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機遇

只不過,戴爾公司成立於84年,也就是明年。

他們大肆發展是在85年,開始和微軟合作基本上是86年,距離現在還有不短的時間。

即便是現在有戴爾公司,也遠水救不了近火。

但是呢,殷俊現在現在卻有了一種另外的想法。

戴爾公司的成功模式,說出來或許大家不能相信,因為實在是太簡單了。

他們就是從各個廠家那裡批發買來各種硬體,然後自己找工人拼湊起來售賣。

或者更簡單的,他們直接大批量購買某個廠家的電腦,中間加一點價錢,轉手賣給別人。

兩種模式一起發展,最後便成就了他們的戴爾電腦品牌。

實際上他們是沒有什麼核心技術的,全憑銷售能力。

美國人的銷售能力很強,忽悠人的能力也很強。

再加上那的確是一個電腦火熱爆炸的年代,而美國人恰好都有錢來消費,所以戴爾電腦獲得了成功。

是巨大的成功。

因為他們市值最高的時候達到過1000億美金以上。

所以邁克爾戴爾才有底氣去嘲諷喬幫主和蘋果公司。

當然最後戴爾先生也落寞了,可這並不妨礙他那些年的成功。

既然戴爾電腦的成功沒有任何的難度,而且殷俊也是知道這個拼湊電腦的流程的,那麼只要尋找到一些技術人員,再培養出一系列的工人,麒麟集團自己組裝起電腦來販賣,也不是什麼難的事情。

這倒不是想要掙錢,殷俊純粹是想要儘快的推行WINDOWS系統,讓它更快的成為世界電腦的最重要標準,從而推動那些電腦特效的公司,進駐進來,為電影的特效事業發揮中哦那個要作用。

接下來,殷俊便跟比爾蓋茨說起了這個事情。

他對於殷俊忽然迸發的奇思妙想非常驚訝。

「你要去搞電腦?拼湊電腦?」比爾蓋茨疑惑的道,「這樣能行嗎?電腦可是很精密的東西,出了問題可不好辦啊!」

「沒有那麼的複雜,只不過是許多零部件拼湊在一起罷了。」殷俊道,「現在IBM的標準已經成了全球通用的,那麼硬體設備也都趨向於穩定和統一,只要我們能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就完全沒有問題。不信的話,我找人拼湊出來之後,給你看看?」

「好。」

比爾蓋茨也是一個很仔細的人,他也想看看殷俊怎麼做的。

「如果我的電腦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實行捆綁銷售。」殷俊沉吟著說,「每台電腦必須要安裝微軟的WIN系統,才能出廠。這樣消費者就避免了自己再去購置操作系統,省去了太多麻煩。」

「沒問題,他們很多人也是這麼做的啊!」比爾蓋茨當然高興。

雖然殷俊是微軟的股東,但殷俊的電腦公司不是啊。

殷俊多賣一台電腦,微軟的操作系統銷售就多一份,他怎麼會不高興?

「你沒聽懂我的意思。」殷俊道,「等到我們的操作系統被市場接受,那時候我們便和他們簽訂捆綁合同,想要買到微軟的操作系統,必須要每一台出廠的電腦,都要購買我們的操作系統,少一台都不行。」

說到這兒,殷俊一字一句的道,「包括IBM。」

比爾蓋茨聽得目瞪口呆。

IBM幾十年前就有接近兩千億美金的市值,佔據當時美國每年GDP的20%以上。

雖然現在藍色巨人已經衰敗了,可它仍舊是電腦行業的超級老大。

微軟居然要反過來命令IBM了,這……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但是,我喜歡!!

從來都擁有一顆強者的心的比爾蓋茨,心裡頓時充滿了憧憬。

靠著IBM起家的微軟,如果有一天真的能混到那個份兒上,該是多麼驕傲的事情啊?

「不過這並不是短時間的現在,而是在將來。」殷俊道,「為了讓我們的操作系統儘快的佔領市場,價格方面一定不能太高,否則電腦本身硬體價格就夠高了,再加上這麼不可承受的軟體,恐怕電腦的發展會比預想中緩慢。」

「我知道,可是我們的研發成本和維護成本也高啊。」比爾蓋茨有些捨不得。

其實這微軟的軟體,簡直就是暴力。

只用把軟體複製到軟盤裡面,然後賣出激活碼便可以。

人家電腦還得做各種生產硬體的工作,還得需要各種原材料供貨商,軟體卻根本不用這些,成本低得讓人髮指!

