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章 懈怠和反思

由於何琴實在是不良於行,所以殷俊打電話去給她請了一天假。

大老闆都親自打電話說抱歉了,那劇組人員還有什麼話說?

何琴倒是難得在家裡能休息一整天,還是殷俊陪著,所以她結結實實的當了一回小公主。

要不是爸媽還在旁邊,她吃飯都是要喂的。

有些小親密,如果是你不喜歡的人做,肯定會覺得反胃想吐。

但如果是你喜歡的人做,那感覺就不一樣了,就跟喝了蜂蜜一樣的甜。

何琴就是如此。

她從小就苦練崑劇,成年後遇到第一個動心的男人就是殷俊,自然一顆芳心就系在了殷俊的身上。

所以無論殷俊做什麼事情,何琴都覺得是好的。

就這麼休息了一天,何琴第二天去拍戲時,只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幹勁兒,走路都是帶風的那一種。

她出門了,殷俊自然也該去做自己的事情。

前幾次來到華京,魏小范不是去各地協調小麥採購的事情,就是帶著父母老婆兒子一家人出門旅遊了,難得這一次在家,殷俊自然是要和這位老大哥吃吃飯,敘一敘日里長短的。

現在魏小范還住在魏家村,並沒有因為身份的改變,而去住城裡的四合院。

話說他去年也聽了殷俊的勸,在東二環那邊買了一套五進五齣的大宅子,花費了50萬人民幣。

這房子是準備留給他兒子的,他自己倒是願意在村裡一直住到老。

可是這一次來,他首先吐槽的就是這個。

「俊啊,你不知道,現在已經開始在調查遷移事宜了。」坐在院里的小桌前,魏小范嘆了一口氣道,「我看要不了三五年,可能魏家村就再也不會存在了……村民們住進了樓房之後,哪裡還會有現在的熱鬧和鄰里關係?」

「不是在東三環那邊準備修亞運場館嗎?」殷俊訝然的道,「怎麼這麼快就到你們西三環這邊了?」

「也不是說現在,只是讓大家有個準備。」魏小范道,「反正田地是全部要拿來修房子的,我們自己的話,看看怎麼辦吧!」

「你也不要多想了,華京城的發展,那是大勢所趨。」殷俊道,「你看香江,油尖旺和上環中環這些地方,還有農田嗎?以後華京的六環路之內,應該都沒有農田的。」

殷俊說的預測,魏小范向來是深信不疑的。

他微微的點了點頭,也不去糾結這個事情,反正三五年也到不了頭上,就先這麼著吧。

「前段時間我去了南灣一趟,那裡的確是一片貧瘠,但也是充滿了生機。」魏小范道,「數不清的人湧進了南灣,就是想要在那裡發財,我們在那裡建廠,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不用在那裡。」殷俊搖了搖頭,「去年府院已經批准了,明年就會在那邊設立二線關,也就是用鐵絲網和巡邏公路來阻止太多的人湧入南灣,免得他們太多人違法前往香江。一個相對方封閉的地方,不大適合我們的工廠發展。」

府院實行這種政策的原因,倒不是怎麼的過分。

因為從80年代開始,每年湧入南灣的人口都超過了幾十萬,82、83年更是超過了100萬,這讓南灣簡直是不堪重負,不限制一下的話,這裡就要被擠爆了。

但反過來說,正因為限制得多,所以想要去南灣的人就更多。

那個年代,各路神仙去南灣用的各種方式,簡直都能拍成一部電影了。

魏小范皺了皺眉,有心想對這種舉措說點什麼,但最後還是嘆了一聲,沒有再講。

「那就粵州吧。」下一刻,魏小范道,「粵州府事的幾位先生,和我也談過,給出的條件不次於南灣,而且同意賣出土地的面積還要大點,同樣的是允許我們工業轉商業的。」

「粵州很好。」殷俊道,「這事兒魏哥你去定吧,另外這邊的員工培訓和抽調工作,讓牛三兒早點準備。」

「倒不用這麼著急。」魏小范沉吟著說,「談判和最終土地買下來,也該是七八月。如果加上施工和設備的購買調試,明年二三月完蓉城算好的了……要正式的生產,應該是三四月了。」

