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龍虎鬥 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

皇帝見了易風之後一番面談,對這個孫子的感觀十分不錯。而當時在屏風後旁聽的獨孤皇后也放下心來,覺得這個孫子雖流落民間多年,但並未真的就變成個草莽綠林。當天至尊與皇后一起用膳,連飯都多吃了一碗,稍後二聖派內侍出宮前往元府,特別賜給元家錦緞千匹、奴隸百口。消息傳出,一直在觀望著的京中各種人馬,內外百姓們紛紛都明白了許多。原本滿天紛飛的關於易風的謠言,也轉眼間就煙消雲散,了無痕迹了。

楊堅高興的心情並沒有維持多久,一道加急文書火速遞入宮中,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將軍長孫晟自草原發回密報急奏,東突厥都藍可汗的使者已經與如今掌控西突厥的達頭可汗達成一致,締結盟約,約定開春之後一起聯兵攻打隋朝,如今東西突厥大草原上,突厥人已經正在進行出兵動員,各部族的青壯男子都接到了軍書召集令。長孫晟初步探聽到的情況是,東西突厥軍將分三路進犯大隋,一路由達頭可汗自河西進入隴右,攻打西疆重鎮涼州,一路向東進攻臨洮、天水,直趨渭水兵指長安。另一路則越過狼山,進入後套平原,沿黃河直攻靈州。一路由都藍親統,出紫河東攻雲州大同,這三路進犯方向路線,正是早些年突厥進犯大隋時的路線。隋與突厥都是控地數千里的超級大勢力,兵員皆不下百萬之眾,因此每次全面戰爭之時,都不可能把兵馬集中於一處。每每都是幾十萬人馬散布在幾千里的邊界上,分成多個集群分路進攻。雖然這樣一來,兵力分散了,但隋朝的防禦困難也大大增加,而且突厥人兵分數路,不但使得大隋同樣得分兵攔截迎戰,而且這樣一來,突厥人的後勤壓力也大大降低,甚至能憑著掠奪作戰以戰養戰,維持給養。另一方面,三路進軍,卻都極具威脅力。西路沿河西走廊犯增,先攻隴右,隴右一失,就直接大隋的都城大興。而中路攻後套靈武一線,也同樣是直接關隴地區。東路軍雖然看似遠離關中,可卻直逼太原和幽州兩大北方重鎮中心,一旦太原與幽州這兩座重鎮有失,那整個北方地區都將毀於灰燼,財帛子女將盡被突厥人所擄。三個方向,不論哪面都不容有失。

楊堅早知道東突厥元氣漸漸恢複之後,越來越桀驁不馴,他也知道都藍在和達頭暗中生來,可是當他現在聽到東西突厥的聯合成為事實,甚至全面戰爭即將再次來臨時,依然充滿了震動。「突厥人聯起手來了!」他在大興宮走來走去,不時頓腳嘆息。「唉,長孫晟怎麼能讓突厥人聯手呢,太負朕意!」他在心裡說著,把一肚子的怨氣和不安,都推到了長孫晟的頭上。有心想要下道聖旨免了長孫晟的職,可一時又想不出更好的代替人選來。多年來,長孫晟一直擔任出使突厥等職務,這方面若是他都不行,那就沒有更好的人選了。

大戰在即,楊堅的心裡開始升起濃濃的不安。他甚至有些懼怕,尤其是在今年三十萬大軍東征高句麗卻近乎全軍覆沒後,他越發的對大隋的軍隊沒有多少信心。這些年來,朝廷深入推行府兵制,將士們都解甲歸田,馬放南山,從原來訓練征戰變成了現在的常年耕種偶爾訓練,當初許多勇武的將軍們,如今也多病逝的病逝,老去的老去。

大隋與突厥的全面戰爭啊,想想就是個讓人頭痛的事情,據兵部的預測,突厥人這次最起碼能投入三十萬以上的軍隊進犯。而大隋要迎戰突厥人,起碼也得出動三十萬甚至是五十萬軍隊。這麼多的軍隊,光是提供後勤的民夫都將是一個海量的數字。如果只是軍隊、民夫、糧草這些,楊堅還不擔心,這些年大隋也是養精蓄銳,拿出五十萬軍隊,數十萬民夫,甚至百萬石的糧草來,也都沒有問題。可問題是,大隋擋的住突厥的這次聯合進攻,打的過他們嗎?

東征的大敗,大大打擊了楊堅的信心。

今天一大早,像往常一樣,天不亮他就起床,宵衣。在一群宮人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後焚香拜天,默默的祈禱一陣。因為心情煩悶,他甚至傳諭免了早膳。

換了一身玄色暗龍袍,戴了軟腳襆頭他倒進了大興殿御案前批閱公文。這張御案,他已經在上面批閱了十幾年的關於各種軍國大事的各種奏章,親筆下過無數詔諭,雖風雨但無阻。每天早上他來時,這御案上都會照例堆滿了各種各樣內容的奏章。

