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 墨鏡王

凡是成功的人,肯定都有一個特性。

那就是契而不舍。

絕對不會放棄。

那些一遇到挫折就放棄的人,肯定不會成功,最多只是一時的成功,而不會持久。

你說如果馬耘在幹了黃頁成功之後,成為了百萬富翁的他,開始滿足於現有的成就,那麼就不會再有後面的偉大成功。

史玉竹在巨人集團慘敗之後,要是他就此灰心喪氣,也沒有日後的東山再起,更甚於往昔。

殷俊沒辦法評價莉智是不是成功之人,但僅僅是三天之後,莉智便又來到了殷俊的辦公室。

她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在青山精神病院和病人們呆了兩天,然後我還是覺得,不去試一下的話,我這輩子都不會心甘。」

於是殷俊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

待到莉智離開,殷俊想了想,叫自己的第三位秘書玥玥,打了個電話給麒麟電影公司那邊。

不久之後,殷俊的辦公室裡面,多了一個國字臉的年輕男子。

老實說,殷俊從來沒有真正見過王嘉衛沒戴墨鏡的樣子,所以現在忽然見到了,還有些不適應。

少年第一反應就是,我是不是應該給他找個墨鏡戴上?

然後他就笑著搖了搖頭。

殷俊的這個舉措,讓王嘉衛有點莫名其妙的,心中的緊張卻忽然消失了不少。

香江的編劇,沒有一個不崇拜殷俊的。

單說殷俊寫的那些劇本,隨便哪一個拿出來,都是經典。

這樣的劇本,尋常人寫了一個都算厲害,寫兩個就是一流的編劇,寫了三個就能被稱為王牌。

問題是殷俊寫了不下五十個了!

而且最恐怖的是,沒有人知道殷俊手裡還有多少創意,多少已經寫好卻沒有拿出來的劇本。

這才是王嘉衛覺得最厲害的地方。

人家在十幾歲就已經做完了別人一輩子不能做好的事情,這該是多麼的天才,才能有這樣的成就啊。

對於天才,當然是不得不佩服的。

思緒一晃而過,看著未來大名鼎鼎的墨鏡王有點緊張的樣子,殷俊也不以為意。

他連蕭老都已經見過了,從身份咖位來比較,區區一個導演而已,還是那麼和內地電影人不友善的,又怎麼可能讓他欣喜?

「你加入麒麟文化多久了?」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殷俊問道。

「兩年多。」王嘉衛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除開在攝影棚和其它拍攝期間,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於言辭的人,更何況現在他只是無名小卒。

「你想要成名。」

「嗯!?」

「你不僅僅想要成為一個有名的編劇,你還想成為一個大導演,拍自己想要拍的電影,想要揚名立萬,成為香江數一數二的導演。」殷俊淡淡的道,「我說得對不對?」

俊少想要幹什麼?

他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王嘉衛的腦子馬上就飛速的轉動起來。

遲疑了大約一分鐘,王嘉衛才一咬牙,點頭道:「是!」

「憑什麼?」殷俊問道。

王嘉衛看了看殷俊的臉色,並沒有諷刺看不起的意思,心裡略微的放心了一點。

況且傳聞中,俊少也不是什麼尖酸刻薄的人。

溫潤如玉這個詞,就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

他這麼問話,肯定是有深思熟慮的考慮。

反正自己什麼也不是,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那還不如坦白一點。

思索之下,王嘉衛回道:「憑我的不放棄,並且願意一直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雖然我天賦不算好,但我相信只要我肯認真去做,那麼一定能成功的!」

王嘉衛有沒有天賦?

當然有!

