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隱患

殷俊之所以要選擇免費公開萬維網,肯定不是有著多麼博大的情懷,像蒂姆一樣,要為全人類做貢獻。

就算要做好事,殷俊也只會為華國人做。

歐美的那幫子人,包括日本在內,欠華國的實在太多了。

賺他們的錢來幫助自己的國家脫離窮困,重新如漢唐盛世一樣的崛起,是殷俊最大的夢想。

但是殷俊並不能這麼做。

至少是在萬維網方面,殷俊不可以。

倒不是缺了蒂姆,殷俊做不好。

事實上殷俊完全可以申請了理論專利後,再自己聘請專家來做。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裡面的電子專家們,只要給予足夠的金錢和榮譽,他們會很樂意把超文本協議的鏈接和分享給做出來。

也就是萬維網了。

殷俊考慮得最多的,還是做大電腦行業這個盤子的事情。

在一個容量1000億美金的池子里撈錢爽,還是在一個容量數十萬億美金的池子里撈錢爽,這是顯而易見的差距。

白痴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而且把市場給做大了之後,殷俊並沒有因此失去了先機。

他可是來自於40年以後!

哪家公司能發展得好,哪家公司中途有什麼曲折,PC電腦之後,未來的電子產業應該向什麼方向發展……這些未來的軌跡,全都在殷俊的腦海里,一點都不曾忘記。

所以,把池子做到和前世一樣的大,甚至是更大,殷俊都不會有損失,反而會在裡面賺得更多。

既然能賺得更多,那麼現在的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利潤,殷俊就根本看不上眼了。

再舉個具體一點的例子。

他只要把蘋果、谷歌、非死不可、亞馬遜這四家公司抓在手裡,起碼能賺上萬億美金,這該有多爽?

為了未來更好的利益和前途,所以殷俊捨得。

他也願意捨得。

比爾蓋茨不知道,他也捨不得。

可惜的是,萬維網的專利都在殷俊手上,他只能是干著急,沒有半點辦法。

「比爾,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把整個兒的蛋糕做大,而不是眼下的這些利益。」殷俊都不願意給他多說,「至少微軟是第一個知道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開始開發自己的瀏覽器,做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這不是蘋果的方式么?」比爾蓋茨問道,「我們是免費的軟體平台,要這個幹什麼?」

「這個世界上,又不是只有我們的WIN2.0這種操作系統,如果不努力前進,讓所有人都習慣我們的系統、離不開我們的系統,憑什麼成為世界第一?」殷俊道,「別人在開發軟體,我們微軟也一樣的需要開發啊!要是圖形頁面上,全都是別人開發的程序,你有臉面嗎?」

「嗯,說的也是。」比爾蓋茨點了點頭,「我本來想著先把操作系統做好是第一要素,看來那些輔助的東西也必不可少啊!比如你說的基於萬維網的瀏覽器,如果做好了,它就是一個極好的黏性工具,可以讓許多用戶接受我們的WINDOWS系統。」

殷俊也是頜首道,「有了萬維網專利,相信很快就能做出來,到時候推銷的時候可以當成一個重點來宣傳。」

「我明白。」

比爾蓋茨顯得有些興奮。

在他心裡,多半又想到了自己會爭取到多少的訂單了吧。

說起來,微軟的WINDOWS系統售價,其實只是一個視窗操作系統的而已。

微軟在其它不少的產品,都是要收費的。

比如說著名的「WORD」,也就是文檔,這是要單獨購買,你才能用得上。

唯獨這個使用率最高的IE瀏覽器,微軟是不收費的。

原因就是在於蒂姆要求不能利用他的專利來賺錢,萬維網的本身絕對不允許收費。

林納斯以後的LINUX系統不收費,就是參照的自己偶像的做法。

因此安卓系統絕對不能收費。

但是聰明的公司,不會受挫於這些。

微軟的IE不會收費,但是它是捆綁著微軟的WINDOWS才能安裝的。

IE促進的WINDOWS的發展,而WINDOWS又反過來讓大家習慣了使用IE,這樣便很快的擊潰了單純靠一個瀏覽器過日子的網景公司。

要知道,網景公司市值最高的時候,可是超過了170億美金的!