今天,他心思沉重,沒有馬上批閱奏章,低頭望著御案上的銅香爐出了會神。然後叫道:「王海,今天的報紙呢?」

一個宮女用雙手捧著一個牡丹瓣式銀胎堆漆剔紅托盤,上面放著一個河北邢窖出產的白瓷蓋碗,盛著一碗燕窩湯,一邊還放著一把銀匙,輕輕移步過來。另一個宮女從托盤上取下來蓋碗和銀匙,放在皇帝面前隨手把蓋子揭開。

楊堅瞟了眼宮女,隨即拿起銀匙,慢慢的喝著燕窩湯。

皇帝近來有一個外人很少知道的習慣,那就是每天早晨都習慣瀏覽報紙。報紙在懷荒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物事,但在關中的大興城裡,依然是個很少人知道的新鮮事物。可這樣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小玩意,大興宮裡的九五至尊楊堅卻早就關註上了。最開始,只是派往懷荒的天家使者把其當做懷荒的一個特別之處收集了一些送回京師,然後楊堅看過後就下旨派了專人前往懷荒,專門負責收集懷荒最新印刷的各種報刊雜誌,然後用驛馬加急送回京師。通過驛站系統,懷荒的報紙最後隔五天就能送到宮裡楊堅的御案上面。

王海應聲進來,小聲的向皇帝解釋:「河北河東普降大雪,驛馬路上速度減慢了些,今天的報紙耽誤了些時間,老奴剛剛拿過來。」

楊堅點了點頭,接過報紙開始低頭瀏覽起來,商報上是各種各樣的廣告信息,晚報上則是大量關於招募工人做工和招募農夫墾荒的消息,當然也有不少關於時事的新聞,但楊堅看報紙並不怎麼看那些,關於那些的記載都是一眼而過,反倒更加認真的看各種招工信息,商業廣告,以及各種時令物價等等,對於楊堅來說,從這邊陲的報紙上,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邊關的生活,知道懷荒百姓們的生活狀況。「糧價又漲了,這已經邊續上漲許久了吧。青齊先前還上奏說,新糧豐收,斗糧五文。」楊堅看到報上登載的懷荒米行的最新價格,最上等的水晶香米已經漲到了斗米一百文錢,就算是普通的大米也達到了五十文一斗,粟也漲到了三十文一斗。楊堅記得,先前還有青齊的地方官員上奏,今年豐收大獲,青齊的新米上市之時,斗米不過五文錢。

王海連忙欠身答道:「啟稟至尊,青齊新糧上市之時確實斗米五錢,不過那時只是新糧上市之時的行情,糧食豐收米價確實下跌,但也有很大部份原因是每當新糧上市時,各地的糧商們就會故意放出大量的陳糧,大大降低新糧收購價格。百姓們都等著出售新糧還種子錢等借貸,這時只能無奈低價出售新糧。但是等過了這段時間,糧商們把舊糧賣出去部份,又將大部份新糧吃下,就會開始恢複糧價。據老奴所知,如今青州地區斗米亦已經超過十文,甚至達到十五文左右。而自江淮等地運送入京的糧食,還得增加不少的運輸成本,京師之糧基本上都靠外運,運輸成本不低。現在京中的米價就是斗米三十文,若等到明年三四月青黃不接的時候,京中的糧食便往往會漲到斗米三四十文。懷荒地處塞外,糧食更是全靠外運,因此糧價漲到斗米五十錢,也實屬正常。」

「斗米三四十文,這個價格可不算便宜。」楊堅搖了搖頭,對於京師民生物資等信息,他了解的並不算詳盡,不過他也知道,糧食價格節節升高,這都不是什麼好兆頭。「懷荒各種物價比京師還要貴,斗米五十文,匹絹更是千文了,京師現在絹價多少?」

「開皇初匹絹值二百錢左右。現在京師一匹絹值六百錢,產絹的河北青齊等地,匹絹則是五百文左右。」

楊堅搖頭,「物價騰貴,米價當在二十文以下一斗,絹當在兩百錢以下一匹。」他繼續翻看下去,卻發現一份從前沒見過的報紙《邊防報》,仔細看去,才發現這是創刊號第一期。楊堅低頭細讀,發現這是關於邊防軍事的報紙,不料才看了一眼,他臉上立即露出了高興的笑容。王海察顏觀色,立即知道是遇上了好事,臉上也跟著露出笑容。

殿中沉默了片刻,便聽到楊堅一掌拍擊在御案上,高興的大笑道:「武州軍好大的膽子,好大的膽子!」

龍顏大悅,頓時滿殿內的內侍、宮女全都跪了下來。王海偷偷向上望去,卻見一疊報紙飄搖落下,掉在他面前的那頁報紙上面赫然用粗字大號字標題印刷著一行大字:明犯大隋天威者,雖遠必誅,雖強必戮!他順著這句充滿霸氣的標題從右向左看去,卻見又有一條小一號的標題寫著鐵勒再犯邊,武州軍奮起反擊再殲跳梁醜虜!

王海正待看下去,卻聽皇帝已經高聲喊道:「來人,召高熲、楊素!」

王海連忙應道:「遵旨。」一面急急退出殿外,取馬往皇城尚書省向兩位僕射宣旨。他直到半路,瞅見四下無人,向身後招手,一名小內侍連忙跑了過來。

「你可知元府怎麼走?」

「元無竭府第么?小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