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7章 持續上漲的估值

殷俊拍戲,特別是拍《阿甘正傳》,在美國娛樂圈,是一個極大的事情。

每天都有不少的媒體過來拍照和採訪。

除了必要的一些時刻,他們都不能去劇組拍攝,也更不可能去採訪殷俊和湯姆漢克斯。

但馬龍白蘭度這些演員此時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老爺子隔三岔五的就是一陣商業吹噓,把《阿甘正傳》的劇組上上下下都誇了一遍。

雖然大家知道他有點討好殷俊的意味,可架不住人家是奧斯卡影帝,美國的演技之神啊。

所以這些報道發了出去之後,再加上時不時的有照片出來,《阿甘正傳》的熱度,一直都沒有消減過。

依照殷俊拍攝電影的速度,大家都等著10月、最遲11月在電影院觀看這部已經牽腸掛肚許多年的電影了。

按照美國幾家報紙和諮詢公司的評價,《阿甘正傳》的票房一定是差不了,很有可能創下一個記錄。

可哪怕是《阿甘正傳》的北美票房逆天到了5億美金,在美國的金融圈子裡,卻也是不值一提了。

如今在美國的金融圈子,最熱門的事情就是微軟的準備IPO上市了。

一個公司從策划到正式上市,一般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如果是大型公司的話,時間還會更長一些。

微軟就屬於大型公司,因為它已經佔據了市場上50%以上的電腦操作系統,是當之無愧的操作系統霸者。

比起蘋果系統和林納斯系統,視窗系統簡單易學,最適合普通的民眾們學習和使用。

所以哪怕微軟是決定明年正式上市,這樣一點兒都不影響他們的預熱。

投行和投資者們,對微軟是非常看好的。

因為微軟這幾年的擴張實在是太快了,尤其是有了麒麟電腦的大力支持之後。

前年才成立的麒麟電腦,經過短短的兩年時間,他們已經擁有了兩個組裝工廠,工人多達35000人,每年產能突破了250萬台,儼然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公司。

說起來也好笑。

麒麟電腦公司沒有任何自己的電腦核心技術,他們所有的配件和技術,全都是買來的。

包括了主板、晶元、硬碟、操作系統等等,這些全都是麒麟電腦向各大公司採購,然後再拼裝在一起的。

是的。

其實麒麟電腦是一家拼裝的電腦公司,準確的說,就是一家組裝零部件然後銷售電腦的公司而已。

它比實際上在做打字機的王安電腦公司要好一些,因為它選擇的是更加高科技和代表了未來的真正電腦,但同樣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只不過,在市場表現上面,沒有一個人能忽視麒麟電腦的表現。

從銷售角度來講,麒麟電腦就是有那種出類拔萃的實力。

他們一年250萬台的電腦產量,不但供應了美國市場,還遠銷了歐洲和亞洲。

相比起其它的電腦公司,比如蘋果,比如IBM,比如惠普,比如康柏,麒麟電腦的技術優勢並不明顯,在硬體配置上面都要差一些,用起來的時候,如果是深度使用,用一些比較複雜的程序,就能體現出差別來。

但不管怎麼說,人家的價格便宜啊。

在其餘的電腦公司,電腦價格普遍在4000、5000美金的時候,麒麟電腦一台才2999美金,在亞洲更低一些,才20000港幣。

如此大的價格優勢,當然可以讓民眾們毫不猶豫的選擇它了。

畢竟普通人根本用不到電腦的那麼多功能,麒麟電腦的配置和性能,已經足夠他們用了。

雖然在去年,也成立了不少的類似於麒麟電腦的電腦組裝公司,其中最出名的戴爾電腦公司,價格比麒麟電腦還要低一些,居然只要2666美金。

可戴爾電腦搶佔的市場份額仍舊是不多。

原因很簡單。

戴爾電腦的質量比起麒麟電腦要差一些,牌子也沒有那麼大,因為資金的緣故,廣告也沒有那麼的醒目。

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服務質量。

麒麟電腦有著麒麟集團在澳洲的服務質量,只要打了電話,保證24小時之內就上門修理,售後服務態度極好,這就讓美國人覺得買了麒麟電腦很安心,不用擔心那些亂七八糟的問題,更不用擔心壞了要等十天八天才能修,或者自己抱到維修部都要等很長時間才可以修好。

