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1章 一時瑜亮

已經到了12月,美國的新年氣息越來越濃厚了。

在這樣溫馨的日子裡,不少的合家歡喜劇都要上映,以便獲得這個檔期的大蛋糕。

雖然是聖誕節當天上映,距離現在還有一段時間,但《小鬼當家》的宣傳,早已經鋪天蓋地的展開了。

古添樂雙手捧住臉龐,一臉驚愣的樣子的海報,更是張貼在了許多場所。

托《靈異第六感》的福,古添樂如今在美國還是有一些名氣的。

別的不提,人家可是據說會衝擊一個明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今年被美國的媒體炒作了好多次。

因為打著「殷俊作品」、「合家歡電影」、「笑爆聖誕」等等的旗號來宣傳,不少的家庭已經決定了去看這部電影。

畢竟這麼多年以來,殷俊的作品可從來都沒有讓大家失望過,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全世界。

可真正在電影圈子裡面,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兩部作品。

第一部是在10月份上映的《印度之旅》,這部英國最出色的導演大衛里恩收山之作,也是由大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由迪斯尼負責發行。

從一開始《印度之旅》就引發了很大的關注。

神秘的東方古國,糾纏的愛情故事,曲折的情節發展,這些都在大衛里恩的掌控之下,娓娓道來,讓人看得非常舒服。

是的。

很舒服。

就像是在欣賞一幅畫,讀一本書一樣,兩個小時的放映時間,一點兒都不會覺得漫長。

下來之後,大家不但對大衛里恩的掌控能力稱讚不已,對片中的第一女主角——蘇菲瑪索的演技,也是稱讚有加。

相比起兩年之前的《朱諾》,蘇菲瑪索這個本來被認為是花瓶的女孩子,在《印度之旅》中卻拿出了非常出色的演技,把女主角的戲份演得惟妙惟肖,讓看過小說的人,都禁不住把她和小說中的女主角合為一體。

這當然也是蘇菲瑪索應得的。

在長達半年多的拍攝時間裡面,蘇菲瑪索是徹底摒棄了自己過去的清純美貌少女形象,摒棄了自己的玉女形象,扮演著那個英國貴族小姐,渾身上下都充滿著18世紀的風情,讓人們看得目不轉睛。

她的風頭甚至蓋過了扮演穆爾夫人的老戲骨,青澀卻絕對不幼稚,獨樹一幟的表達能力,絕對是影片中的亮點。

法國人本來就很誇張。

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已經是病態的了。

好不容易在法國的電影圈子之外,出現了蘇菲瑪索這樣要顏值有顏值,要演技有演技,要獎項有獎項的女孩子,他們哪還能不抓住機會,大吹特吹?

在法國的各大報紙上面,在他們的電視節目上面,過去的這麼一段時間,蘇菲瑪索和《印度之旅》的出現頻率之高,甚至超過了兩年前的《朱諾》。

兩年前的《朱諾》,年輕人關心得更多一些,但《印度之旅》卻是成年人喜歡看的類型。

成年人的消費能力也超過了年輕人,所以《印度之旅》在法國的票房收入,居然壓過了英國這個大本營,簡直是讓英國人都覺得羞恥。

而法國人也開始歡呼,說這是蘇菲瑪索這麼新一代奧斯陸影后級別的巨星的勝利。

好吧。

他們又開始憧憬起了奧斯卡。

事實也是如此。

蘇菲瑪索兩年之前已經有了一部入選奧斯卡的《朱諾》,如今兩年之後她捲土重來,帶著的是更加優秀的電影,怎麼可能沒有奧斯卡的青睞?

連好萊塢的報紙和雜誌都在評論,今年應該《印度之旅》又會給蘇菲瑪索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這提名並不是因為她的緋聞男友殷俊的權勢,而是因為她的實力。

理所當然。

《印度之旅》在美國的反響也不錯,喜歡看文藝片的觀眾們,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2個月左右時間過去了,如今差不多是下映進入長線放映的時候,《印度之旅》在北美的票房也達到了4000多萬美金,全球總票房超過了2億美金。

只不過,因為大衛里恩花費的費用太多,這個成績也只是保本而已,更多的盈利,還是要看在錄像帶和電視播放權上面。

可大衛里恩顯然不在意這些,他更在意的還是自己的收山之作的成績,獎項成績。

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印度之旅》獲得七八個提名,完全都不是問題。

要是沒有太逆天的電影出現,大衛里恩覺得,自己或許能得第三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獎項。

