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九九如意繁華錦

一百名身著蒙古服飾的少女載歌載舞,頭上頂碗,手中拉琴,腳下跳舞,美輪美奐讓人目不暇接。

接著,音樂一變,便是風格迥然不同的蒙古大漢的摔跤舞,如蒼鷹翱翔、雄獅奔騰、氣勢破天。

「皇后真是用心了。」仁妃輕輕拍了一下東珠的手,示意她向上望去。果然,不僅是太皇太后就是皇太后面上皆露出了欣然的笑容,特別是太皇太后,目光中竟彷彿有淚光閃過,更連連點頭。

「皇額娘,這是咱們科爾沁的摔跤舞。」一向深居簡出的仁憲皇太后動容了。

「是啊,這舞讓哀家像是回到了科爾沁。」太皇太后沖皇后點了點頭,示意皇后的心意她已然明白。

一旁侍宴的太妃們都紛紛贊道:「皇后娘娘真是孝順,特意為太皇太后安排了這樣的歌舞,以慰太皇太后多年的思鄉之情。」

「是啊,別看皇后年紀小,操持起這樣的大宴來,井井有條,太皇太后真是好福氣。」

「如今皇上身邊有了這樣的賢后,太皇太后也就可以放心了。」

赫舍里微微欠身:「各位太妃過譽了,這舞蹈是臣妾與福貴人一同商量的,曲子、衣飾都是福貴人蔘詳的,這些日子福貴人也操勞了。」

說著便舉杯邀福貴人同飲。

福貴人便是孝庄太后的侄孫女,仁憲太后的侄女,與幾位太妃當中的淑太妃、端太妃都有親戚關係。

赫舍里如此一說,更讓太后與太妃們喜歡,皇后雖然不是博爾濟吉特氏,但是卻與博爾濟吉特氏的福貴人交好,這無疑是一件讓她們愉悅的事情。況且越過出身名門在朝中舉足輕重的昭妃與仁妃,皇后單獨對福貴人偏愛,這不更證明這後宮的風向依舊是蒙古女人為重嗎?

於是,皇后賢德稱頌之聲更此起彼伏。

康熙在金龍宴桌前看著這一切,心思卻飄到了宮外的柔嘉郡主府,此時,妍姝在做什麼呢?本來作為郡主,她與耿聚忠今日也應當在這大殿之上領宴,可是她卻沒來,說是耿聚忠偶染風寒她留在府中照料不來了。

這,實在是一個蹩腳的託詞。

歌舞過後,便是百戲與雜技,這份熱鬧與浮華在康熙眼中更覺得煩亂無趣。

與此同時,宴桌上開始上白肉。

這是每年冬至,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

白肉就從殿外大鐵鍋中煮爛的祭祀用的整隻豬肉,此時以大鐵盆盛出抬至殿中,皇上手持銀刀親手割下第一塊,不沾著任何調料白嘴吃下去,接著王公大臣們按位次依次如此。

這是滿族的習俗,是為了紀念前人打江山的不易。

這肉吃到嘴裡,要多膩有多膩,可是吃者都得把它當成是一份殊榮,畢恭畢敬。

吃完白肉,開始賜食盒子了,這原是宮裡的規矩,皇上賜給寵臣及命婦們的食盒子皆出自御膳房,而今年皇后破了這個規矩,讓後宮的妃嬪們自己準備,一方面省去一部分宮中的開銷,另一方面,後宮妃嬪親自動手更可以讓臣子們沐浴皇家的恩典。

「皇后,你這食盒子里備的是什麼?」太皇太后問。

「回太皇太后,這一道是臣妾做的年年有餘。」皇后起身來到太皇太后桌前剛要跪下,便被太皇太后制止,「不必多禮了,這食盒既是你們後宮姐妹用心思做的,就給大家說道說道吧!」

「是,這年年有餘其實是做成魚形的年糕,裡面放了白果、紅棗、金橘,這魚眼睛是用烏梅做的。」皇后說著,面上還帶著淡淡的笑容。

不遠處是一品誥命的命婦們的宴席,赫舍里目光一掠便看到自己的瑪嬤,索夫人正沖她露出稱讚的笑容,不由得面上更加怡然起來。

與索夫人鄰坐的正是大長公主穆庫什和遏必隆夫人,遏夫人看了一眼穆庫什,她深知自己這位公主婆婆的性情,她真擔心索夫人若是笑得再厲害些,穆庫什一會兒會忍不住給她一個大耳光。

原本就覺得東珠屈居側妃已經受了天大的委屈,如今大宴之上皇后的風頭如此之勁肯定更讓穆庫什氣惱,於是遏必隆夫人悄悄扯了扯穆庫什的袖子:「額娘,要不要小解?媳婦陪您去?」

「急什麼?坐一會兒又憋不死!」穆庫什想都未想便頂了回去。

皇后赫舍里將一切盡收眼底,面上笑容更加燦爛,又繼續說道:「這一道是仁妃所做的黃金果,是用豆腐皮包著精細的餡料炸成的,這餡料用了十八種食材,不僅味道好還是溫補的,這道點心的寓意是我大清金玉滿堂,富貴平安。」

