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塞上曲 第576章 裁撤

這天楊素回到楚國公府時,神色沉重,一臉陰沉。

晚飯後,叔父楊約過來叫他去父親書房時,他知道父親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宣布。他合上書,披上斗篷,跟著叔父穿過偌大的府院,走到正院父親的書房。外面天氣很冷,讓他不由的打了個冷顫。父親的書房內則很暖和,屋裡並沒有安裝如今普遍都開始安裝的鐵皮爐子,也沒有燒石炭,父親向來討厭那股子味道。書房裡生的是炭火,上等的銀炭,燒出來沒有半點煙氣。

將門帶上,楊玄感才發現今天父親書房裡人很多,不但向來常在府上走動的叔父楊約沒落下,平時很少來的其餘五位叔父,楊詢楊慎楊岳楊戾楊操也都來了。他的三位同胞親兄弟玄樅玄挺玄獎也比他先來,另外幾位異母兄弟萬項民行積善也都來了,老實安靜的坐在一邊。除了他們外,叔父楊岳家三個弘字輩的堂兄弟,弘禮、弘文、弘武三人也來了,站在他們父親的背後。此外還有與他父親同祖父的楊實、楊宏兩位。還有更遠一些的他曾曾祖父那裡分支的文字輩的十五位堂叔祖們,楊文思、楊文紀、楊文升等,擔任禮部侍郎的叔祖楊文紀還帶了他家孝字輩的三兄弟前來,孝謨、孝甚、孝儼。

一看這場面,楊玄感當下有些震驚,看來真是出大事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楊家在京的數支族人幾乎全來了。

楊家三代老少基本上都到了,大家坐在書房裡沉默著。

「出什麼大事了嗎?」他問。

父親遞給他一張紙,這張紙有很多褶皺,一看就是有很多人翻過了。「命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他繼續看下去,「命三衙諸衛將軍以下,各府、鎮、營、團諸武官,年五十以上者致仕。」致仕,那就是退休回家。歷朝以來,官員基本上是終身的,但也有退休年紀,《禮記·曲禮(上)》載:「大夫七十而致事」。七十歲退休,「法定」時間從周代開始。不過一般情況下,如果官員身體狀況不佳,可以請求提前致仕。到了七十歲,官員可以上表乞骸骨退休,有時朝廷也會挽留,身體好的,本事強的,當官到八十九十都有人。

「這是皇帝的意思,明天就要宣詔頒行了,以後朝廷官員六十歲退休。那些軍內中層的武官,更是五十歲就可以提前退休。」楊約向侄子解釋道。

楊玄感大為驚訝,從七十歲改成了六十歲,一下子提前了十年,而且這明顯是要規定到年紀就得強行退休了。皇帝一面大開科舉,每年新獲入仕資格的士子上千人,而這面又強行規定了官員退休的年紀,皇帝此舉大有深意啊。如此一來,大把的官員將面臨提前退出官場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高級官員們來,父親今年五十七歲,身為宰相,已經算是高級官員中年紀較輕的了。如右僕射蘇威,今年已經六十七了,比父親大了十歲。另幾位宰相,李綱五十四,薛道衡六十一,樊子蓋五十六,牛弘也是五十六,也跟父親年紀相當。樞密副使韓僧壽也五十九,蘇孝慈也六十三,倒是皇帝的那些心腹年輕的過份,劉文靜不過三十三,魏徵二十一,徐德言四十六,其餘如王保、高甲、竇建德、單雄信等人皆不過是三十左右,年輕力壯。

「皇帝這是要將老臣都趕出朝廷嗎?」

「舊人不去,新人不來。皇帝現在大開科舉,每年新取士人上千,這麼多新人,哪來那麼多官職,自然就得老人讓位了。」

「父親今年五十七,至少也還有三年才到年紀,倒不用急,也許用不了多久,這又會更改呢?」楊玄感對父親道。

「我也馬上要退下來了。」楊素有些意興索然的道,「皇帝還有一條詔令,天下各職每任皆為四年,最多連任兩任,到任後要麼升職要麼平調,不得繼續連任。」

楊素是在開皇十二年接替蘇威成為尚書右僕射,此後一直到開皇十九年,一直擔任此職。十九年內亂過後,楊素升任左僕射,到後來加平章政事入政事堂,到現在開元二年,他已經當了七年的右僕射,三年的左僕射,雖然左右僕射是兩個不同職位,但卻因為都是宰相,因此在皇帝的新詔書頒下後,他就屬於已經連續當了三任宰相的人了,早超過了兩任期限。詔書一頒下實行後,他就得自動退位了,哪怕還有三年才到退休年紀,可卻不能再當宰相了。朝廷中兩府三省六部的重要職位,都屬於宰相,他都不能再連任。因此,除非楊素能接受降級去擔任一個清閑的尚書職之類的,否則他就只能任太傅這樣有名無實的虛職,說白了,不管他願不願意退下去,朝廷里都將沒有他的位置了。

