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龍虎鬥 第305章 天威難測

大興宮總體上分為三個部份,中部皇宮大內,西側為服務供應部分及作坊掖庭宮,東部是太子東宮。其面積,約相當於北京故宮五倍之大。

皇宮大內最主要的大殿是大興殿,又俗稱金鑾殿,其殿後是宮內第一條東西橫街,也是朝區和寢區的分界線。橫街北即是寢區,正中為兩儀門,門內就是寢區正殿兩儀殿,由廊廡圍成矩形宮院。

隋立國後禮制上是遵漢魏舊制,多依周禮。宮中劃規為朝區、寢區、苑囿三大部份。而朝區又分為外朝中朝內朝,金鑾殿大興殿其實只是內朝。朝區為處理國政、舉行大典的辦公區,象徵國家政權;寢區是皇帝的住宅,代表家族皇權。朝區正南是宮城的正門承天門,這裡是元旦、冬至舉行大朝會等大典之處,相當於周代宮殿的大朝或外朝,在國家禮制上,這才是宮中禮儀中最重要的場所。在承天門外左右,建有高大的雙闕,闕外就是外朝堂。

而大興殿,其實禮制上屬於中朝,是皇帝初一、十五日舉行朔望朝會的聽政之所,除了初一、十五,非特別原因外,其實皇帝並不是在這裡聽政的。皇帝平時真正的聽政之所,是在內朝,也就是大興殿後面兩儀門內的正殿兩儀殿。平時皇帝召見重臣,基本上都是在兩儀殿中聽政議事。兩儀殿東面是萬春殿,西面是千秋殿,這三座大殿各有殿門,由廓廡圍成巨大的宮院,三殿並列。在三殿之北是宮中第二條東西橫街,街東日化門,街西月華門,橫街以北就是后妃們居住的寢宮,臣子等就不能入內了。這部份的正殿是甘露殿,殿東神龍殿,殿西安仁殿,同樣三殿並列,以甘露殿為主,各有殿門廊廡形成獨立宮院。前後兩列,每列之殿是寢殿的核心,有圍牆封閉,其中兩儀殿和甘露殿性質上近於一般邸宅的前廳和後堂。甘露殿之北即苑囿,有亭台池沼,其北即宮城北牆,有玄武門通向宮外。

說白了,大興殿、兩儀殿和甘露殿這三大宮殿群,其實就相當於天子楊堅的前廳、書房和卧室了。

正旦和冬至時,楊堅在承天門雙闕外朝堂上舉行大朝會,以及特別之時在此舉行大典。而初一十五朔望之時,則是在大興殿上聽政。平時之時,則是在兩儀殿聽政。

但如果是平時辦公處政,楊堅卻更多是在甘露殿里批閱奏章處理政務。大殿里書籍盈架卷帙浩繁,原本就收集了許多孤本經卷,當初漢末中國開始歷經漫長而又混亂的分裂時代,漢民族陷入長達數百年的廝殺戰亂之中,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大半毀於點火,開皇三年,楊堅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一時間民間異書,往往間出,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朝廷擁有了三十餘萬卷,七千多類的圖書。楊堅特意建築了一座觀文殿用以藏書,不過甘露殿里的這些藏書,卻非民間獻書,這些書紙張更加精美潔白細緻,印刷也更加的精美,字跡清晰墨跡乾淨,尤其是裝訂之法十分新穎別緻卻又遠勝從前。書的種類更是繁複,佛經道藏,詩書經典,周易春秋,詩詞歌賦,傳奇話本小說等等不一而足。此時甘露殿中,擺滿兩側牆壁的紅木書架上,就全都摞滿了這些精美書籍。而這些書籍,全都是由新冊封為趙王的皇長孫楊林所進獻的。

皇孫楊林入京後,向天子進獻二物,一是塞外漠北優良戰馬一萬匹,另一個就是這懷荒印刷的精美書籍一萬本了。雖沒有進獻給天子一兩金銀,一串五銖,但楊堅卻對這兩份禮物十分高興。

一萬卷新書擺上甘露殿的新書架,雖然事務繁忙,可卻有許多書都有翻動閱讀過的痕迹。在碩大的御案上一角,還擺著一本翻開的三國演義,顯示著主人最近正閱讀這本作者署名易風的奇特小說。在碩大几案之後的正面牆上,懸著一塊黑板泥金的大匾,上書宵衣旰食四個大字,這是天子當初遷都入大興後親筆所書,一直懸掛在這裡,時時警示著天子自己勤政。而他也確實如此般做到了,每天天還黑著沒有亮就開始穿衣起床理政,每天一忙碌起來,往往都不能按時吃飯。

按規矩,甘露殿其實是皇帝的寢宮,外臣都不得擅入,就是後宮妃嬪們,無旨也是不能擅入的。不過楊堅有時忙起來了,也顧不得那些,經常召三省六部五台九寺十二衛府的重臣要員們應召入宮前來,在這裡直接垂詢軍政大事。有時忙碌上頭,甚至也沒時間去後宮嬪妃們的寢宮,就直接叫陳、蔡二妃前來應侍。而獨孤皇后宮中地位超然,卻是不用遵守這些制度,居住於立政殿的獨孤皇后,有事情找皇帝時,往往都是直接過來。

