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章 麒麟集團的支柱

殷俊每年都會有很多固定的工作內容要做。

比如說,他會在年底考慮給麒麟衛視和亞視什麼電視劇。

也比如說,他會在五六月就開始考慮,給《麒麟周刊》增加什麼新的漫畫。

今年是《麒麟周刊》開刊的第四年,經過了三年的發展,如今說《麒麟周刊》是世界第一的漫畫周刊,超越了歐美日韓所有的同類作品,沒有哪個人敢反對。

《麒麟周刊》每一期的刊發量,已經增加到了3300萬冊,其華日本就有1000萬冊,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

現在的日本還沒有進入人口老齡化,他們正是享受最後的人口紅利的時候。

所以年輕人多、學生多,自然就帶來了大量的漫畫書迷們。

剩下的韓國、寶島、香江和新加坡,仍舊是主力。

剩下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方的華人們,也同樣是有力的支持了《麒麟周刊》。

《麒麟周刊》本身其實並不怎麼的賺錢。

為了適應越來越多的漫畫加入,它的頁數已經從500頁增加到了600頁,整整增加了20%的內容,但售價還是沒有變過。

在香江它才賣5港幣一冊,日本也是維持了原價。

而且為了適應這83年度的新增漫畫,今年的廣告頁數也進行了壓縮,到9月份新的三本漫畫加入,廣告頁差不多只有80頁左右了,減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這麼厚道的漫畫周刊,也贏得了漫畫迷們的一致喜歡。

但是,《麒麟周刊》在單行本上面,卻是賺得多。

在這些漫畫影響力越來越擴散後,歐美的訂單是越來越多。

《龍珠》第一集1億冊的單行本銷量,培生集團便要了6000萬冊,分銷到了歐洲、北美甚至是南美等各個國家。

如此的算下來,《麒麟周刊》單純的靠著書本的銷售,一個月的稅前利潤就暴漲到了7億港幣,比起兩年之前差不多增加了100%。

別以為這就是賺得最多的了。

就跟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一樣,麒麟文化賺得最多的,不是漫畫本身,而是漫畫的周邊衍生產品。

這裡面包括了變形金剛玩具和聖鬥士星矢玩偶,還包括了七八部動畫片的播放權,還包括了其它漫畫的衣服、玩具等等的售賣。

它們一個月給麒麟文化帶來了1.3億美金的稅前利潤。

麒麟集團一個月的稅前利潤才差不多20億港幣,而麒麟文化就貢獻了16港幣,佔據了80%的份額。

由此可見它被人稱之為「麒麟集團的脊樑」,也是一點兒都不為過。

對於這樣的現金奶牛,殷俊自然也非常重視。

今年他為《麒麟周刊》準備的三部漫畫,也都是重磅級的。

第一部就是《灌籃高手》。

這部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漫畫,代表著的是籃球漫畫、甚至是體育漫畫的巔峰。

《網球王子》、《足球小將》那麼的家喻戶曉,但在影響力上面,在締造的精神氣質上面,都遠遠不如《灌籃高手》。

裡面無論是第一主角櫻木花道,還是第二主角流川楓,還是第三主角的赤木剛憲,還是三井壽……等等,他們都如同一個個從漫畫中走出來的人,鮮活又充滿著魅力。

就連魚住、仙道這樣的對手,也在數十年之後,被人津津樂道,並且拉出來一次又一次的和湘南五人組比較。

井上雄彥靠著這本漫畫,直接封神,而且還吃了一輩子。

但他也因為強行在打入全國賽的時候,直接爛尾結束,被人罵了一輩子,而且是無數的怨念。

從某種程度來說,井上雄彥比富堅老賊還要可惡。

至少人家富堅老賊有《幽游白書》這個完本作品,而且《全職獵人》速度雖然慢,但人家始終在畫,年輕人總能耗過他的。

可井上雄彥是90年代就宣布《灌籃高手》完結了,絕對不續寫,這就是罪大惡極的表現。

殷俊之所以沒有在79年一開始便拿出《灌籃高手》鎮場子,原因就在於當年的他,並沒有想出到底該怎麼來處理全國大賽。

事實上獲得全縣冠軍之後,《灌籃高手》已經是把能寫的都寫到極致了。

再一次的去全國賽,其實也是大同小異的拼殺過程,並不能有什麼的新意。

除非是井上雄彥能在全國大賽加入外國元素,否則他只能重複之前的那些情節。

對於井上雄彥來說,《灌籃高手》已經成為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作品,跟自己的兒子一樣。

如若是為了拖篇幅,為了多掙錢,而去重複那些情節,是在毀掉這部經典。

所以,井上雄彥乾脆的只在全國大賽上寫了一場補賽,淘汰了去年的冠軍山王隊,然後便耗盡了全身力氣,在下一場被淘汰出局。

這樣的一種悲劇和不圓滿,或許也正是對體育精神的一種詮釋吧!