和他處境差不多的還有蘇威,蘇威在開皇年間就早就幾次上上下下,擔任過數次三省主官了,僕射也做了幾次,他這次一樣得退下來。

明擺著,皇帝現在不需要他們這些前朝的老人繼續呆在新朝了。

楊素感覺很累,當著左僕射,掛著平章政事,可在這新朝里他這宰相當的並不如意。政事堂里四個平章政事,五個參知政事,外加樞密院里還有五個樞密使,他這個左僕射早就不是首相了,還有十三個人跟他權力相等,朝廷的軍政之事早就不歸他們管,而就算是管文,他也得和另外八個宰相們一起分享權利,得輪流執政事筆。平日里劉文靜魏徵等人就憑著是皇帝的親信重臣,對他這個左僕射根本沒有什麼尊重。現如今,皇帝又下達這兩條詔令,明擺著就是根本不願意讓他繼續呆在朝中,省的看著心煩了,這是嫌他佔了位置了。

皇帝對內對外還真是狠辣無比,對外把突厥、高句麗打的滅亡稱降,而對內,當年的八柱國家十二大將軍的榮耀,關隴集團的輝煌早就不再,一個個大家族的覆滅沒落,「這兩年,無數豪門倒下了。」他說,「皇帝要對我們楊家下手了嗎?」

「這個暫時倒還不會。」楊素對兒子道,「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一切都得看我們肯不肯識趣識相了。若是我們能聽從皇帝的意願,那楊家也許能和高家一樣,得個保全。若是我們不識相,那肯定就跟賀若弼、史萬歲、柳述他們一樣了。」楊素對家族一眾人道,「今天我見大家過來,就是要通知你們,我已經想好了,既然皇帝不想再讓我留在朝中,那我就退出。卸任宰相之職後,也不打算再留在朝中了,就提前三年退休吧,雖然皇帝規定六十致仕,可也沒說不能提前退休。我的想法是,不但我主動退下來,咱們家族老一輩的都退下來,族叔們還有我一輩的堂兄弟們,乾脆都退下來。」

「全退下去?」一片驚訝之聲響起。

「嗯,要退就全退了,也算是堅決表個態,完全支持皇帝,帶個好頭了。」楊素點點頭,「其實這也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我們都一把年紀了,在新制下,就算硬賴幾年,可最終還是得退下來。與其拖幾年,不如早退,希望能用這份支持,換得我們楊家第三代年輕人在朝中的一席之地。我是這樣想的,我們都退下來,安心當個富家翁,全力支持玄感他們這一輩的兄弟們留在仕途博個好前程。等我明天向皇帝請辭,到時順便跟皇帝請求一下,讓玄感兄弟們都下去,到各省各州去,從地方上做起,最近朝中事非很多,還是遠離朝中,遠離京師,到地方安心呆個幾年,到時有了一定的資歷政績再回來。我看啊,以後還是從文比投身軍界更有出息,樞密院雖然說與政事堂分掌文武,可皇帝對軍隊還是控制防範的很嚴的,以後戰事減少,終究還是會偃武修文,以後大家都得好好告誡子孫後輩,讓他們多讀書,以後也走科舉謀個正身出。」

「我們就這樣退了,直接全退了?那我們以後在朝中哪還有話語權,年輕一輩,放到地方去,估計以皇帝對我們關中人的猜忌,連個刺史都當不道,猴年馬月能出頭。」

「當不了刺史,那就先從縣令做起也行。」楊素道,「你們還指望著如過去一樣,憑父輩的功勛能在嬰兒之時就封公封侯,是想都別想的事情了。當初我從清河郡公進爵郢國公,原來的清河郡公爵位就給了玄獎,玄感還封了儀同,咱們家族到開皇末年時,公爵就有八個,年輕一輩男丁,哪一個身上沒有個爵位勛官,可最後,新皇帝即位,很快就重定爵位,那些不都收走了。如今又搞科舉,以後承蔭入仕也會越來越難,機會越來越少,就算承蔭入仕了,估計也難得重用,不算正途出身。要想保持我們楊氏家族的榮耀,靠以前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咱們得適應新形勢,新潮流。皇帝要科舉,我們就讓子孫多讀書。皇帝要我們老人讓位,我們就讓位,給年輕人爭取一個機會。」

「新皇這是鳥盡弓藏,刻薄無情。」楊操說道。

「少胡說八道。」楊素瞪了兄弟一眼。「說這些話有什麼用,這就是帝王心術,最是無情帝王家,你沒聽過嗎。當皇帝的,哪個還跟你講交情談信義。你以為當初文帝就不想清理爵位,清除關隴豪門對朝廷的控制?非不想,而是不能。而如今天子有一支自己的嫡系,有自己的人馬,他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了朝廷,你說他為何還要容忍關中諸豪門對朝廷的把持?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容許的。這說到底,還是實力。皇帝有這個實力,別人要麼順昌,要麼逆亡,太多家族已經用他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