「打市場的時候,稍微少賺點沒有關係。」殷俊笑道,「等到兩三年之後,WIN3.0出來,我們不就可以趁機漲價了嗎?」

「哈哈,俊,你這個性格,我很喜歡!」比爾蓋茨馬上笑了起來。

轉過了這個彎兒,比爾蓋茨頓時也不糾結了。

現在便宜又不是以後便宜。

等到以後,我們完全可以用產品升級的理由,光明正大的漲價嘛!

關鍵是殷俊已經給比爾蓋茨畫了那麼大一塊餅,他當然是願意為了這個美好的未來拼一把啰!

……

「我說你能不能消停一點?」

辦公室裡面,聽到殷俊要組建電腦公司的唐舒璇,忍不住搖頭。

別人都是幾年、十幾年才想到一個主意,然後才開始慢慢的探索研究,最後成立公司。

殷俊倒好,奇思妙想一個接著一個。

唐舒璇聽了殷俊的電腦拼湊的想法,還真不覺得殷俊是在異想天開,而是真的很有想法,這麼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時間可等不了人。」殷俊道,「試著做一下吧,如果以後成功了,正好可以打入歐洲市場,然後接下來是亞洲市場。」

最後還有華國市場。

雖然華國市場開始得最慢,卻又後來居上,很快的超越了全球的任何一個國家。

也正是從電腦普及開始,華國才走上了一條彎道超車的道路。

電腦、軟體、網購、電子商務、5G……

這些完整的鏈條發展起來,按照殷俊在2020年看到的趨勢,恐怕都要不了50年,最多30年,便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

在合適的時間,把電腦引入華國內地,讓華國習慣開始發展電腦產業,就是殷俊最終的目的。

至於說在這些年買電腦掙錢什麼的,殷俊倒是沒有想過。

掙點歐美髮達國家的錢,倒是可以,華國那邊的話,還是算了吧。

這些年連吃飯都沒辦法完全保障,還談什麼電腦?

「可是現在的電腦價格不便宜啊。」唐舒璇的辦公室也有電腦,「一台IBM高性能的電腦得3000美金左右,如果換成了蘋果的,還得貴500美金上下。美國人的薪水才多少?普通人一個月充其量就是2000-3000美金而已。」

「一開始並不需要太多的訂單。」殷俊道,「我們最開始就需要做口碑,而且負責把微軟的WIN2.0系統給推廣出去。我覺得各個大學、私立中學,會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我們不賣市面上那種普通貨,要賣就賣有差異化配置的電腦,讓他們用得舒心!」

老實說,現在這個時代的電腦,在殷俊看來,完全就是廢物。

習慣了八核處理器的未來人,怎麼可能對那種簡陋到極致的8088晶元感興趣?

更別說現在的內存才區區的256K,硬碟也小得可憐!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硬體的限制,殷俊今年就可以給出WINDOWS95的經典創意和功能,讓微軟三年之內把它給開發出來。

但現在不行。

因為電腦產業是一個非常綜合化的東西。

你沒有更先進的處理器,沒有更大容量的內存,沒有更好的GPU圖像處理器,沒有更好的顯卡和音效卡……這些都沒有的話,就算是WINDOWS95開發出來,也根本沒辦法在電腦上運行。

即便是現在的WIN2.0,比起原來歷史上的85年的版本,也僅僅是在一些功能上面進步了一些,在處理性能上面,就是受制於硬體,沒辦法再提高。

所以殷俊都在琢磨著,自己要不要去和英特爾合作一下,督促他們開發更好的處理器,以便搭載和處理更多的設備?

「推薦給各個學校,倒是一個好主意。」

唐舒璇認真的思索著。

美國的學校產業非常發達,特別是私立學校,除非你非常有才華,否則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去讀。

無論小學、初中和高中,甚至是大學,這些私立學校的一大特徵就是有錢,特別有錢。

為了學校能更好的招納學生、出更多的人才,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捨得去花錢。

聘請最好的老師是一方面,在各種硬體設施的配備上面,也是如此。

只不過在如今的1983年,電腦仍舊是屬於很新鮮的事物,特別是之前沒有WIN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