拍攝電影這麼多年了,大衛里恩得到的各種獎項不計其數,可以稱作為得獎最多的那批人之一了。

但最後的這麼一個收山之作,大衛里恩還是想要有一個完美的收官,能讓自己再得一次奧斯卡。

然而,大衛里恩卻並沒有什麼把握。

因為他早就知道,在《印度之旅》過後,那部殷俊策劃已久,宣傳了很久的電影——《鋼琴家》,就會接著上映,也是直指奧斯卡最佳導演。

比起自己已經得到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殷俊這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少年,已經連續兩次提名,卻兩次都名落孫山了。

要是換成了大衛里恩,他覺得自己也肯定會不服氣,還會繼續奮鬥。

只不過,殷俊的這麼再接再厲,卻和大衛里恩不自覺的打起了擂台。

大衛里恩當然不會怨恨殷俊,也不會想要中傷打壓殷俊,以便自己能順利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

並不是說大衛里恩怕了殷俊的好萊塢第一大亨的身份,在大衛里恩的江湖地位來說,以他已經拍最後一部收山之作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而是大衛里恩早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對於這種正當的競爭,不但沒有不爽,還非常的歡迎。

面對著這個早已有著奧斯卡最佳導演級別能力的年輕天才,大衛里恩向來都是推崇有加。

贏了,肯定是歡喜。

失敗了,當然也不會遺憾。

因為如果殷俊贏了,那肯定是實力足夠。

其實殷俊前面的兩部作品,無論是《肖申克的救贖》還是《雨人》,在大衛里恩看來,都絕對是經典。

尤其是《肖申克的救贖》,那絕對是一百年之後再看起來,都會讓人熱淚盈眶的超級精品。

之所以沒有把最佳導演獎給殷俊,恐怕最大的原因在於殷俊的年齡吧!

拍《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殷俊才20歲。

奧斯卡接近七八十年的歷史上,哪有20歲就得到最佳導演的?連20歲的最佳男主角都沒有!

可是殷俊並沒有氣餒,在《肖申克的救贖》後面,又拍了《雨人》這樣具有人文關懷的電影,接下來又有了這部《鋼琴家》。

大衛里恩專門看過了小說,然後再去看了11月初上映的《鋼琴家》。

一看之下,大衛里恩立刻就喜歡上了這部電影。

它表現出來的,不但是對於戰爭的反思,對於苦難生活的控訴,對於生與死之間的掙扎,還有更多更多,需要人們細細的品味,才能想得到的東西。

大衛里恩很難想像,這個今年才22歲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有如此老辣的拍攝和表現手法。

不但沒有一絲的浮躁,還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讓人在不斷的絕望和痛苦中,卻又能看到那一絲希望。

這樣的電影,才真正稱得上是偉大。

先前大衛里恩就知道,殷俊拍攝電影是不在乎預算,只在乎成果的。

比如《印度之旅》就是這樣的,預算高達2000萬美金,然後又追加了2000萬美金,接著廣告宣傳又是2000萬美金。

有著這麼多的預算,大衛里恩拍得是尤其仔細,也成了最近10年時間裡,他最為滿意的一部作品。

現在看殷俊的這部《鋼琴家》,大衛里恩就更是驚嘆殷俊的「浪費」。

為了拍攝《鋼琴家》,全部在捷克取景不說,殷俊還專門在布拉格的郊外,建造了一條街道的房子。

在拍攝到後來,為了表現出戰爭的慘烈,殷俊又把這條街道炸得破爛不堪。

一來一去之間,擊敗萬美金的花費就這麼出去了。

還有那些數百、上千臨時僱傭的人員,就連普通沒有戲份的龍套,大部分也都是東歐這些國家的演員們。

如此豪華的群演陣容,花費了殷俊大量的製作經費,但卻又讓整部電影的可看程度大幅度的增加了。

無論是第一幕的大樓逃難,還是後來躲避轟炸,還是夜晚被德國人逼得死亡奔跑,還是火車站的大肆殺戮……有著這些演員們的表現,鏡頭就可以大幅度的擴展,不至於只能抓住幾個主要的人物,而那些龍套的生疏表演,是拍都不敢拍。

大場面帶來的,自然是更加震撼的感受,所以《鋼琴家》的表達能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