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招討先鋒 第三百八十三章 周德威來投

九月初九,重陽節,大唐的正式節日之一。

這一天,李璟與鎮東軍將士都是在媯州的寧武軍城中度過。

登高山,插茱萸、賞菊花。

李璟與諸將士同歡,大家在享受著戰鬥前的歡樂。

初十,寧武軍一部份軍士送高氏和寧武士兵家眷遷往登州。十一日,鎮東軍再次啟行,順著桑乾河,直入河東,進入了大同轄下的蔚縣。

十月的雲中,就是塞外的優美風光。秋高馬肥,草開始枯黃,到處是一片金黃。

兵馬經過,不時的能看到肥肥的野雞飛起和野兔蹦跳。甚至還能不時的看到一群群的野羊奔跑而過,一瞬間,李璟彷彿回到後世時在大草原上旅行般的感覺。

藍藍的天空下,幾朵白雲飄過,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向南而飛。

這是多麼美麗的景象啊!

李璟正在感慨著,突然那排大雁傳來一陣悲鳴,原本的人字形也一下子完全的錯亂來來。

兩隻大雁被一箭穿過,正悲鳴的墜落。

「這排大雁散的很開,此人居然能一箭射中兩隻大雁,看來箭術不凡,可謂神射。」王重的箭術不錯,不過只是不錯,還稱不上神射,更何況,身邊的李璟還有個小李廣的稱號,論比箭,可沒幾個比的上李璟。

李振剛才也一直在欣賞著美麗的塞上風光,甚至中間還做了一首詩。對於這箭射大雁這種大煞風景的事情,也是有點不滿的。這時策馬走到李璟的旁邊,卻是笑道:「我們大軍前行,周圍數里地早就能望風看見了。這個人明知我們大軍來到,不但不避開,卻反而要等到郡公的中軍經過之時,在這裡一箭雙雁。依我看,來者不簡單啊,這明顯就是故意而為之,要向郡公展露本事,我看此人有投軍打算。」

「聽李司馬一說,還真有這種可能。」郭承安也笑著道,「而且,看此人之行為,估計想法還不小,可能普通兵頭還無法滿足於他。不過此人能一箭射下雙雁,也證明了他本事不小。將軍何不直接招他前來一觀。」

李璟本身是射箭行家,剛才的那一箭,確實達到了優秀箭手的水平,一般的箭手根本做不到。現在聽幾個人都如此說,便也放下了心頭剛剛的那點小意思,點了點頭,對劉尋道:「你們去看下剛才是何人射箭,把他請來馬前。」

劉尋帶著一隊侍衛策馬而去,不一會就已經帶了一個人回來。

看到此人的第一眼,李璟就不由的眼前一亮。

這人穿著一身皮袍,作獵人打扮。約摸三十左右的樣子,頜下短須似鋼針般根根豎立,方臉膛,面如黑炭,是個大黑臉。眉濃眼大,高鼻闊口。特別是那雙眼睛,十分的明亮有神。六尺多的身高,和李璟大約相當。整個人虎背熊腰,人高馬大。最讓李璟注意的,還是他的那雙手,竟然明顯的比普通人的手臂要長上一些。雖然不如傳說中的齊備雙手齊膝的那個程度,可也差不了多少。

此時他也正在打量著李璟,不卑不亢。綁上打著行纏,還綁著兩把匕首,腰間有一排柳葉飛刀,帶上還有一把橫刀,手中提著一把長弓,另一手提的正是那兩隻可憐的大雁。

「壯士高名?何方人士?」李璟笑著問道,語氣溫和。他看到這人第一眼,就已經判斷出,這人絕不會是獵戶,而應當是個軍人,而且還應當是個打過仗,且十分厲害的軍官。

壯漢將手中的弓和雁放下,對著李璟直接行了個軍中的抱拳禮:「在下朔州馬邑人,姓周名德威,字鎮遠,小字陽五。久在雲州,諳知邊事。原曾為大同防禦使牙校,為故段防禦使麾下。因雲中沙陀人李盡忠與雲中牙校康承訓,程懷信等人兵變,在下不願為謀,便棄職而走。這段時間,一直在這打獵為生。近日聽聞鎮東軍軍使李郡公率軍前來平叛,特前來等候。因見郡公麾下,兵馬雄壯,便生投效之心,因無法靠近,故使此小伎,以驚郡公。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李璟在馬上聽到此人叫周德威時,不由的心中驚了一下。

周德威,五代中後唐的大將,乃是李克用手下的大將,特別是在李克用死後,輔佐李存勖攻滅後梁,可謂是後唐頂梁國柱。

周德威最初跟隨李克用,驍勇而擅騎射。周德威不但勇猛過人,而且智謀和膽略也非常出眾。因為長期在邊塞地區,所以軍事經驗非常豐富,他僅憑觀看煙塵便可以判斷出敵人的數量。

周德威長得人高馬大,麵皮黝黑,平時表情就很嚴肅,即使在笑的時候也不改變。在殺敵的陣前更是凜凜然充滿肅殺之色。出眾的膽識和智謀使周德威在五代成為一員猛將、一員名將。