殷俊決定出《灌籃高手》,在於《麒麟周刊》的編劇們,通過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是補全了殷俊想要的全國大賽的內容。

也不能說完全補全。

殷俊還是在主要設定上面,讓櫻木花道他們倒在了半決賽上,連決賽都沒有進。

但相對來說,他們在全國賽上的情節,編劇們一共寫6場。

從小組賽開始到四強賽,6場比賽遇到的對手,都有不同的特點,其中就有外國留學生的加入,從而增加了看點,不至於千篇一律的重複。

如此一來,在殷俊看來也是狗尾續貂,勉強的把中間的空白填補了起來。

至於為什麼不讓櫻木花道他們最後獲得勝利,恐怕這也是殷俊對井上雄彥的一種致敬。

第二部增加的作品

名字叫做

《遊戲王》。

實話實說,《遊戲王》的漫畫,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出色,從故事性來說,上面的《灌籃高手》,能一根小拇指就碾壓了它。

但是《遊戲王》卻是所有漫畫之中,商業開發最成功的一個。

自從1998年,它動畫化以及開始售賣卡牌遊戲和遊戲卡以來,它一直雄霸了二十多年的卡片遊戲銷量冠軍,同時也是周邊產品賣得最火爆的一個。

迪斯尼引以為傲的《賽車總動員》,賣得也不如它。

即便是漫畫結束之後的7年,2011年的時候,《遊戲王》的卡牌正版銷量仍舊達到了251億張!

另外還有遊戲、動畫等等方面收入,作者高橋和希賺得可謂是盆滿缽滿,緊隨著尾田榮一郎和鳥山明這兩位大神之後,名列日本動漫行業的第三富豪。

《遊戲王》的遊戲、卡牌成功,還遠遠不止在日本、韓國和寶島這樣的亞洲地區,他們連歐美都征服了。

數不清的小孩子和半大的中學生們,平均人手都是幾套、幾十套的《遊戲王》卡牌,興緻勃勃的來做遊戲。

如果華國的年輕人不懂《遊戲王》究竟有多麼火爆,那麼可以用一個例子來形容。

比如說籃球運動,《遊戲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就是NBA,而我們華國人喜歡的《三國殺》,則是CBA。

差距就是這麼的大。

按照2020年的一個遊戲周邊統計來算,《遊戲王》在它面世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創造的整體產值已經超過了150億美金。

150億美金……

嗯,搜狐網路2018年在美國股市的市值是15億美金。

那就是10個搜狐那麼多的產值了。

但是這個數字絕對不是《遊戲王》的極致。

作為遊戲和卡牌的開發運營商,科樂美公司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實力去推廣《遊戲王》。

要是換成了由迪斯尼來做,這個產值數字翻個兩三倍,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恰好的是,殷俊這一世就擁有了迪斯尼。

不僅僅如此,他還擁有全亞洲最大的電視台,即將擁有美國三大電視網路之一的ABC。

有了這麼兩個武器,《遊戲王》在改變成動畫片的時候,一定能最大限度的推廣出去,讓小孩子們都喜歡上《遊戲王》裡面各種卡片,樂在其中。

算算時間,如果從如今開始刊登漫畫,兩三年之後再製作成動畫片,用一年的時間來傳播和推廣,也要等到88年左右,才能正式的開花結果。

因此也是不能拖了,現在開始做《遊戲王》,時機正好。

至於第三部,比起前面兩部,也絲毫不遜色。

它的名字叫做

《BLEACH》。

華國漫畫迷們把它稱之為——《死神》!

對!

就是那部被稱為三大民工漫畫的超級人氣經典!!

雖然《死神》這部漫畫,在三大民工漫畫裡面排名墊底,但主要是因為它的風格限制。

《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