「好,仁妃也有心了。」孝庄看了一眼下首的仁妃,這孩子雖然也是佟家的,可是與她的姑姑相比著實安分多了,做東西倒是用了些心思,既不太過搶風又不流於俗套,看著倒很樸實。

孝庄的一句肯定,在佟夫人聽來,眼淚止不住流淌下來,但願孫女錦珍不要走女兒的老路,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這是福貴人做的酸菜餑餑,節日里各家宴席難免大魚大肉,這道酸菜餑餑是素餡的,都是用各式蘑菇青菜做成的,一來可以開胃,再者也可以提醒諸臣治家當儉,莫忘記祖宗開疆擴土打天下的辛苦。」皇后說完,用純黃釉的小瓷勺子舀了一個餑餑放到孝庄面前,「太皇太后請嘗嘗。」

如此,更見皇后的賢德與大度,她自己所做的點心都沒讓孝庄嘗反而推薦了烏蘭的。孝庄吃了,連聲說好,又對諸臣命妃們說道:「你們也嘗嘗,怪不錯的。」

眾人應了,自然從之。

原本皇后介紹點心應該從嬪妃的位次開始介紹,只是她似乎忘記了這一點,在仁妃之後越過昭妃而推薦了福貴人。這也不難理解,福貴人不管位次如何單憑她的姓氏便是無冕之王,眾人想福貴人之後該是昭妃了。

諸王公對於昭妃有著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她是遏必隆的女兒,更因為她在獵場上的表現,很多人都對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只是皇后又讓他們意外了,在福貴人的酸菜餑餑之後,拿起一盤梅花形的酥皮點心說道:「這是賢貴人做的九九如意酥。」

「哦,怪好聽的名字。」就連一向少言的仁憲太后也把目光投向了皇后。

「今兒的點心當中,若論名字起的好,便是賢貴人了。」皇后將梅花形的點心呈到仁憲太后面前,「皇額娘,這點心小巧玲瓏如同梅花,一盤九枚,每一枚點心內所用的麵皮和餡都不一樣,和面用的水更是上個月從御花園的梅花上掃下來的雪水,所以這點心不僅好看,還好吃,帶著梅花的清香。」

仁憲太后捏了一塊放在手中:「這樣好的樣子,倒不捨得吃了。賢貴人真是心靈手巧。」

提起這位賢貴人,不僅諸臣與命婦們陌生,就連後宮中太妃、宮女們也不熟悉,她沒有顯赫的出身,與皇上的一後兩妃相比,身份最低,更比不得福貴人的黃金姓氏,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女子居然已成了一宮主位皇上的庶妃,所以大家對她很好奇。

此前,她一向深居簡出。

今日,穿著一身淡紫色的旗裝坐在福貴人旁邊,低眉斂目靜如幽蘭,聽到別人贊她,面色微紅朱唇一抿起身出席,沖著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就是一拜,如珠玉落盤般好聽的聲音隨即響起:「明惠惶恐,謝皇太后讚譽。」

原來她叫明惠,東珠今日才知道這位賢貴人的名字。

「好個模樣。」端太妃眼尖,盯著賢貴人看了又看,「倒像個人,只是一時想不起來了。」說著便把目光投向御座,果然那位少年天子臉皮薄,面上便有三分的不自在,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了。

「你呀,看見一個模樣漂亮的就說眼熟。」仁憲太后將手裡的梅花酥放到端太妃面前的碟子里,「吃吧,看到好吃的,你也是眼熟的。」

眾人皆笑,東珠忽然對這位仁憲太后有了一絲說不清的好感,所有人都說她木訥,同樣來自科爾泌,既沒有太皇太后的睿智,也沒有廢后的艷麗,端太妃的爽朗。她長得不算出眾,在佳麗如雲的大清後宮之中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也因此沒有入先帝的眼。可是想來,能夠在那樣紛亂的前朝後宮中屹立不搖,恐怕除了太皇太后的保護,還有她自己的獨到之處吧。

剛剛端太妃的話彷彿有所指,殿上好幾個人的眸子中都閃過不明的情緒,那份情緒讓東珠看到了危險,可是任憲太后的一句話就讓氣氛瞬間緩和了。

果見,宮中無醜女,也無傻女。

正在走神兒,好像聽到有人在喚自己,錦珍用胳膊捅她,雲姑姑也在輕咳,所有人都在看著自己。

「昭妃。」

是皇后在叫自己。

「來,你做的點心恕本宮孤陋,倒真不知道該怎麼跟太皇太后回話,還是你自己來說吧。」赫舍里笑意融融,在旁人眼中,她待自己自是與眾不同,難得的親切。雖然把自己晾在最後,可是其他妃嬪的吃食都是由她介紹,而現在卻讓自己親自在太皇太后面前呈現,這彷彿是給了自己天大的臉面。

於是,所有的猜忌都煙消雲散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