而且是極其出色的天賦。

他對於捕捉畫面的鏡頭感,還有那種玄而又玄、卻又能打動觀眾的一瞬間畫面,有著非常敏銳的直覺。

有時候,我們看電影並不會因為這部電影全程燃爆,而深深的記住它。

比如說漫威的電影,你只是當時看了也就看了,過後也就忘了。

可另外一些電影,或許它當時你感覺不是那麼的好,甚至是有些糟糕,但等到你日後回想起來,想到那裡面的一個畫面和一句話,你就會忽然陷入其中,無法忘記。

比如那個凄美到無與倫比的無腳鳥,比如蘇麗珍和周慕雲一次次的擦肩而過,比如獨自一人坐在地鐵上的黎耀輝……

這些都是王嘉衛帶給我們的。

不能說每個人都認為是經典,但裡面的很多片段,卻是非常的讓人有感觸。

這樣的畫面和感覺,在華國內地,只有另一個導演能表現得出來。

他就是我們的國師大人。

能和張囈謀相提並論,王嘉衛的天賦還不了得,那真不知道什麼人才能當文藝大導演了。

王嘉衛現在說的,其實就是他以後去實踐的。

從1988年的《旺角卡門》出道,直到30年之後的2018年,王嘉衛只有10部作品問世,平均三年拍一部。

他拍每一部電影都很認真。

你可以說王嘉衛拍得不好看,可以說王嘉衛是浪費大王,但絕對沒有人說他不認真。

他自己拍的都沒有爛片。

這些全都靠他自己的細心打磨,一幅畫面一幅畫面的拍好,才最終出來了這種良好的效果。

「最近英國的國寶級導演大衛里恩先生,正準備拍一部英國作家福特斯的小說《印度之旅》。」殷俊緩緩的道,「這是聯藝電影公司投資的,他現在正在好萊塢和英國籌備劇組,你收拾一下,這兒就去美國吧,做大衛里恩的導演助理。」

王嘉衛眼睛一亮,興奮的脫口而出:「我讀過《印度之旅》這本書!我也喜歡看大衛里恩先生的電影!!」

殷俊微微一愣,旋即笑了起來。

差點忘記了,王嘉衛可也是很喜歡同性題材的,福特斯這個同性作家寫出來的書,說不定和他還有點緣分。

大衛里恩和王嘉衛也有點相像。

兩人這輩子拍的電影都很少,選題也是同樣的嚴謹,不喜歡商業運作的電影……

但是兩人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大衛里恩拍的電影,雖然寓意深刻又充滿著文藝氣息的表達,但人家的電影普通人都能看懂。

王嘉衛的電影,普通人看起來都有些莫名其妙的。

即便是那些看了之後在知乎、豆瓣上洋洋洒洒的寫評論的文藝青年們,殷俊也擔心他們都沒有看懂,只是抽取片段來自我YY罷了。

說不定,讓大衛里恩幫著教導一下王嘉衛,會改掉墨鏡王的一些壞習慣?

比如說更加有誠意的為觀眾們呈現一個好的故事,而不是那些破碎的片段,讓普羅大眾看都看不懂?

這些話,也就是殷俊的想像了。

大衛里恩肯定不會刻意去教導王嘉衛什麼,王嘉衛也肯定不會因為大衛里恩,而放棄自己的路。

如果他去學習大衛里恩,那麼充其量就是一個小號的大衛里恩,而不是一個王嘉衛。

但誰能說得清楚呢?

萬一王嘉衛就是學到了不少的東西,融入到了自己的電影之中,從而比前一世更加懂得怎麼拍好一部電影呢?

如果真是那樣,殷俊這可是為華語電影造福了。

一個加強版的王嘉衛,不能說超過李垵,但接近李垵的水準,也是很有可能的。

李垵的所有電影知識和理論,幾乎全部是來自於美國,所以他的電影裡面,絕大部分表現的都是美國的風格,算不得很正統的華語導演。

王嘉衛不同,他的點點滴滴都是來自於中華文化,即便是他會刻意的加入一些西方的風格,但骨子裡每一寸都是華國的。

李垵和王嘉衛都拍過同性電影。

一個拍的是《斷背山》。

另一個是《春光乍泄》。

《斷背山》得到的是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春光乍泄》得到了嘎納最佳導演獎。

華國人在電影上面獲得的成就,最高也就是嘎納電影節了,所以你肯定不能說,《春光乍泄》的檔次咖位比起《斷背山》要差很多。

即便是同樣類型的電影,同樣優秀的電影,在表達形式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於華國人來說,肯定是《春光乍泄》的感覺更好。

因此,殷俊要推文藝導演的話,肯定是推王嘉衛的好。

王嘉衛帶著電影出去,大家都會知道,這是一部來自於東方的電影,來自於華國香江的電影,是屬於華國的文化。

李垵的話……

他國籍都是美國,對美國藝術的了解,比東方藝術還要多,出去的時候,人家也從來不說自己是什麼華語文化傳播者,他只是一個美國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