雖是臘月時節,但殿中燒了銅盆炭火,甚至宮殿營造之時牆壁里還留有專門的煙道,外面生起火來,煙往牆壁走,雖寒冬臘月,宮殿內也溫暖如春。

今日雖非朔望大朝之日,但今天拜封了北伐突厥的元帥和各路行軍總管,另外還正式拜長孫楊林為趙王、上柱國、司空、雍州牧和幽州大總管,因此,今天的朝會是中朝的大興殿上開的。這個時候廷議已畢,楊堅直接回到了甘露殿中,剛一坐定,內侍省內侍王海就馬上召御膳房準備點心。隨時侯命的御膳房動作很快,很快就擺上一桌的茶點,琳琅滿目不下十幾樣。若是早個十年,這樣的茶點肯定會被楊堅斥為奢侈,但是這幾年,楊堅年紀越來越大,對於生活,雖不至於處處求奢侈,但也不再一味堅持儉樸了。折騰了大半天的楊堅,早已飢腸轆轆。小宦官添一碗加了蜜棗枸杞的八寶粥捧上,楊堅接過就喝,三五下將一碗粥喝完。剛入下碗,卻一眼瞥見桌上還擺著一個晶瑩如玉剔透的白瓷瓶,透過薄如蛋殼晶瑩剔亮的瓶壁,能清楚的看見那瓶中裝著的是紫色的液體。

「這是什麼?」楊堅問。

小宦官如實回道,「回稟至尊,這是皇后差人送至御膳房的紫酒,說是讓傳膳時進給至尊。」

「紫酒?」楊堅有此疑惑的問道,朝廷禁私釀兩年,但並不是真的就禁絕飲酒,只是為了節省糧食而已,實際上朝廷還是有專門經營釀酒的官釀酒坊。不過宮中有來自各地的貢酒以及宮中御釀,但是這種紫色的酒還真是沒見過,更何況居然還是皇后弄來的。

小宦官只是辦事的,哪裡知道的那麼多,一時怔在那裡,不知如何回答,頭上馬上冒出汗來。還是王海見狀連忙上前,打開了木賽,頓時一股醇香瀰漫開來,這下連楊廣都不由的有些迷醉這股香醇之中,揮手示意王海倒酒。王海拿過一隻夜光杯,為楊堅倒了一杯美酒,不過倒完後,卻又特別把酒杯端起來搖晃了一會,才捧到楊堅面前。見楊堅面有疑問,忙道:「皇后送來這紫酒,乃是選用最上等的桑椹果,採用最新的釀酒技術釀製,這種酒已經非普通糧食釀酒,雖用桑果而又米麥,但聽宮中御醫們研究卻發現,這種紫酒不但味道更醇厚,芳香迷人,而且口感極佳,最為珍貴的是這種酒還有養生保健之功能,實為良藥。具有滋陰補腎名目,養血補血駐顏,烏髮生髮防脫髮,以及治療關節疼痛、治便秘、胃病、排毒等諸多功效。這種酒十分寶貴,飲用之前也還需要一道特別手序,那就是得先醒酒。醒過酒後,再飲,味道更佳。」王海如同一個優秀的推銷員一樣,抓住機會向楊堅推銷起來。

聽王海說的這麼神奇,而且這酒是皇后送來,又經過御醫推薦,楊堅也不由的大感興趣。他端起舉杯,舉杯觀望許久,見這酒液紫色,香氣四溢,光看外表和聞其氣味,已經確實相當不錯。當下先放到鼻子前聞了幾下,深吸一口氣,細細品味,然後放到唇邊,輕抿了一小口。

酒一入喉,他就立即發現這酒也普通酒的不同之處了,首先就是比原來的酒要有勁的多。但這酒有勁,卻又並不是沖也不嗆,吞下去後,再細細品味,馬上就能感覺隨著酒勁升騰的還有純正的口感,以及清亮的色澤,伴隨著那四溢香氣的是濃香味醇,綿軟乾爽。楊堅雖不是馬上打天下的皇帝,但楊家也是關隴軍事貴族起身,加上關隴地區崇尚武風,性格也相當豪邁,因此這種略帶著些衝勁的紫酒,卻讓楊堅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好酒!再來一杯!」楊堅品著品著一杯酒已經見底,當下面上帶著泛起的紅光,大聲叫好,又讓王海滿上。

王海給楊堅又倒了一杯,「聖人吩咐過,紫酒雖好,可千萬不要貪杯,一次當飲三杯為最,再多就不免過了,過則不及。」孤獨皇后與天子楊堅在宮中被並稱二聖,皇后說的話,有時候在宮裡甚至比皇帝還管用。

「這酒真的是桑果釀造,不用糧食?」楊堅放慢速度,慢慢品味,皇后交待了只能喝三杯,他也就打算只飲三杯。不過他馬上想到了一個問題,酒是一種相當不錯的商品,可酒卻偏偏又耗用糧食,如今大隋與突厥將展開大戰,對糧食的需求更大,這個時候他可不能因酒而浪費寶貴的糧食。

「這酒是趙王進貢宮中,趙王除了進貢紫酒,此外還有各種珍釀,據趙王所說,這些酒絕大部份都是採用各種水果為主料釀造,僅僅是添加了少量高粱摻入配製。」

楊堅聽到酒是楊林進貢的,當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楊林在釀酒,而且釀造的規模還很大,這事情其實楊堅是知道的。特別是因楊諒因懷荒的酒坊而與楊林關係不睦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