「早點做好準備,也是一種鼓勵他們的積極意義。」殷俊道,「雖然這幾年內地還很淳樸,可經濟發展侵蝕之下,他們的積極性也會下降的……魏哥你知道玩具廠的事兒吧?程盛被罵了個狗血淋頭,最近急了,天天守在玩具廠,挨個兒的檢查那些工人,光是解僱的就有一百多兩百人!」

「是啊,人都會變的。」魏小范頜首道,「想當初,他們剛剛入廠的時候,多麼的淳樸,一天到晚拚命的工作,不用喊都想加班!現在生活安逸了,自然就懈怠了,也就想著偷懶了。卻不知道,自己的待遇究竟是怎麼來的。如果失去了這些優點,他們怎麼可能再繼續擁有這些?」

殷俊也很贊同魏小范的說法。

這也是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工業難題。

窮困——努力——成功——懈怠——跌落——窮困……

這就是幾乎所有工人和工廠的結局。

只有兩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這種困局。

第一是德國,第二是日本。

華國的工業,在40年之後就很接近這兩個國家,被譽為日本和德國之外,最好的工廠和工人群體。

可那是在各種教育和社會進步跟上的基礎上。

現在還不行。

而且現在正是處在一個衰退期,正是50、60年代的那群精英工人們的後代,工作了幾年、十幾年之後,觀念和想法受到改革開放衝擊的時刻。

付出和得到的差距,使得他們越發的不滿意,從而在工作上也越發的漫不經心,使得工廠生產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差,產品的競爭力一步步的下降。

產品競爭力下降,又遇到了國外大集團工廠的價廉物美的同類產品在市場上出現,結果當然是一敗塗地。

偏偏還因為這些工廠都是國有集體的,所以即便是產品賣不出去、大幅度虧損了,他們也不用擔心沒有飯吃。

反正就這麼拖著吧,沒錢了就去求上面的人,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時任府院副總的杜先生,那幾年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個巨大的包袱,以及背後的困局。

所以他籌備了好幾年,在上任之後,立刻快刀斬亂麻的砍掉了上萬個工廠,數千萬的職工直接全部買斷下崗,拋向了社會。

當時可謂是哀嚎聲一片,不過從長期來說,卻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之後也有人想過,如果進行工廠改革什麼的,會不會動靜就會小一些,最後能比較平穩的過渡?

在殷俊看來,在經歷著這個時代的殷俊看來,基本上溫和的手段是不可行的,也只有杜先生這樣,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拚命,才有了過後的高速騰飛。

畢竟你看,無論是香江還是內地的麒麟集團的工廠,這才開始多久,都還是處在高速發展期,居然就有了這麼多的問題,可想而知是別的集體工廠,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有多大。

「對了,俊,你之前在電話裡面說的,工廠產業轉移的事情,考慮好了?」魏小范道,「這一次在粵州,也陸續開始籌備嗎?」

魏小范問的就是麒麟玩具廠的那些外購訂單。

包括文具、印刷、衣服等等,產業鏈條高達上百億美金的產業,殷俊現在全都是訂單拋給了日本和韓國。

他也跟魏小范說了,遲早有一天,自己會把這些產業和訂單轉到內地,幫助內地的工廠進步。

「我想要把這些訂單給私人工廠,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會盡心儘力。」殷俊回答道,「不過現在粵州的工業規模,還遠遠沒有達到我想像中的地步,再過兩年再看吧。」

「也好。」

魏小范哈哈一笑,「我說其實印刷方面,你應該直接在麒麟印刷廠做的,幹嘛還要花那些錢去國外做?」

「他們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的印刷廠了,再大的話,真的就不適合管理了。」殷俊攤開了雙手道。

魏小范也是開玩笑,聞言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麒麟印刷廠每天都要印刷50萬份的《麒麟日報》,這都算不得什麼。

最關鍵的是《麒麟周刊》和相應的單行本。

在《灌籃高手》、《死神》的帶領下,每周《麒麟周刊》現在的發售量已經突破了4500萬冊,一個月就是1.8億冊。

另外22個漫畫的單行本,雖然是兩個多月才發行一集,但平均每個月下來,也是2.5億冊!

每個月4.3億冊的印刷任務,放在哪兒都是無比龐大的業務量。

這幾年,麒麟印刷廠是不斷的擴張,總面積已經佔據了麒麟工業園區的三分之一,而且都是三層的建築物。

總共有2.2萬員工在這裡日夜不停的三班倒工作。

也多虧周海湄的父親周瑜平勤勞和肯干,這才把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