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最後一項任務

殷俊做一個事情,根本就不會考慮一個狹小的市場。

比如前世的香江電影和娛樂,就是只想著自己在香江稱王稱霸,最多加上一個寶島,也就滿足了。

他們對於外埠的市場,除了嘉禾還能努力一下之外,從來沒有什麼重視,只想著能賣出版權,被買斷,白白的賺錢就好。

但凡他們有點遠見,大家聯合起來,對亞洲的外埠市場進行布局,進行各種維護,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也不至於在好萊塢大片來了之後,被打得那麼落花流水,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

沒有了縱深的戰略陣地,哪裡可能打贏強大的敵人?

好萊塢大片靠著一隻恐龍,一艘大船,直接便把香江電影給衝垮了。

所以殷俊重回42年前的香江時,自己開始做娛樂了,便是最少以整個亞洲市場來做考量的。

麒麟衛視就不用說了,不但已經開始做覆蓋整個亞洲的無線衛星電視台,每年都會有明星去亞洲各地巡演,增加彼此的熟悉度,加深粉絲們的凝聚力。

麒麟電影也是同樣如此,殷俊已經接收了邵氏的香江院線,今年就要徹底接手邵氏在南洋的院線。

最遲明年也要增加亞洲院線的數量,在日本、韓國,都要有自己的電影院線,最少也要是自己入股那些院線。

只有利益一致的時候,院線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隻拳頭,否則等到好萊塢的大片一來,這些院線全部都會轉入好萊塢的懷抱。

《麒麟周刊》更加是如此,一上來便是全亞洲發行,很快便把事業版圖擴展到了全世界,包括了後面的周邊玩具,也都是針對的全球市場。

因此在這一次的香江經濟危機之中,殷俊基本上是毫髮無損。

原因就是依靠的市場和縱深非常的大,進退有據。

現在殷俊在內地做食品工廠,自然也是從一開始便想著穩定內地市場之後,再向國外市場發展的。

前世的華國速食麵市場,基本上都是被統一和康師傅兩家公司佔據,而這兩家公司除了內地和寶島之外,根本就沒有再去發展國外的市場。

大部分的緣由是在於,這兩個市場,特別是內地市場,都夠他們吃飽吃撐了,沒有精力再去發展海外的。

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在於等到他們在內地完全佔領市場之後,外國的速食麵市場,不是被日本韓國的速食麵公司佔領,就是被他們本地的速食麵公司佔據,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了。

那大概是2000年前後的事情。

但如今是1983年,速食麵文化還沒有從日本和韓國兩個地方徹底的傳播開來,殷俊還有很大的機會,搶在別人之前,佔據這些個海外市場。

一旦等到國內的市場差不多初步飽和,這邊馬上便按照既定計畫,開始了對外的征程計畫。

殷俊現在是知道,為什麼很多對外的工廠,都願意設立在粵東和江南了。

速食麵從華京運到粵東的距離,基本上就相當於從粵東飛到日本、泰國等地方的距離。

也就是韓國近一點。

可韓國人家的產品都已經過剩,恨不得全部傾銷出來,哪裡還有你華國商品的份兒?

要進去的也只有娛樂項目,或者是高科技的東西。

現在速食麵的運輸,便是一個難題,或者說是一個極大的費用增加。

是。

多出來的運費分攤到每一包速食麵上面,也就是幾分錢的事情。

但加起來可就不少了!

速食麵的利潤本來就是一分錢一分錢的算的,這邊幾分錢,那邊幾分錢,還怎麼賺錢呢?

等著看吧!

如果等到海外市場發展起來,甚至是南方的市場發展起來,殷俊的第二家速食麵工廠肯定要建立在粵東的。

未來的康師傅和統一就是這樣,沒聽說靠著一家工廠打天下的。

思緒之中,殷俊也和牛三兒聊了一會兒對海外銷售的策略。

速食麵的海外銷售,國內會以陸運為主,先靠著火車運到粵州,再從粵州坐船到香江奧門、泰國。

然後在海外,香江奧門肯定是以7-11的銷售優先,泰國卻只能依靠本地的經銷商了,超市和小賣部都是重要的突破口。

幸好的是,這種依靠別人的狀況,只是暫時的。

泰國那邊殷俊也有人。

金秋文帶著人已經紮根泰國好幾個月了,理順了泰國的所有關係,準備事宜也差不多了,要不了多久,泰國第一家的7-11便可以開張營業。

只要讓殷俊在泰國把7-11開起來了,泰國的零售行業殷俊認了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前世的泰國零售便利佔有率,已經很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

