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千年障礙

不得不說,朱元璋的確沒有太高的文采,寫的詩詞,雖說比不上詩句大家,但是的他氣魄恢宏,能與漢高祖劉邦了,比如他的《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多少有些與唐末黃巢有些相像,但這個自小沒讀書的要飯皇帝,氣勢絲毫不弱,甚至比起黃巢更顯得凌厲霸氣!

又比如,《示僧》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短短四句,無不是鋒芒畢露,霸氣肅殺,比起後世那些無病呻吟的帝王,他的詩詞,的確好了不少。

朱元璋除了寫了不少詩詞之外,還寫了許多的對聯,並且在民間廣為流傳,據《明史·藝文志》記載,他有《御制詩》五卷,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三十多首。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整體上看,他的對聯的水平,要比詩的水平高一些。當然想要學他寫詩詞,他的詩詞,自然成不了範文。

不過說到書法,朱元璋絲毫不輸歷朝歷代的帝王,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皇帝字寫得好的,在後人看來,不過三個人而已,第一個自然是那位亡國的宋微宗了,徽宗書法,自成一體,自號「瘦金書」,為楷書的一種。其書學唐褚遂良、薛曜、薛稷而出以新意,瘦金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迹,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如屈鐵斷金」。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瘦金書」開創一帶新的書房字體。宋徽宗當皇帝不行,但這一項足以使名垂千古。

第二個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書法被其詩詞所掩蓋,其書法,傳二王執筆法,稱為「拔鐙法」,擅長行書。陶谷《清異錄》曾云:「後主菩書,作顫筆楞曲之狀,道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作大字不事筆,卷帛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被歷代文人所仰慕。

至於第三個,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朱由檢初學董思白的書體,進長很快。其遒逸、秀潤已超出董體很遠。所書唐人詩句:「當軒半落天河水,繞徑全低玉樹枝」,字大五寸,龍盤虎踞,煥然天章。為宋仁宗時隱居的秀士張俞「蠶婦詩五絕」書寫的書法,足見崇禎書法技藝的精湛、奇偉,上端的草書「御筆」二字「剛健軒翥,幾凌顛素」。可見他的草書水平也直逼懷素流。順治帝見到崇禎的書法時感慨說:「朕字何足尚,崇禎帝字乃佳耳。……如此明君身嬰巨禍,使人不覺酸楚耳。」

對比上面三位亡國之君的書房,朱元璋自然拍馬都趕不上,但朱元璋仍舊有他的優勢,他的書法亦如他的詩,雖稱不上大家,卻是大氣磅礴。讓人不敢小瞧。

每隔幾日,朱元璋總要大寫特寫一番,勒好了衣袖,上身前傾,雙腳分開,與雙肩同寬,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微微有些彎曲,右手懸臂執筆,望著桌上的宣紙,猛吸了一口氣,御筆沾滿御墨,大開大闔起來。

世,有亂,有平!

治亂世,應用法家霸道(用兵,用武),治盛世,應用儒家王道(用仁,用德)

人,有奸,有忠!

無論奸詐忠厚,以法條綱憲明確應有的行為準則,

言行印證,聲相參合,必然無人敢越雷池,治平尚德行,治亂賞功能。「行筆自然流暢,儀態生動,風神中,獨顯大氣磅礴。

「陛下……蔣指揮使門外求見!」一個太監弓著身子,站在門外小心翼翼的道。

「哦……」朱元璋吐了口氣,端詳了幾眼,放下了御筆,一旁的太監急忙送上御巾,朱元璋擦拭了一番後,道:「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門外一陣腳步聲,蔣歓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身著飛魚袍,腰掛綉春刀,進來不及細看,單腿跪地,抱拳朗聲道:「錦衣衛副指揮使蔣歓見過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朱元璋擺了擺手,謹身殿內的太監宮女迅速退了出去,這才轉過臉來,掃了一眼蔣歓,道:「起來吧?」

「謝陛下!」蔣歓謝恩站了起來,眼光飛快的掃了一眼龍案,便低下頭,目不斜視,入老僧入定。

朱元璋在寶座上端坐了下來,眯著雙眼,冷聲道:「李家情況怎樣了?」

蔣歓道:「卑職已經安排人進去了,相國大人病情已經好轉,這是卑職從中收到的一封信!」

「哦……」朱元璋眯著的雙眼,迅速收縮了起來。「呈上來!」

蔣歓小心的將信箋送了過去,朱元璋快速的打開,一雙收縮的雙眼,迅速掃蕩。

「胡惟庸!」朱元璋喃喃叨念了聲:「看來李善長相中了胡惟庸!」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朱元璋腦海里想起了與劉伯溫的那次談話,劉伯溫對胡惟庸的評價,好一個「譬之駕,懼其僨轅也!」他原本擰成「川」字形的雙眉,忽然舒展了開來。

一抹陰冷的笑意,從朱元璋的嘴角溢出。「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一設便是一千多年,要廢除還真有些難度,不說滿朝文武,就是這一千多的年的道統,就難以撼動,我朱元璋既能奪取天下,必能做出廢除這千年道統的壯舉,李善長既然選擇了胡惟庸,嘿嘿,那朕就成全你,這宰相之位,朕便給了他,朕就讓你看看,朕是如何廢除這千年的障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