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上下求索 第37章

青龍島有前後兩山,後山之巔,海濤與密林遙遙相對,一道人影飛快地穿行其間,幾乎化成了一陣風,直奔崖邊而去。

只見他腳尖在近乎直上直下的山崖邊上輕點幾下,繼而騰雲駕霧似的攀爬之上,看準了崖邊一株無花無葉的「枯草」,一把便連根拽下,隨即一個翻轉,他五指插入山石,手臂一帶,便將自己甩上了山坡。

此人身法飄逸得幾乎有些漫不經心,落地時方才現出真容,竟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他回頭掃了一眼落日山崖,似笑非笑地轉身快步拾級而上。

直到這時,一早守在「枯草」旁邊的巨鷹才反應過來自己被人截了胡,當即嗷嗷亂叫一番,氣成了一隻炸毛雞,然而氣歸氣,這畜生伶俐得很,彷彿知道來人它惹不起,猶猶豫豫地在原地逡巡片刻,到底沒敢上前追,只這麼一會,那少年的身形便已經隱於密林中,再不見了蹤影。

突然,密林中傳來一人長嘯,巨鷹受驚,「騰」地飛起,離開懸崖,其他幾聲嘯聲紛紛響應,在密林中形成合圍之勢,顯然是有備而來。

林間群鳥直衝霄漢,呼嘯盤旋,又四散而逃。

那少年聽見,神色不變,他仔細地拍去「枯草」根下的泥土,將它收入懷中,將手中一把平平無奇的木劍轉了兩圈,「嘖」了一聲道:「陰魂不散。」

原來這少年正是程潛。

匆匆五年如彈指一揮,昔日稚子已經長成了翩翩少年,且幸運地應了當年「溫柔鄉」中大師兄初見時所贈寄語,果然並未長殘。

眨眼間,密林中已有四五個人將程潛團團圍住,為首那人其貌不揚,面如黑炭,正是張大森。

張大森上青龍島之前,真元已經有所小成,因此在散修間一直頗有名氣,他使一手雙頭戟,心氣本就高傲,整日里還有一群不成器的散修沒完沒了地捧他的臭腳,於是變本加厲地翹起尾巴。

「又是你這小子,」這五年間,張大森與程潛的積怨非但沒有解,反而愈甚了,一見程潛就不禁咬牙切齒,「識相的將東西交出來。」

程潛雙手背在身後,木劍垂在身側,有一下沒一下地在腿上輕輕敲打,臉上恰如其分地露出一點「聽不懂狗在吠什麼」的困惑。

張大森其人,一向擅長張牙舞爪,若是別人與他對罵,他心裡還能好受些,可是每每對上程潛那一臉無動於衷的四大皆空,他都感覺自己能活活氣出兩撇鬍子來。

與張大森同來的一人對著程潛冷笑道:「小道友,你若是聰明,就快點將『烏篷草』交出來,要是硬不低頭,我們也只好不客氣了。」

聞言,程潛立刻轉向他,只見那少年端平木劍,對著那說話的人恭謹有禮地一低頭,抱拳道:「不敢當,指教。」

這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態度,讓圍著程潛的幾個人對視一眼後,立刻默契十足地一擁而上。

這幾人一出手,便清晰地分出了主攻的、輔助的、偷襲的與包抄後路的等等角色,而程潛應對起來竟然也毫不慌張,遊刃有餘。

顯然,對於這種圍毆,雙方都已經算是輕車熟路了。

那張大森雙頭戟橫掃出一團罡風,將程潛牢牢地困在其中,後面三人緊跟著壓上,最後一人繞到程潛身後,大喝一聲,長刀順著程潛的脊柱直上直下。

程潛頭也沒回,只見他手中木劍如靈蛇,一卡一別間分毫不差地壓制住了那偷襲者的手腕,接著,他整個人以此為支點,翻騰到了半空,木劍上被對方大刀削下來的木屑受他勁力所激,碎釘一樣崩開。

張大森等一行人連忙躲閃,配合頓時有些亂,程潛趁機在三個人氣感封鎖中抓到了一條縫隙,只見他抬手攀住了樹枝,縱身一躍,衣炔翻飛,彷彿一隻鳥,自縫隙中直上。

張大森等人本能地往上追,只是輕身功夫沒有程潛靈巧,反應過來以後,幾個人發現自己已經和別人拉開了先後。

僅是這一瞬,已經被程潛抓住了。

只見他一招「潮卷有情風」,登時在樹梢上掀起了一陣喧囂,枝葉嘩然,張大森雙頭戟無處施展,首當其衝被迎面扇了一道劍氣。

接著,程潛不顧一手拿降魔杵的人法器追擊,從當空一躍而下,落地頓時高速直行,同時一掌拍向了大樹根部。

有道是「樹倒猢猻散」,上面住著程潛打的幾個人來不及撤退,便發現腳下已經是大廈將傾,忙連滾帶爬地滾了下來,等他們從密林枝葉中掙扎出來的時候,那程潛早已經在數十丈以外,眼看追不上了。

