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章 端午

開國侯府遣了位姓張的管事媽媽來送了聘書禮書和納采禮及小定禮。

三書六禮中的三書是指聘書禮書和迎親書。聘書也就是通常說的訂親婚書。文書一式兩份,開國侯府已落了崔孟冬的印鑒,只需杜家簽字蓋章,交一份給崔家就行了。

禮書就是禮物清單。是男方的聘禮單子。本來應該是行納徽禮時隨聘禮一起送來。這是提前寫了送給杜家先過目的。

至於迎親書是要等新娘過門時宣讀的。

皇后已經賜了婚,所以求親問名合八字都是走儀程。杜家不可能不答應,八字也不可能是凶吉。所以崔家送來聘書的同時,把抬了納采禮和小定禮一併抬了來。

納采禮,送了一對活雁。

定禮是一對玉釵,一對玉鐲並一張禮金單子。

杜老夫人拿起禮金單子打開,合上,微微點了點頭。

張媽媽鬆了口氣。趕緊遞上禮書。

厚厚一摞。

杜老夫人示意岑三娘接了:年老了,眼睛不好使,三娘你仔細瞧瞧吧。

這是日後會送來崔家的聘禮。岑三娘接了單子細看。

相對納采禮和定禮,聘禮就極豐富了。

一百斤印著喜字的禮餅。八式海菜兩斤。有髮菜、鮑魚、元貝、蝦米、魷魚、海參、魚翅及魚肚。一對活雞,一扇對開豬肉,兩條魚,這是三牲。米酒葡萄酒各四擔。干龍眼、干荔枝、干核桃、連殼花生四乾果各一盒。油麻茶禮各一盒。另有蓮子、百合、芝麻、紅豆、綠豆、紅棗等物,還有紅豆繩、龍鳳燭一雙及對聯一幅。

前面那些都是討好彩頭。男方給的聘金單子上寫了數目。這是聘禮中禮最重的部份。岑三娘瞄了眼數字,四萬兩銀子。她單把那頁給杜老夫人看了。

崔家的張媽媽有點緊張。一般來說,男女議親,往往意見不同的地方都集中在聘禮上。

杜老夫人看清楚聘金的數目,示意尹媽媽將崔家送來的聘書拿來,親自提筆親自寫下杜燕婉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落了印。交給了張媽媽。

張媽媽頓時鬆了口氣,眉開眼笑的接著,仔細收了。恭謹的對老夫人道:欽天監選了三個日子。分別是六月十八,六月二十八,七月六日。家主中意六月二十八,想請問老夫人的意思。

崔家這是把納吉問期也一併行了。

杜老夫人溫言道:就六月二十八吧。五月二十八行納徵禮。

一般婚前一個月行納徵禮,男方會正式將聘禮送來。之後就等著迎親舉行婚禮了。

張媽媽應了,又道:五月初月端午節,家主請老夫人少夫人赴曲江同觀競舸。

杜老夫人答道:老身年邁……

祖母,你有多少年沒出過府啦?府里要辦喜事,您正好出府瞧瞧熱鬧嘛。孫媳侍奉您去。見杜老夫人興緻缺缺,岑三娘趕緊插嘴說道。

滿臉嬌憨,眼神急切……有二十年了吧,沒去曲江看過競舸了。再不去看,以後怕是更沒機會了。也罷,便去吧。杜老夫人一聲嘆息,被岑三娘勾起了回憶。

奴婢回去就稟了家主,端午在曲江迎候老夫人。張媽媽見老夫人答應了,這趟差事算是順順利利辦完,眉眼間又添了幾分喜色。

杜老夫人便送客了:請媽媽將回禮帶回去吧。

岑三娘沒有經驗。好在尹媽媽早就寫了禮單給她。回禮一早就吩咐杜總管去辦妥了。

杜家的回禮備了茶葉、生果,蓮藕、石榴等物。以及給一套男式衣裳,一條腰帶,一雙鞋以及一隻封了利市的荷包。衣裳腰帶鞋都是去織錦閣買的。利市也只封了二百兩。相對崔家送來的定禮,杜家的回禮只能說沒有失禮罷了。

送走張媽媽之後。杜老夫人輕聲喟嘆,將定禮禮金單子和聘禮單子都給了她:定禮給了四萬兩銀票。還有兩個月,你拿著替燕婉置辦嫁妝吧。

聘禮四萬兩。給杜家置辦嫁妝也是四萬兩。這筆巨額銀兩已經足以撐起兩家豪門的臉面,能辦得奢侈無比了。

如同杜燕綏所說。外人挑不出崔家的不是,只會羨慕杜燕婉。

然而有的時候,並不是一場奢侈的婚禮就能彰顯幸福的。風光,是給別人看的。日子,才是自己過的。

岑三娘應了。

她心裡有點慌,端午節杜燕綏一擊成功。燕婉自然是不會嫁到崔家的。花掉的銀子都要悉數還回去。採買了東西,到時候拿什麼填窟窿?如果不花,就會被崔家察覺出異狀來。

杜老夫人看了她一眼,見那張禮金單子在她手裡都快變了形,微微一笑道:女兒出了閣,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崔家拿了多少來,都讓燕婉全帶了去。咱們家不留一兩銀子。

