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鐵杆粉絲

蕭雲瞧那漢子不過三十好幾,白面朱唇,生得十分的滿灑,這會兒正滴溜溜的用一雙眼睛在蕭雲身上打量。

蕭雲被他瞧得有些奇怪,心道:「爺爺的,老子又不是女人,用的著這麼看嗎?」

那漢子見蕭雲發現自己的目光,臉上微微一紅,尷尬的笑了笑,忽然雙手沖著蕭雲一拱,問道:「在下李伯升,不知這位官人如何稱呼?」

蕭雲隨手一揮道:「什麼官人不官人的,在下姓蕭單名一個雲字?伯升兄可以見我蕭雲好了!」蕭雲瞧他年紀比自己大了幾歲,便自作主張的叫了聲兄弟。說完,也不會理他,毫不客氣的端起酒杯欲給自己再到上一杯酒,忽然腦海里一個激靈,猛的「啊」了聲。

陸楚楚和宋方離他最近,一聽驚叫聲,齊聲道:「蕭大哥,小兄弟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一旁的趙環和李伯升也好奇的那一雙眼睛盯著蕭雲看,臉上的神情大有疑惑之感。

蕭雲不理會三人,放下手中的酒壺,目光直逼李伯升。

李伯升被他看的有些莫名其妙,只是眼神有些躲閃似乎在懼怕什麼?但臉上的神情卻故作鎮定,蕭雲盯著他看了半響,方才開口道:「你真是李伯升?」

李伯升心中一顫,目光不由自主的朝趙環望了望,但見趙環也是一臉的緊張,似有某種陰謀被看穿了一般,二人眼神一陣交涉,李伯升便看到趙環的額頭上溢出米粒般的汗珠,心中不由得也跟著一陣緊張了起來,心裡不住的喃喃道:「難道他發現了,難道他發現了……?」

李伯升自年輕時代起,就在泰州當地鹽場的幫閑記賬一類雜差。若非遇到張士誠,憑這順便走私販鹽。操舟運鹽的勾當,也能讓老婆孩子填飽肚子,這勾當雖不是什麼好勾當,但也不算什麼大惡,卻無職業「道德」可言。

然而這一切都在他遇上了張士誠那天起發生了改變。

鹽自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因靠煮鹽獲利,富可敵國,於是便起兵造反,爭奪皇位。讓漢朝統治者廷認識到鹽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物資,又是與社稷安全休戚相關的物資,鹽利又大,大臣桑弘羊發表了《鹽鐵論》,力呈鹽鐵由朝廷控制的必要。因此,漢武帝時,」籠天下鹽鐵」,實行鹽鐵官管,由政府募民利鹽,官收、官運、官銷。後來,管理的官員稱為鹽鐵官。不久前在鹽城出土了一件古代製鹽的大鐵盤,上面鑄有鹽官鑄發的字樣,將製鹽緊緊控制在鹽官手中。以後歷代王朝都從漢制,鹽務由中央統治機構直接管理,漢代由中央政府的大司農管,唐代由戶部管,宋代特設提舉鹽事司管鹽。

到了元代由中書省管,中書省負責全國鹽茶等商品的計畫管理,各路食鹽的支取額和銷售課額由中書省審核確定,然後下面在不同的產鹽區,設置不同名稱的掌管銷售的管理機構,直接負責所轄地區的食鹽銷售。

各路銷鹽機構由漕司負責,各路漕司獲得支鹽憑證後,到指定地點支取食鹽轉運到自己所屬鹽倉,並將其銷售給所屬各州軍縣,「漕司悉貯于海倉,令劍、建、汀、邵上四州取而鬻之,以供歲用」地方官員不準插手。普通百姓如果違禁製鹽、運鹽、販賣鹽,則要受到重處。

李伯升一直干著偷運私鹽的勾當,每次雖小心,但大肆盜買私鹽,他的案子發了,按照當朝律法,倒賣私鹽是要被朝廷嚴刑重處,杖七十,徒二年,財產一半沒官,於沒物內一半付告人充賞,還在臉上烙下了罪囚的印記,一生不得見人。

他自然不想一輩子見不得人,但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便在這時,他想到了張士誠。那一刻他就像孤苦無依的溺水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如同飛蛾撲火一般,他不管不顧地找到了張士誠。