遠處,程潛拂過沾衣的小葉,客客氣氣地朝張大森拱了拱手,彷彿是「叨擾,多謝指教」的意思,而後身影飛快地融入夕照里,轉眼就不見了蹤影。

這些年,扶搖派就這樣在青龍島上紮下了根來,比較幸運的是,那孜孜不倦企圖找他們麻煩的周涵正作為護法,只在第一次講經堂上出現了一次,之後就再沒有出來礙過人眼。

講經堂兩大護法,一個唐晚秋來自牧嵐山,另一個周涵正也不是出身青龍島,只是此人的來龍去脈比唐晚秋更隱秘些,便不是韓淵之類的能打聽到的了。唐晚秋是仙市將開時,才趕在與嚴爭鳴他們同一批抵達青龍島,那周涵正來得卻比她還晚,並在第一次講經堂過後隔日就匆匆離去。

此後上高台講經的大能多半十分自持身份,上去只是說自己的,說完就走,並不怎麼搭理台下這些三教九流的散修。

嚴爭鳴徹底吸取了來路招搖的教訓,此後講經堂開班的日子,他們基本天不亮就一同過去,找個不起眼的地方,彼此之間也不打鬧交流,各自打坐、刻符咒或是看劍譜,等著別人來,等這一堂課結束,又會悄無聲息地結伴離開。

久而久之,扶搖派終於逐漸被不相干的人淡忘,幾個少年也幾乎成了透明人……哦,當然,只除了程潛,程潛漸漸地很少在公開場合下與門派的師兄弟們一同露面,他幾乎都是獨來獨往。

他未能羽翼豐滿,保護不了整個門派,便只好不動聲色地將別人對門派的敵意都拉扯到自己身上,一力擔了。

這年年前,嚴爭鳴還雇了一條大船,將大部分的道童和小月兒她們這群長大了的小姑娘們一起送回了嚴家。他們畢竟都是凡人,一生青春年華不過十來年,虛耗不起。

只有少數幾個,如雪青赭石等人願意留下來,陪著他們一同走上這條漫漫長生路。

這樣一來,原本拖家帶口似的扶搖派幾乎人去樓空,幾個人乾脆搬到了一個院子里,真真正正地開始清修。

青龍島上沒有四季更迭,光陰如掠,身在其中的人也時常會恍惚,若不留心,根本不知道外面又過了幾個春去秋來。

五年間,嚴爭鳴和程潛幾經商商討,最後終於完完整整地將扶搖木劍還原謄寫了一遍,將其傳給了李筠,又由李筠傳給了韓淵。

不知是「學不如教」,還是嚴爭鳴心緒幾變,終於漸漸沉澱了下來,他在扶搖山上蹉跎了八年才學會了不到三式的劍法,終於在青龍島上融會貫通了。

水坑也從個牙牙學語的幼兒長成了一個小姑娘,可能是因為她還未破殼的時候就遭逢過大難,這個丫頭的脾氣也不知是像誰,十分不慌不忙。自從能開口說話開始,水坑就再也沒哭過,遇到什麼事,她都會大著舌頭,不急不趕地跟師兄們掰扯,並且不知從哪悟出來一招「喋喋不休」,這招屢試不爽,只要她都能把某個師兄說煩了,最後總能達成願望。

對此,她的師兄們私下裡討論了數次妖后的神秘血統,一致認為那妖后沒準是只八哥變的,不然怎能下出一個這樣鼓噪碎嘴的蛋?

程潛揣著那長得像枯枝一樣的烏篷草回到了院里,剛一在院門口站定,他的臉色不由自主地扭曲了一下——他在樹上的時候被張大森一伙人里那拿降魔杵的那個在後背上抽了一下,當時沒顧上躲避,恐怕此時背後已經留下了一條「蜈蚣青」,稍一扯動就疼得不行。

程潛本想回頭看一眼,結果一扭脖子,他那後背就跟要斷成兩截似的,只能暗自慶幸這天穿的衣服顏色深,還能遮掩遮掩。

艱難地調整了一下姿勢,程潛略有些僵硬地進了院門。

只見小水坑正愁眉苦臉地站在院子里,有人她腳下地上刻了一圈符咒,畫地為牢地將她圈在了其中,那細細密密、一筆不肯多的符咒多半是大師兄的手筆——在教導師妹這事上也可以看出,掌門師兄他是「嚴於待人、寬於待己」的一把好手。

水坑脖子上掛著一卷符咒,正是那當年讓她的師兄們欲仙欲死的《清靜經》,此物真是代代流毒後世,源遠流長,據說韓淵現在看見都會覺得腦仁疼。

「三師兄!」水坑見了程潛,如見救星,忙喊道,「三師兄救命!」

程潛掃了她一眼,走過去問道:「你二師兄在房裡嗎?」

水坑滿懷期冀,連忙點頭:「在,在,二師兄他……」

不遠處一間屋裡傳來李筠的聲音;「怎麼回來得這麼晚,你又幹什麼去了?」

程潛應了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