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亞運會?

在殷俊來說,全香江的富豪裡面,最有氣勢的,還是要屬霍先生。

別看以後的首富是李超人,但李超人的氣場,和霍先生完全不一樣。

普通人和李超人相處,只會感覺到他的儒雅氣質,但霍先生不用說話,都能讓人感到一股威勢。

即使是在霍先生被英國人打壓得最厲害的時候,香江也沒有任何人敢看不起霍先生。

包括英國人都是這樣,他們只敢在公事上面為難霍先生,私下裡不少人和霍先生的關係還很好。

以殷俊今時今日的地位,和霍先生一起喝茶,仍舊會有一些緊張。

不過霍先生明顯是很欣賞殷俊,從第一次見面就對殷俊稱讚有加,殷俊的各個事情,他也是鼎力支持。

這一次叫殷俊過來,霍先生自然是有點事情和殷俊商量。

「我們的酒店生意非常好,許多外賓來到粵州,都指名道姓要住我們那裡,現在入住率已經高達80%。」霍先生先說了一下白天鵝賓館,「估計到了年底的時候,應該能上升到90%左右。」

殷俊對酒店行業並不怎麼清楚,不過80%的入住率,想想都覺得高了。

90%,那更是要瘋鼎盛的時候,才能有這個數據的吧?

白天鵝賓館的盛況,前世殷俊就看到過。

作為華國第一家的五星級合資酒店,白天鵝賓館第一天開業的時候,差點被擠破,連廁所裡面的草紙都被拿光了。

「恭喜霍先生了!」殷俊笑道,「在內地的生意,有了這麼一個好頭,也算是為粵州豎立了一個標杆。」

「生意什麼的,我倒是不在意,關鍵是能幫助到同胞們。」霍先生笑了笑道。

他說的都是實話。

白天鵝賓館是三方投資的,他雖然佔據了大部分,可霍先生已經答應了,前幾年的利潤,全都反饋給粵州市政府,讓他們在周邊建立更多的配套設施,包括公路等等。

「說起來,包先生在華京的酒店,已經開始動土了吧?」霍先生忽然問道。

「聽說已經在修建了,不過速度並不快,還沒有修到一半呢。」對於這個,殷俊倒是有印象。

「他倒是也不心急。」霍先生喝了一口老鴨湯,放下湯盅,對殷俊道:「你知道郭鶴哖在華京也準備修建香格里拉酒店了嗎?」

「不知道。」殷俊吃著芙蓉包,驚訝的道,「怎麼,他也準備正式進軍內地了嗎?」

郭鶴哖就是馬來西亞首富,也是未來香江富豪排行榜裡面前五的常客。

他的大兒子,就是前世差點娶了鄧莉君的那個人。

如若是真的鄧莉君嫁到了郭家,那麼恐怕鄧莉君也不會英年早逝了。

但從此成為了一隻金絲雀,鄧莉君恐怕也不會再快樂起來。

所謂有得有失,真是命中注定。

而郭鶴哖這個人,華國人不是很熟悉,可如果說到他旗下的兩大公司,大家肯定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的啊!