它還只有一個瀏覽器而已。

微軟市值能有那麼高,IE的貢獻同樣是不小的,雖然它免費,可它的價值卻在整個微軟公司的市值上面,體現了出來。

前世的IE,可沒有這麼早出來,它是90年代中期才開發出來的。

那時候網景公司如日中天,佔據了市場90%的份額。

可問題在於,網景瀏覽器沒有自己的生態鏈支持,於是微軟在自己的WINDOWS上面加入了IE瀏覽器。

從此,默認安裝的IE瀏覽器,便成了所有WINDOWS系統使用者的首選。

網景公司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的衰敗了下去,最終十年時間不到,便徹底的退出了市場。

包括谷歌的安卓系統也同樣如此。

基於LINUX開發的手機系統可不僅僅只有安卓一家,但最後安卓卻擊潰了幾乎所有的對手,成為了手機系統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

除了蘋果IOS系統還能佔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之外,其餘的人都是安卓系統的使用者。

究其原因,在於谷歌強大的產品推銷能力,以及強大的研發能力。

一開始的安卓系統,照樣是沒有什麼公司使用。

但他們不停的研發,不停的升級,所以使用的公司越來越多,最終就創造了一個奇蹟。

到了安卓8代的時候,其實他們很多的功能和效率,比起蘋果IOS來,已經差得不多了,再發展幾代,說不定就會徹底的超越蘋果。

就好比當初的WINDOWS系統打敗蘋果系統一樣。

如果蘋果沒有更多的改變和進步,他們的前景可真是不妙。

開放性的和封閉性的,兩種產品模式和理念,從2020年開始,最多再過幾年的時間,便可以再次見到分曉。

依照殷俊的年齡,倒也是能看得到這一天。

收回了思緒。

少年平聲的對比爾蓋茨道,「比爾,你有考慮過一個問題沒有?日後的我們,和IBM,究竟是怎麼樣一個關係?」

「怎麼樣的關係?」比爾蓋茨訝然道,「很好的合作關係啊!他們有硬體,我們有軟體,互補互利,非常牢固啊!」

「可是,我們的視窗系統,只會在IBM上面運用嗎?」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電腦都能使用!」

「IBM想要通過我們,控制別的電腦公司,比如哪些軟體他們需要,我們就必須開發。哪些是他們不需要、但競爭公司想要,他們就阻止我們開發……這樣的要求,你能答應嗎?」

「當然不行!」

比爾蓋茨連連的否決了兩次,然後他就明白了殷俊的意思。

按照這樣的發展軌跡,微軟和IBM鬧翻是遲早的事情啊!

歷史上也是這樣的,IBM發現微軟有自立門戶的念頭之後,便用了上述的要求。

但比爾蓋茨頂住了強大的壓力,直接拒絕了。

同時被拒絕的還有惠普、康柏等著名電腦巨頭。

他們本來準備聯手封殺比爾蓋茨的,可是比爾蓋茨這個人有大運道。

微軟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正在迅猛發展的戴爾電腦公司。

戴爾電腦對許多華國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但如果說一下一家和他們一模一樣的國內電腦公司,你馬上就能明白。

國內的這家公司叫做聯想。

戴爾和聯想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公司。

簡單的來說,他們最主要的業務,就是購買各種市場上的硬體,自己組裝成電腦,然後掛上自己的牌子,就去出售了。

所有的零部件,包括操作系統,都不是他們自己的,他們跟十幾年前電腦城裡面的組裝機小商販,完全沒有差別,只不過是他們做得規模最大而已。

戴爾公司沒有任何的硬體方面的利益,所以他們和微軟公司不但沒有半點衝突,而且還因為微軟要給他們提供WINDOWS系統,才能賣給那些個人用戶們,於是反而成為了最親密的夥伴。

戴爾公司售賣電腦的速度和效率,比起IBM、蘋果等巨頭,可是要厲害多了。

他們不但在美國的成長速度驚人,而且迅即的把業務發展到了歐洲。

正是憑藉著戴爾公司的幫忙,微軟迅速的渡過了難關,樹立起了自己在操作系統行業裡面,獨一無二的霸主地位。

然後,才有了日系的索尼、N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