有一次,後梁大將氏叔琮領兵進逼太原,屬將中有一個叫陳章的也以驍勇善戰聞名,在和南方軍閥作戰時屢立戰功,這次又想再立新功。當時後梁為了鼓勵將士的士氣,傳令三軍:「凡能生擒周陽五的賞給刺史之職。」陳章還有一個外號叫「夜叉」,為立功爭賞,他便對氏叔琮說:「晉軍所仗恃的也不過是周陽五一個人,我願去拿他過來,到時請為我請賞,弄個刺史噹噹。」

於是陳章便在陣前找機會和周德威交戰,他身披紅甲,胯下騎著白色駿馬,非常自負,絲毫沒有把周德威放在眼裡,好像周德威已是他的掌中之物。李克用得知陳章到處找周德威後,便提醒他:「我聽說那個陳夜叉要拿你去換刺史當,你要小心防備啊。」

周德威笑了笑,說:「陳章大言不慚,到了陣前還不知鹿死誰手呢。」

第二天,兩軍又一次交戰時,周德威告誡部下:「如果陣上見到陳夜叉,你們只管假裝逃走,我來對付他!」周德威當時已經換上了士兵的軍裝,他讓部下上前挑戰,等陳章領兵追來時,部下依計佯裝敗退,將陳章引誘過來。還未等陳章回過味兒來,周德威已經從背後殺過來,只一錘便將這個陳夜叉打下馬來。生擒活捉。這一仗,使周德威的威名更盛。

在後唐,周德威曾先後擔任過鐵林軍使,檢校左僕射、衙內指揮使,振武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侍中、盧龍節度使。等職務,可以說,周德威在後唐的地位和作用,那真是無可估量。

只是史書只是記載他早年在雲中軍中,後來一直跟隨著李克用,怎麼現在,這周德威卻突然跑到這裡來自薦來了?難道,他是李克用的刺客?李璟不由暗暗想道,當下謹慎的問道:「鎮遠既然曾經是大同防禦使的牙校,為何沒有投奔李克用?」

周德威很平淡的回道:「康承訓等人兵兵的時候,捉了段防禦使柳判官等人後,還率兵前去捉拿段府的家眷。當時我正好發現城中大亂,於是帶兵出來正好碰到。我阻擊康承訓,不欲讓人株連段防禦的家人。康承訓等人不肯,我與其發生爭鬥,亂兵便一齊圍攻,最後我無奈只得孤單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事後,李克用從蔚州趕來,確實曾派人來尋我,勸我歸附李克用。本來,李家父子在大同也有些聲望,當時我還在猶豫,但後來聽說李克用居然下令對段公等五人凌遲死處,還分吃了他們的人肉,便斷然拒絕了李克用的招納。」

李璟點了點頭。

「我周德威雖然算不上什麼英雄好漢,可做人也有基本的底線,李克用兵變奪權本算不得什麼。可奪權之後還要株連家眷,連幼小的孩童都不肯放過。甚至還將上司凌遲活剮,割肉分食,這樣的人,我周德威難以投效。」周德威說話之間意正嚴辭。

李璟見他不似說謊,當下已經有了八分相信。

「鎮遠為何特來投奔於我?」

周德威不加思索道:「這些日子我在這附近打獵,出售獵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商人們在議論即將入晉平叛的郡公與鎮東軍。聽他們屢次提起,說郡公雖然年青,可卻十分仁義,對待治下百姓愛民如子,對待軍中士兵情同手足。並說起,登州今年已經接受了五六十萬難民,而且在登州的邊境上,還聚集了十幾萬的難民,他們得將軍仁慈,才能每日有粥吃,不至於餓死。又說將軍待下公平,重賞賜,厚撫恤。如此這樣的軍隊和將軍,我還從沒見到過,因此這次特前來觀看。」

「怎麼樣,覺得是否浪得虛名?」李璟笑問。

「盛名之下無虛士,鎮東軍名不虛傳。其實我已經跟了鎮東軍幾天了,前幾天,我特意趕去了媯州。經過我的觀察,鎮東軍確實軍紀良好,所過之處,秋毫無犯。而鎮東軍的將士們與別的軍隊也不一樣,雖然很多士兵可能還比不上我以前所帶的兵,可他們卻有極難得的軍紀。能帶出這樣秋毫無犯的王者之師,那麼郡公也定然就是百姓傳說中的仁義之人。我周德威,願意跟隨郡公,成為鎮東軍的一員。」

李璟沉吟,這周德威如此名將,錯過就會後悔。但李璟也是不敢完全信任的,畢竟史上他可是李克用的金牌打手,要是他是詐投,伺機刺殺,或者為李克用做間諜,那可是大麻煩。

不過想了想,李璟最後還是決定收下他,實在是名將的誘惑太大了。

「壯士相投,璟豈有不歡迎之理。鎮遠,你覺得我應當給你個什麼職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