老夫人該不會疑自己還想截留些銀子貼補家用吧?岑三娘大汗。

是。岑三娘定下心來。

她想著家裡還有徐夫人送來的一萬兩和賣牡丹的五千兩,心裡就做了決定。比著一萬五千兩置辦。日後燕婉總是要出嫁的,現在就先替她準備置辦起來。我拿聘禮單子給燕婉瞧瞧。

她行了禮正要離開,聽到老夫人突然說了聲:初五那日有好戲瞧了。

岑三娘嚇得一顫。難道老夫人知道端午節的事?她猛的抬頭,卻見老夫人在對著尹媽媽說話。她趕緊轉身離開了正房。

出了門,岑三娘才使勁拍著胸,大口的呼吸。等到平靜下來,這才又帶著丫頭們去了杜燕婉住的跨院。

杜燕婉在房裡看書,平靜的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對岑三娘的態度冷了下來。她翻了翻聘禮單子,那四萬兩銀子的禮金在她眼裡跟茶點三牲禮品沒什麼區別似的,淡淡的說道:勞煩嫂嫂幫我置辦齊全了。

這是生她的氣了。岑三娘哄著她消停下來,拍胸脯說有辦法解決。晚間卻被杜燕綏一席話澆滅了所有的希望。

杜燕婉為了國公府為了自家哥哥答應了婚事。她只能朝岑三娘出氣。

哎呀,燕婉哪,嫂子幫忙跑腿,你也不能當甩手掌柜不是?岑三娘努力壓下心裡的難受,笑吟吟的湊過去。

杜燕婉涼涼的斜乜她一眼。

那眼神太磣人了。讓岑三娘再捧著笑臉貼過去,自己都覺得難堪。

她乾脆在旁邊坐下了:燕婉。覺得犧牲了你,日後杜家能得皇后相助拿回國公爵。你哥前途光明,什麼事都沒做,享福的是你嫂子我對吧?

杜燕婉別過了頭。她氣鼓鼓的想,一家人拼死拼活,難受著,隱忍著。府里最輕省的,不就是你岑三娘嗎?

杜燕婉了解自家哥哥。杜燕綏對是否做國公爺並不十分在意。可是爵位是在父親手裡被捋奪了的。父親遠放嶺南時鬱結於胸過了世。哥哥要拿回爵位恢複杜家昔日的榮光,是要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還有祖母,她老人家失去了兩個兒子。能看到杜家重新拿回爵位。孫子有出息。她老人家就算哪天去了,也能瞑目了。

而岑三娘,只不過好命的嫁給了哥哥,就能輕輕鬆鬆的享受到杜家人辛苦掙來的榮華富貴。

她心裡不平衡。岑三娘可以嫁得哥哥這樣的好男人。自己卻要嫁到帶給她十幾年羞辱的崔家去。

岑三娘瞧在眼裡,暗暗嘆了口氣。姑奶奶,你可知道你哥為了你要殺人哪。

皇后說出了崔杜兩家口頭上訂過親。杜家不能指責皇后撒謊吧?在這個一諾千金的時代,口頭訂親,也是定了親了。

杜家如果指責崔家十幾年斷絕往來,曾有毀諾之意。人家現在搬出了皇后來賜婚,明裡暗裡出了八萬兩銀子。面子里子都給足了。杜家挑出不崔家的錯。這婚事拒絕不得。

杜燕綏說,他不會讓燕婉憋屈的過日子。又說對皇后認主忠心的事。岑三娘就明白了。崔家強娶燕婉,根本就不是因為牡丹會上罵崔家一句偽君子。崔家是要拿捏著杜燕婉,讓杜燕綏為皇后盡忠。

杜燕綏不想讓燕婉去過人質的生活。

燕婉嫁給崔大郎。日後崔皇后倒台,崔家第一個不放過的就是燕婉。

嫁過去,會毀了燕婉一生。

杜燕綏就算不去計較崔杜兩家的恩怨,也遲了。他若倒戈去幫崔後。正受寵的武昭儀會想盡辦法除掉他。

還有滕王。那個喜怒不定,讓岑三娘害怕的王爺,會置武昭儀於不顧,袖手旁觀嗎?

拒絕不了,杜燕婉又絕不能嫁給崔孟冬。

皇后的賜婚將杜燕綏逼到了絕路。總不至於故意透個風給張氏,讓自己親娘犧牲,換來三年孝期,以此拖延婚事吧?

杜燕綏冷酷的選擇殺了崔孟冬,釜底抽薪。

崔孟冬罪該當殺么?不至於。

短時間裡,杜燕綏沒有別的辦法。

岑三娘也沒有別的辦法。為了杜燕綏的局,她希望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我承認昨兒說話誑了你。你那麼衝動傷心,我也沒有好辦法,只能先哄著你消氣,等你哥回來。當然,我也可以打個包袱塞些銀子悄悄讓你逃走。你也知道,抗旨逃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