張士誠和他一樣,一直在泰州干著倒賣私鹽的勾當,但此人比起他的小打小鬧,張士誠的胃口大了多,膽子也大了許多,一路倒賣私鹽賺了不少錢,不知道是因為錢多,還是張士誠的心地好。手中有了錢,張士誠自然輕財好施,很似《水滸傳》中的「及時雨」宋江,頗得當地老百姓歡心。所以張士誠的大名,他也聽過。

他滿懷希望的從家裡一直趕到張士誠的地盤,不知是因為天不遂人願,還是老天再給他一個干大事的機會。

總之他來了不是時候,由於張氏兄弟向壽州附近諸富人家賣鹽期間多受凌侮,不少大戶還欠錢不給,加上鹽場一個保安(弓手)丘義沒事就辱罵張士誠,惹得張氏兄弟殺心頓起。恰值當時天下已亂,於是他們便在當年的夏天,忽然起事。

他沒料到自己來張士誠解圍,卻碰上了張士誠造反。

當下,他把心一橫:「左右是個死,不妨衝殺一番,也許有一番作為也說不定!」就這樣,當晚他便加入了張士誠的起義軍,加上張士誠和他三個弟弟,當時一伙人一共才十八位,起事時,他們並無遠大理想,只是殺人泄憤而已。就這十來號人,先衝進鹽場保安室把弓手丘義亂刀剁死,然後遍滅周圍諸富家,放火燒掉不少大宅院。由於當時鹽場工廠生活極其艱辛,苦大仇深,見有人帶頭挑事,紛紛報名加入,共推張士誠為主,百多人聚集一起,一下子就「攻克」了泰州。接著,他又跟著張士誠破興化,佔領重鎮高,一路收城殺敵,還不風光。

如今,這幫起義軍好不容易佔據了興化、高迪這塊落腳的地方,貧苦的百姓也不用過著吃不飽,沒鹽吃的日子,更值得高興的是,他也不用再害怕韃子皇帝的律法,再也不用擔心自己那天臉上會被刺上了字。

但樹大招風,張士誠執意稱孤道寡,終於引起了韃子的怒意,如今元朝韃子的丞相脫脫欲親自率百萬大軍來攻,脫脫鐵定了心攻下高郵後要盡屠當地兵民,以在江南樹威示警。本以為一張惡戰在所難免,想不到如今這場大戰的勝敗卻落在了一個名叫蕭雲的身上,為了他,張士誠居然派遣了自己的弟弟,大周的丞相,張士信來到了大都,經過多日的籌劃,如今總算有些眉目了,可蕭雲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要幫韃子攻打大周;更不該是漢人,還要去爭奪那漢人先鋒官的位置,害的我大周全城上下百姓驚恐不已,如今二公子終於決定動手了,他很高興,因為除掉蕭雲,一切的勝利又想當年的十八扁擔起義一樣,我大周義軍定會橫掃宇內,所向無敵。

但人算不如天算,沒想道此人如此驚覺,竟然發現了自己。他緊張的握了握右手,尖尖的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他發現了自己嗎?要不要動手呢?萬一……萬一沒成功怎麼辦?我大周……」

「動手還是等待?」

李伯升在心裡不斷的叫喚著,這一個決定似乎比起兩年前和張士誠反元來的更加難以決策。

……

蕭雲盯著李伯升望了一會兒,心中也不住的打鼓,通過後世的史書他知道,李伯升元至正十三年,李伯升與張士誠及其弟士義、士德、士信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

至正二十一年李伯升率兵十萬圍攻長興,耿炳文率七千人鎮守,李伯升圍攻數月不下,後常遇春兵至,李伯升才兵敗棄城而逃。

至正二十三年,李伯升進攻長興,陳德往援,擊走之,二十四年李伯升率十六萬進攻於新城,不勝。

二十五年再次率兵二十萬進攻新城,大敗於李文忠,李伯升僅以身免。

至正之十六年,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湖州之戰,李伯升兵敗投降。先後任平章政事,詹事院事,後隋征南將軍鄧愈平定廣西少數民族的叛亂,後與王簡,王誠與山東,河南,北京等地管理屯田。是張士誠身邊最得力的大將,比起後來的耿炳文、李文忠毫不遜色,想不到在這兒碰到。蕭雲不免有些驚訝,他實在想不到竟然在元朝韃子王爺的王府里會碰到一個反賊的頭目,在佩服他大膽的同時,心中不免開始了起了懷疑。

李伯升這會兒當真是如坐針氈,瞧蕭雲剛才的眼神,自己意圖似乎被看穿了,自己自告奮勇潛入大都來殺人,想不到不過是一個照面,就被敵人看穿了心思,不由得大為沮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