐鹿中原 第八百一十章 吞併五胡

曙光滲進窗帘之前,李璟便已經醒了。

燕京城湧入了大量的外地人,大都是趕來參加秦藩燕京國考的。原本秦藩第一次大考定在了正月初十,考完之後,正好趕上上元佳節。不過去年冬大量流民湧入秦境,其中燕京就至少湧入了十萬流民。為此,國考一推再推,推到了二月末。國考時間推遲,卻也讓更多遠在大唐各鎮諸州的文人武士絡繹不絕的趕來。甚至因為這大量的考生前來,還引來了周邊無數的商販妓女戲班等。

若是從前,李璟定會因此十分高興。燕京做為秦藩的中心,正是需要大量人口充實。但那都是在去年秋季欠收,冬季情況急劇惡劣之前的事了。

而今一切都不一樣了,去秋的欠收,與冬天的嚴寒,還有去年一整年各處的戰亂,使得眼下秦藩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去年奪下黃淮徐泗之地,後來又打下山前諸州,又接連拿下燕、涿、易諸州,秦軍的地盤幾乎翻了一翻,人口更是猛增,超過了千萬大關,幾乎佔了大唐人口的三分之一。甚至遠超海東大國渤海國的五百餘萬民,大超草原強族契丹的二百餘萬民。真真正正的東方霸主。

今天早上,武科考試會在城外河邊考試步下功夫,包括步下射箭,以及長短兵器。

他的幾個徒弟今天照樣會去做考核評委和表演嘉賓,但卻沒有李璟的份。他得待在秦王府中,忠實的履行著他秦王的職責,「身為東方霸主,你現在需要的不是過多的拋頭露面,而是應當坐鎮中樞,總攬軍政事務。勤政,是王者坐穩王座的第一技巧。」崔芸卿不止一次的曾經對李璟勸諫。

基本上,到了現在。率兵打仗這種事情,已經沒有李璟什麼事了。他每天需要面對的不是兇狠的敵軍,而是如山似海的奏摺。為此他常常慶幸,慶幸自己組建了一個內閣,要不然,那麼多的公文奏摺都須自己批示,自己能累死不說。而且還會耽誤事情。有了那群才氣過人,名望極高的內閣學士們,李璟省了許多事情,也不用過於擔心內閣擅權。

其實相比於如今每日穿著蟒袍坐在王府中批改奏摺,李璟更希望能夠穿著閃亮的鎧甲,舉著飄動的旗幟。持槍配劍,跨策戰馬,摧鋒陷陣。為什麼要放棄自己喜歡的,而每日做在這裡,陪著一群大儒文毫學士們在這裡坐而論道,提筆沾墨,與一堆堆的奏摺做鬥爭?因為你如今是一個王。而不只是一個將軍,甚至你已經不再是一名元帥。

將軍帶兵,元帥帶將,而李璟現在,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他指揮的是一群替他帶兵統將的元帥們。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是秦王,是尚書令。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是當今三分天下的東方霸主,手下百萬大軍,千萬子民。」崔芸卿說,他提醒他,「那些喜歡親征前線的君王,哪怕表現再好。其實也是在犯錯。帶兵打仗,那是元帥將軍們的事,而王,就應當居於中樞。古來有名的明君。沒有幾個是靠御駕親征打出來的。勤政愛民,這才是明君的所為。」

昨天,公孫蘭帶來了一個最新的消息。

派往關中的軍事觀察團發回一條最新的消息,鄭畋率關中八鎮聯軍十萬兵馬,在鳳翔岐州龍屋陂與尚讓率領的五萬齊軍大戰。這一戰,鄭畋採用秦軍小將趙沖的計謀,以自身為誘餌,設下四面伏兵,配上趙沖帶去的火藥,最終將輕敵的尚讓大敗,一戰斬首三萬齊軍首級,尚讓全軍崩潰,只帶著少數人馬逃回長安。

關中聯軍大勝!

這次的勝利很快將傳遍天下,深明天下形勢的李璟很清楚,整個天下的局勢又將要進入新的階段。

黃巢已經過了他的上升期,這支席捲天下的亂軍終於要開始走下坡路,一直走向滅亡。黃巢即將覆滅,這是必然。但隨著黃巢的覆滅,他的那些地盤,必然成為諸鎮爭奪的下一個目標。

黃巢滅亡,李唐並不會因此中興。相反,黃巢的滅亡,實際上代表著諸鎮即將開始相互攻伐,李唐真正名存實亡的日子就要開始了。秦藩在這個大浪潮來臨之前,又該做好怎麼樣的準備?

