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俠之大者論射鵰 第十三章 根源在哪裡

正在大家為包惜弱的身體擔心之時,院子門被推開,幾人出門看去,只見剛才救他們出城的恩公進了院子。

昨夜天黑,雖然楊易近在眼前,但是模樣總有點模糊,現今天色明亮,方才看清楚楊易的樣子。都是一驚:「竟然這麼年輕!」

楊易身材高大,面容俊朗,走路龍行虎步,極有威勢。其時紅日東升,陽光斜照在楊易身上,真如戰神臨世一般。

楊易在金兵都城鬧了一夜,撞了幾家王府,但是怎麼也沒有找到完顏洪烈與楊康父子,後來金兵調來弓箭手對他射擊,楊易心疼黃驃馬,不敢戀戰,一路殺出城門,趕回小鎮。

此刻見眾人臉色驚訝,笑道:「大家精神不錯啊,楊鐵心夫婦如何?」

郭靖道:「楊叔父沒事,但是嬸嬸卻是有點不太好。」

「嗯?怎麼回事?」楊易不待郭靖回答,徑直推門進屋,發現楊鐵心摟著包惜弱仍在流淚,穆念慈兩眼通紅,看來也剛哭過。

屋裡人見楊易進來,不敢怠慢,楊鐵心欲起身向楊易謝恩,被楊易擺手按住,「楊夫人這是怎麼啦?」

楊鐵心道:「昨日受了驚嚇,又加天寒地凍,到了這裡就開始發燒說胡話,如今依舊未醒。」

楊易笑道「夾風傷寒而已,算的什麼難事?我來號號脈。」他跟楊慎行習武學醫,十幾年來,武道修行不顯,但是醫術卻是極為了得。時常背了醫箱去府外鬧市為人號脈治病,醫道已經登堂入室,等閑傷病早已經不入他眼。

當下伸手為包惜弱號了號脈,對楊鐵心笑道:「無妨,楊夫人身體嬌弱,受不得風寒入侵,吃幾副清熱葯也就好了。」楊鐵心見楊易本領了得,於金兵都城獨殺千軍猶面不改色,對他敬若天人,見他說沒事,那就肯定無事。不由的鬆了口氣。

楊易又道:「只是現在情況非比往日,藥性太慢,等不及。咱們不能在此多待,須得趕快離開,不然金兵大肆搜捕,你們可就危險了。」

楊鐵心、剛放下的心忽然又提起來,忽然神情放鬆,心道:「我夫婦蒙人相救,脫得虎口,已經僥天之幸。如今金兵來搜捕,我們怎能拖累恩公?真要是情況危急,大不了兩人一起死了算了!」拿定主意,正要說話,就聽楊易道:「慢法子不能用了,那就來個快法子。」

楊鐵心還沒有回過神來,只見楊易忽然伸手在懷中妻子頂門上一拍,猛然間妻子身體一顫,頭頂冒出絲絲白氣,汗透重衣。只是頃刻間,已經睜眼:「我這是在哪裡?」

楊鐵心又驚又喜,又是難以置信,輕聲對包惜弱道:「咱們出來啦!」包惜弱輕聲道:「哦,我要睡一會兒。」閉眼沉沉睡去。

楊易笑道:「這不是好了么?一會兒喝點稀粥,換身衣服,我再去找一輛馬車,咱們還得往遠處走一下。」楊鐵心見楊易只是拍了一巴掌,就將病重的妻子治好,簡直是神乎其技,實在不能相信,天下竟有如此醫術。見到楊易邁步出門,他看向床邊的女兒:「念慈,我不是做夢吧?」

穆念慈到如今還沒有反應過來,她已經認出楊易乃是在客棧好心扔給自己傷葯的貴公子,一時間頭腦有點不清楚,又見他為母親治病,只是一掌拍下,讓全真道人與江南七怪束手無策急病頃刻而愈,比之與楊鐵心更為震驚。

楊易走出屋子,見屋外幾人正在院中站著,對幾人道:「楊夫人已經無事,吃過飯,咱們還得避一避金兵。」又對郭靖道:「郭兄,還得勞煩你找一輛馬車來,楊夫人身子弱,不能騎馬,還是坐馬車為好。」

「好了?」

眾人都有點不信,江南七怪也就罷了,醫術不精,馬鈺與王處一深明醫理,知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得病容易治病難。以包惜弱的病情,若是好好調理,必然無事,但也得十來天的功夫才能治好,若是說幾句話的功夫就能將她治好,那簡直是荒唐透頂,無論如何不能相信。

楊易不管他們神情如何,對站在院中沒有跟隨眾人進屋探看包惜弱的柯鎮惡道:「柯老前輩,北方難行,這楊氏夫婦恐怕要去南方安頓才是。」

柯鎮惡一驚,後退幾步,方才定住不動。他瞎了多年,耳朵極為靈敏,聽風辯器的本領天下獨步,但是楊易走到他的面前說話,他竟然才知道身邊有人,很是被驚了一下,但隨即恢複正常:「此人本領高深莫測,老瞎子聽不到也不算奇怪!」

聽楊易的意思,柯鎮惡已經明白,高聲道:「楊鐵心忠良之後,不用恩公吩咐,我等自然會照顧好他們。南方乃是我們故鄉,定會將他們安頓好,若是出了意外,除非老瞎子死了。」

楊易道:「如此更好,我也不見他們了,就此告辭!」

柯鎮惡一愣:「告辭?恩公去哪裡?不和我們一起么?」

問了一聲無人應答,又問了幾聲,還是沒有聲音,柯鎮惡忽然明白,楊易已經離去了。

屋內眾人聽到柯鎮惡喊叫,出來後一問,才知楊易已經離去,都是一驚,馬鈺喃喃道:「此人到底是誰?功夫如此之高,行事如此之奇,我怎麼之前沒有聽說過有這麼一號人物?」又想此人年紀輕輕,竟有如此通天徹地的神通,那傳授他藝業的高人豈不是本領高到沒邊了?感覺自己師父,重陽真人天下第一的名號似乎有點不太穩當。

楊易離開小鎮,信馬由韁,他今天殺了幾個金兵後,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我老是這麼殺人也不是辦法,若想強大,須得自強!我便是將金兵全都殺掉,以後還有銀兵、銅兵、鐵兵,只要漢人依舊懦弱,總會有外族看你好欺負,前來犯邊。根源解決不了,於事無補。至於如今宋朝積弱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得好好思量一番才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