第一個就是嘉里集團,這個嘉里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品牌叫做——金龍魚。

便是那個1:1:1,然後被人搞出虛假宣傳,被痛批的華國第一大糧油品牌。

第二個便是剛才霍先生提到的香格里拉酒店。

這個酒店是著名的連鎖五星級酒店,未來在華國也有很多家,基本上大城市都有,它也是屬於郭鶴哖的。

殷俊用「正式進軍內地」來說話,是因為少年來到香江後,聽說了不少郭鶴哖的事情。

郭鶴哖和內地的關係非常好,是一個心向內地的商人。

他父親就是愛國商人,當年抗戰的時候,帶領馬來西亞華僑們積極向國內捐款的,就是郭鶴哖的父親。

受了父親的影響,郭鶴哖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華國人,流著華夏民族的血液。

所以平日里內地很困難的時候,他就給予了不少的幫助。

70年代,實在是日子有些過不下去了,白糖供應已經陷於枯竭,外經貿一系的人,就求到了郭鶴哖的身上。

身為亞洲糖王的郭鶴哖,二話沒說,幫著從巴西火速買了30萬噸的白糖應急,而且還是最低價格。

甚至於看到國內特別的困難,他在那幾年做白糖期貨的時候,還帶著內地的資金一起做,使得內地大賺了一筆。

這些恩情,內地都記在了心裡,所以日後才有了郭鶴哖的金龍魚大舉進軍內地市場,卻沒有遇到任何行政方面的阻礙的最重要原因。

否則中糧集團這樣的超級龐然大物,絕對不會甘心讓一家外國的企業、哪怕是華人的企業騎在自己頭上的。

原本殷俊以為,應該是金龍魚先進軍內地,然後才輪到了香格里拉酒店。

沒想到卻是香格里拉酒店打頭。

「嗯,他應該是有這種打算。」霍先生笑了笑,「香格里拉酒店恐怕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內地是一個農業大國,如果能獲得內地的資源,他的生意怕是能做遍整個世界。」

這一點霍先生倒是看錯了。

恰好相反,郭鶴哖是想要把自己的生意做到內地來。

別看內地什麼地廣物博,資源豐富,可你又15億張嘴巴要吃飯,就算是喜馬拉雅山,都禁不住吃。

所以郭鶴哖早就想好了要進來,做這個民生食品糧油行業,雖然不能暴富,但是長期累積下來,仍舊是非常好的一個生意。

不過這事兒殷俊不想說,霍先生也不是關心別人生意的人。

「大家都開始行動了,你不準備在內地再做點什麼?」霍先生問出了自己今天最想問的問題。

「我做得還不夠嗎?」殷俊啞然失笑了,「要不是香江出了這麼大的狀況,恐怕我就是昨天的霍先生您了吧。」

霍先生也笑了,點了點頭。

殷俊雖然年齡小,可是極有主見,極有擔當和想法。

他在內地已經興辦了兩個工業園區,僱傭的工人總數超過了2萬人,產業價值高達數十億人民幣,堪稱現在在內地投資的第一人。

這麼大的生意,殷俊沒有安放在香江,而是放在了內地,香江政府當然不太滿意。

可是殷俊在香江同樣有超過3萬人的僱傭規模,同樣是香江第一多僱傭人的公司,影響力非常大,香江政府不好動他。

況且還有麥理浩在幫著殷俊。

再加上從去年開始,新任總督尤德地皮子都沒有踩熟,香江便陷入最大規模的房地產和土地危機,外加股市危機。

尤德和政府的官員只能去到處滅火,求助殷俊都來不及,哪裡有心思去和殷俊作對?

其實,他們或許存著秋後算賬的心思。

但他們都不知道,這已經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

等到一年多之後的談判結束,華國徹底奠定收回香江的基礎,英國人再也不可能在香江一手遮天,也自然失去了對殷俊的鉗制。

思緒過處,殷俊聽到霍先生再說道,「投資的事情,後面再說吧,我倒是覺得你可以在內地再發展一下別的產業,不用限制在那幾樣,內地的各種機會多了去了!」

「我知道。」少年點了點頭。

80年代的內地,對於內地的商人不好說,但對於海外商人來說,那絕對是遍地都是黃金,就看你敢不敢去撿。

但殷俊有自己的策劃,現在還不是他動手的時機。

「我今天找你來,還有個事情想請問問你的意見。」霍先生繼續的道。

「您說!」

「昨天華京那邊給我打了電話,說是他們準備申辦1990年的亞運會,你覺得怎麼樣?」霍先生道。

「亞運會?」

「哦,就是亞洲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亞洲版本。」霍先生解釋了一下,「華京方面的意思,是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展現一下華國的新面貌,讓大家看看華國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希望從此吸引更多的人來華國旅遊和投資做生意。」

少年微微點頭。

運動會其實最大的作用就是這個。

不管是現在的90年亞運會,還是08年的奧運會,它們帶給華國的,都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歷史上,也正是從90年亞運會之後,才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華國,知道華國的發展,願意放心的和華國做生意。

它起到的巨大作用,絕對不是簡單的花巨資辦亞運會能解釋得清楚的,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需要。

「你是最具有國際眼光和前瞻眼光的人,你說他們的想法能不能有效果?畢竟現在西方世界還在妖魔化我們。」霍先生有些不確定的道。

「有!」

殷俊認真的點了點頭,「而且規模做得越大,效果就越好!他們會知道……哇,原來華國是這個樣子啊!和我們知道的完全不一樣啊!他們回去之後,便會跟自己周邊的人講真正的華國,從而逐漸的改變很多人的印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