兩天前,粟特安慶、薩葛部米海萬和突鐵勒契苾璋、西奚去諸、陰山韃靼忽圖四部酋長抵達燕京,他們先後被李克用和契丹擊敗,退入陰山以北地區,最後還是李璟派人傳信給郭崇韜,讓他幫他們打開一條通道,讓他們繞道奚境,轉入遼西,然後走遼西走廊,經山海關入北平省,最後在秦軍護送下到達燕京。

四個酋長帶來了大量部族,既有手下兵馬武士,也有將士家眷,以及部族百姓。曾是沙陀三部落的粟特族安慶、薩葛部上次攻大同兵敗,反丟了大同根基,被李嗣源殺的幾乎幾投無路,最終逃離的也不過數萬人口,契苾族也幾乎如此。而西奚上次先被契丹襲擊牙帳,後被李克用伏擊,同樣損失慘重,連奚地都呆不下去。陰山韃靼部落聯盟,百萬之眾的聯盟,如今也在契丹和李克用的聯手打擊下,分崩離兮。

這個冬季,五部就如同是驚弓之鳥一樣在草原上遊盪,凍死餓死,被追兵殺死無數。他們現在只能前來投奔老朋友李璟。

「前來拜見殿下是個不錯的借口。」李振解釋,「但他們大老遠路來,還攜帶著整個部族前來,絕不只是為了來獻上幾匹駿馬幾件貂皮。事情明擺著,他們如今失了根本,在代北的漠南已經呆不下去了。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被沙陀和契丹吞併,就是亡族。他們拖家帶口而來,明擺著是想要內附我們。」

李璟低頭看著遼西行省報上來的五部暫留在邊境的人口數量,五部族加起來的人口足有一百萬眾,其中陰山韃靼最多,擁有四十萬眾,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一個部落,而是從早年從漠北遷來的室韋人聯盟。原來總稱室韋,如今這些人總稱陰山韃靼,這個聯盟本有百萬之眾,現在沒有臣服契丹與沙陀的還有近四十萬,他們都想投奔李璟。

其餘的如契苾有十五萬眾,西奚二十萬,安慶、薩葛各十五萬人口。

「他們想要內附於我們。以此躲避契丹和沙陀人的追擊。」李振道。

其實李璟對於這些胡人的習性很清楚,一旦強盛時,就劫掠邊境,反客為主。若是在與草原其它部族爭鬥失敗時,就會逃到中原,內附中原王朝。躲避仇敵。

漢魏時匈奴,隋唐時突厥,莫不如此。

過了一會兒,大床上紅錦被中伸出一隻纖纖玉手,年前剛被天子李儇加封為東海長公主的李惠兒睡眼惺忪的睜開眼,「三郎,怎麼不多睡會兒?」

「今天還要接見五部族酋長們。談五部內附之事。」李璟掀開被子起身。

剛要把被子給李惠兒蓋好,她卻已經也掀開被子,只著小褲抹胸的豐滿身子頓時春光大泄。

「小心著涼。」

「我服侍你穿衣。」

「我自己來就好,你現在可是有身子的人了,得多注意身體。」李璟伸手輕撫著李惠兒微榮的肚皮。按說,李璟如今被當今天子尊為皇叔,而李惠兒的父親卻是天子的親皇叔,算來。李惠兒這個長公主也得尊稱李璟為皇叔的,可事實上,李惠兒如今卻終於如願的懷上了李璟的孩子。

李惠兒固執的起身親手服侍李璟穿衣,幫他梳頭。

「今天穿那件四爪蟒袍!」李璟道,「還有蟠龍腰帶,紫金冠!接見那些胡酋,我得擺出天子皇叔的氣勢。上邦天朝的威風。」其實李璟現在並不太願意接受這些胡蠻的內附。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些胡蠻向李璟臣服,接受他們的臣服意義重大。

李璟一直以來,都堅持扛著大唐的這面旗號。為的就是正統性。雖然如今天子還在,但李璟卻一樣的用著這面旗號。有這面旗號,不但對內可以號令諸鎮,就是對外,也能以天朝上國的名義行事。

不過李璟雖然打著唐朝的旗號,但卻是尊唐而非真的忠唐。

三百年大唐的旗號,其權威極重,是一筆可觀的政治資產,李璟絕不會輕易的拋卻。

其實若非李惠兒的天子皇姐的身份,以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做的比公孫蘭甚至是比劉芸娘,梅根、茱麗等人更好。這是一個很有手段的女人,天生麗質,且又聰明。不過她的身份雖然讓她尊貴,卻也限制著她。

「我敢打賭,若你從政,你將會是一個偉大的宰相。」李璟笑著對她道:「你會比絕大多數的宰相還要出色。」

李惠兒只是笑笑。

穿戴整齊之後,她一直將李璟送到宅院門口。直到張鐵強牽來了李璟的寶馬,看著他翻身上馬揮手離去。

凱旋門外的南郊校場上傳來陣陣劍盾交擊和鐵蹄轟鳴,李璟在特勤局、侍衛親軍和親翊勛三衛,還有金甲軍、銀槍軍的層層拱衛下來到校場。

五部族的酋長帶著屬下的貴族和部落的頭領們在進行著早操訓練,準備著午後恭迎李璟的檢閱,這裡本來是燕京團結大營的校場,暫時挪給了五胡部族。

五部族的部民大多都留在遼西邊境,他們各自只帶了三千兵馬入關。不過其中一萬人又被留在了山海關外,最後隨酋長們到達燕京的只有五千人馬。

校場上豎著一排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