歐美的民眾是很看重服務質量的,所以在這一點上面,麒麟電腦抓住了他們的心思,那麼就抓住了他們的荷包。

由於採購價格比較透明,根據美國的一些調查機構的統計,麒麟電腦的純利潤應該能達到20%左右,在電腦行業不算太多,但由於賣得多,也是足夠他們穩定的發展了。

如果考慮到電腦行業未來的發展情況,麒麟電腦擴大生產量的話,他們的利潤率還會不斷的上漲。

麒麟電腦如此優秀,也帶動了它的緊密合作夥伴——微軟公司的估值不斷上漲。

眾所周知的,麒麟電腦是屬於拼湊組裝電腦的公司,而普通民眾對於買了電腦後自己再去安裝操作系統,是覺得非常麻煩的。

所以麒麟電腦在出廠的時候,便已經裝上了操作系統,民眾們只用拿回家,打開機就能使用了。

它需要的操作系統,自然就是微軟的。

從一開始的選擇安裝,到了現在的必須捆綁銷售,民眾們的抵觸情緒也不大,因為畢竟你是要用操作系統的嘛,而且微軟的視窗系統那麼好用,當然沒有問題啰。

這樣一來,每賣一台麒麟電腦,就會搭載一份微軟視窗系統的售出,由此微軟的視窗系統銷量也跟著大漲。

不僅僅是麒麟電腦,一切都模仿麒麟電腦的戴爾電腦,同樣也是如此的捆綁銷售。

84年一年,微軟一共賣出了620萬份的視窗系統,比起83年的500萬份,又要提升了25%左右。

視窗系統的價格可不便宜,800美金一份,就算是打折下來,30億美金是妥妥有的。

生產利潤來說,當然是接近於100%了,畢竟一份安裝磁碟的拷貝製作費用,最多不會超過10美金。

但算賬可不能只算這些。

微軟公司需要購買的各種專利,他們的研發團隊、維護團隊、升級完善團隊、售後團隊、廣告支出等等,這些都是支出的大頭。

就去年一年,微軟的總支出是超過了25億美金,然後給股東和員工們的分紅還有3億美金,這樣下來,其實微軟去年的總盈利不過是2億美金。

乍一看,這樣的開支實在是太誇張了,可軟體製作行業,本來就是投入非常高的。

有時候幾億美金投進去,你都看不到什麼水花兒就沒有了。

比如說去年微軟就啟動了一個關於光影轉換的軟體計畫,結果耗費了5個月的時間,足足2億多的資金,最後卻只能宣告封存,等待以後再繼續做。

況且現在微軟雖然視窗系統賣得越來越多,但相對來說的各種支出也越來越多。

首先他們在各個國家的廣告費用激增,一年下來輕飄飄的三五億美金就花了出去。

然後他們在許多國家都設立了自己的分支機構,一方面是銷售,另一方面還有軟體維護等等,這些外駐的工作人員加起來,數量可是不少,薪水更是不少。

但饒是如此,如此高的銷售規模,仍舊給微軟的估值,加上了大大的一筆分量。

還有微軟從今年1月開始發售的OFFICE辦公軟體,更是大受歡迎。

現在電腦才剛剛發展,視窗系統造就了一批的軟體公司,但他們大部分開發的都是各種辦公和工作軟體,所以電腦的遊戲功能是沒有多少的。

大部分人也不會買這麼好幾千美金的電腦來打遊戲。

他們更多的是為了辦公和學習所用。

但在OFFICE之前,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公軟體。

準確的說,是沒有那麼很小白,很容易上手和使用的辦公軟體。

OFFICE軟體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它裡面的文檔、繪圖、製表等等各種軟體,讓人稍微學一下就能懂,而且裡面的各種功能特別多,基本上滿足了各種正常的辦公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數的電腦使用者都欣然的選擇了購買,然後安裝在自己的電腦上使用。

尤其是公司,他們通常都會購買性能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專業版,也就是最貴的599的版本。

價格雖然是貴了一點,但卻絕對的是物有所值,以前需要很辛苦才能做好的各種文件稿子、數據圖表等等,在OFFICE的幫助下,輕而易舉的就能做成。

不但是節省了時間,甚至能節省一兩個人的工作量。

長期的算下來,這樣的軟體可為公司能節約不少!

在大家如此的追捧之下,OFFICE的銷量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