到了那個時候,麒麟速食麵佔據泰國的第一銷售榜單,也完全不是問題。

泰國的人口可是有5000萬的,一年消耗三五十億包速食麵,跟玩兒一樣。

和牛三兒談完了速食麵擴大海外生產的事情,他便很知趣的去自己忙碌了,留下殷俊和霍健寧單獨說話。

霍健寧是殷俊專門叫到華京來的。

他也有事情要跟老闆彙報。

「俊少,我們的隨身聽專利,已經購買得差不多了。」霍健寧沒有廢話,直接的道,「索尼那邊雖然很多技術卡著不肯給,但是飛利浦和愛華卻很大方,特別是飛利浦,只要給了他們錢,他們的整整一代技術都能出售,雖然比起索尼的要落後幾年,但完全能用。

愛華也是這樣,他們國內的市場,基本上被索尼給佔據了一半,他們的技術也不佔優。所以如果通過給我們的專利授權,能在華國和其它市場上分一杯羹,是他們非常願意的事情。為此,愛華的價格在所有的公司裡面,還是最低的。」

「雖然低,可至少一半的利潤都得算到專利費裡面去,還是有點不爽啊!」殷俊苦笑道。

兩人談論的隨身聽,是90年代在華國非常流行的小型隨身攜帶收錄機,專門裝音樂磁帶的那一種,是現在收錄機的縮小版本。

早在78年的時候,索尼便已經製造出了第一部小型的隨身收錄機,名字叫做Walkman。

從那以後,Walkman便成了隨身聽的代名詞。

做電子元件產品,沒有二三十年的累積,不可能出成績。

特別是麒麟集團這種本來就沒有一點基礎的公司,那基本上已經斷絕了這方面的想法。

除非是大家都在研發的新科技,這樣麒麟集團還能靠著殷俊的先知先覺,領先一步。

殷俊只要想要發展整個的音樂產業鏈,那麼隨身聽是肯定要做的。

別看如今的錄音機賣得書如火如荼,十年之後也不會失去市場,最少要在2005年左右,才會隨著音樂磁帶被MP3取代,而逐漸的退出市場。

仔細的算一算,居然還有20年左右的時間。

可作為一個細分市場,年輕人們肯定是喜歡更加便於攜帶的產品,隨身聽便很好的迎合了這個市場。

在90年代開始,隨身聽便慢慢的進入了內地民眾的家庭,並且在那十來年的時間裡,發展到了一個頂峰。

基本上內地的保有量都會超過5000萬台左右。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算一下每三五年更新換代一次,那麼每年的市場需求差不多就是1000萬台。

而且隨身聽的價格還很貴,利潤也高,如果市場佔有率高的話,毫無疑問是一個賺錢的行當。

當然了,殷俊也不是為了賺錢,他是為了更好的推廣流行音樂,推廣自己的明星隊伍。

所以從去年開始,霍健寧便已經親自去洽談隨身聽的專利。

經過了這麼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是搞定得差不多了,也算是成就非常明顯。

「雖然給他們錢,會很不爽。但有了這些專利授權,我們便可以在國內組織專家,來進一步的開發隨身聽,持續的研發下去,自然會有一些屬於我們的技術。」霍健寧也看得很明白,「技術力量薄弱,就是要吃這個虧的。」

「專家方面,你聯繫得怎麼樣?」殷俊問道。

「託了麒麟集團的福,許多和我們有合作的科研機構、單位,都同意我們用補償費的方式,去挖一些他們的專家。」霍健寧苦笑道,「好像是只要給他們錢,就能帶走商品一樣。這些專家也太不值錢了。」

「技術專家永遠都是值錢的,只不過是他們沒有到最合適他們發揮的地方。」殷俊笑道,「現在我們給了他們一條新的路,他們來了就是一個極好的示範效應。以後我們再挖人,肯定會方便多了。」

「是!」

霍健寧點了點頭。

「完成了這個事兒過後,明年的這個時候,你就差不多可以回來了。」

「嗯!?」

聽到這話,霍健寧又驚又喜,「回香江?」

「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