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來勢兇猛的《美國偶像》

為殷俊帶來光環的,可不僅僅是《比弗利山警探》這一部電影。

其實早在《比弗利山警探》上映前的一周,10月2號,也是星期五,就有一個綜藝節目,如殷俊所料一樣的獲得了成功。

這一天,《美國偶像》的第一期64強爭霸賽,便轟出了2200萬收視人數的驚人數字!

一個好的綜藝節目,能達到2000萬人,的確算是厲害,但也不會是獨一無二。

但正式播出的第一期,就能轟下2200萬收視人數的綜藝節目,縱觀全世界所有的綜藝節目,恐怕也只有《美國偶像》了。

當時全美的電視台和綜藝節目製作公司就嚇傻了。

結果等到《比弗利山警探》上映的這一天,也就是《美國偶像》第二期的時候,收視人數一口氣暴漲到了3300萬,直接漲了50%,連美國民眾自己都驚駭了,更別說這些電視台和製作公司了。

美國歷史上收視人數最多的一個綜藝節目,是在60年代出現過的,那時的收視人數是7450萬左右,從此之後,便再也沒有第二個綜藝節目能突破5000萬人的關口。

可是現在看《美國偶像》,這是分分鐘要破5000萬收視人數的節奏啊!

不管它是不是能最後突破7450萬這個天塹,但是5000萬的收視人數這個目標,在如今的所有人看來,都完全不是問題。

特別是等到第三期播出過後,也就是32強誕生之後,收視率一口氣達到了4700萬,這個5000萬收視人數的猜測,終於完全沒有人質疑了。

既然是馬上就要又迎來一個破天荒的5000萬收視人數的神級綜藝節目,全美國的新聞媒體,也不管是友好的,還是敵對的,都開始熱情高漲的分析起來。

「又是一個經典!又是一個收視率爆棚的策劃!天才少年,名不虛傳!」——ABC新聞評論節目。

「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書籍……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做得這麼好,做得這麼出類拔萃!他還能創造出什麼樣的奇蹟?我們非常的期待!」——《紐約時報》。

「在他的面前,所謂的好萊塢巨頭、電視行業霸主,全都不算什麼!因為他可以用自己的實力告訴大家,拼能力,你們誰都不是我的對手!」——《洛杉磯日報》。

「為什麼Jun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我們將做一系列的追蹤報道,為您揭開這位天才少年的神秘面紗!」——《華盛頓郵報》。

「作為一個資深的媒體人,我只想說,美國的新聞娛樂從業者們,請注意,狼來了!!」——NBC著名主持人凱盛·多蘭。

「讓我們期待殷俊下一個策劃是什麼。我覺得恐怕他會插手體育方面了,文體不分家嘛!作為狂熱的橄欖球球迷,我希望他能挑中一隻弱隊,然後一路帶著他們連霸,哈哈哈……」——著名體育解說員納米藤森。

「……」

當然了,紅的不僅僅是《美國偶像》這個節目,和《香江偶像》一樣,三位評委一樣的爆紅。

無論是隨時一臉嫌棄、讓人想要打他的萊昂納爾,還是老實厚道的約翰丹佛,或者是溫柔大方,最得選手喜愛的鄧莉君,都以他們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氣質,吸引了各種類型的觀眾的眼光。

根據一項調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觀眾,喜歡看《美國偶像》的原因,就是要看三位評委的點評。

講真,這些傻大粗的美國佬,什麼時候見過這麼精彩紛呈的撕比大戰?

他們都習慣了直來直往,忽然見到這麼精彩紛呈的評委吵鬧和別具一格的點評,彷彿覺得眼前新打開了一扇門一樣,看起來自然就帶勁兒。

美國人玩起來,比華國人絕對要放得開。

萊昂納爾比黃老邪都還早一點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作為三人裡面,名氣最小的一個,萊昂納爾本來是有點受寵若驚的,也有點謹小慎微的,可練習了幾次節目組規定的風格之後,他驀的就感悟了出來,這樣的萬人憎恨的模式,完全就是出位的最好辦法啊!

因此在第一期的64強賽正式直播中,萊昂納爾一鳴驚人,靠著自己的毒舌,成功的罵哭了3個,趕走了2個,從此直接走上了綜藝評委的巔峰。

美國人雖然包容心很強,但是看到萊昂納爾這麼一副挨打樣的傢伙,還是有無數人忍不住打電話去迪斯尼公司,投訴這傢伙太過於囂張,希望節目組能換人。

但萊昂納爾就是殷俊親自選出來的評委,怎麼可能更換?

於是在第二期節目中,萊昂納爾直接懟上了那些打電話來的觀眾,時不時的就冷嘲熱諷一句,弄得投訴的電話更多。

這些事情,經過媒體報道出來之後,反而是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去觀看《美國偶像》,他們也想看看這個被萬人憎恨的傢伙,到底有多麼的可惡。

一個綜藝節目,只要你能這麼的吸引注意力,便已經是成功了。

更別說,其實另外兩位評委,也是不遜色於萊昂納爾的存在。

是。

在引人注意方面,萊昂納爾肯定是最厲害的,而且人氣是最高的。

但是在專業的方面,約翰丹佛絕對甩萊昂納爾幾條街,而且人家能從音色、音準、唱功等方面認真的分析,讓每個失敗者和成功者,都能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美國偶像》的公正性。

許多專業人員在表示,如果說萊昂納爾是《美國偶像》的推進器的話,那麼約翰丹佛就是保證《美國偶像》能越走越遠的擎天之柱,絕對是少不了。

最後的一個鄧莉君,雖然是華國人,不過她卻是在美國成名,一首《手拉手》,讓所有美國人都把她視為自己人。

再加上之前格萊美的不公正待遇,很多人對鄧莉君也有同情之心。

這一次鄧莉君當《美國偶像》的評委,她是唯一一個連續參加兩次《xx偶像》節目的評委,經驗也是最豐富的。

所以從第一期開始,她的表現便最穩當,該大氣的時候大氣,該在約翰丹佛和萊昂納爾之中調和的就調和,該認真堅持的就堅持。

這樣獨立、堅強、有自信的女性,恰好就是美國人最為欣賞的。

另外,鄧莉君也是三個評委之中唯一的女性,不少的女觀眾自然最關注的是她。

別看天后姐姐錄製完畢了歌曲,現在在積極的準備備孕了,她也沒有多吃什麼補藥,讓自己長胖。

反而是因為大量的運動,以及積極的調養,使得鄧莉君的身材變得很好,臉蛋兒也瘦了一些。

她本來就不胖,於是殷俊找來的好幾位時裝大師,便變著法兒的給鄧莉君搭配衣服和裝飾,如今三期節目過去了,她每一期的從頭到腳,都沒有一個重複的服飾。

鄧莉君在《美國偶像》的設定,就是一位知心的大姐姐。

遇到選手們有些卡殼的時候,她會上前去給他們鼓勵,比如擁抱啊,幫忙起調啊,或者是和音啊等等,等她上台的時候,大家便能看到最新潮的服裝搭配。

時尚的女人,自然也很吸引眼球。

即便是鄧莉君的長相,並不符合美國人的審美觀,他們更喜歡呂燕、大表姐之類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欣賞鄧莉君的潮流打扮。

故而,這又成為了《美國偶像》上面,又一個吸引眼球的利器。

如此的仔細數一數,且不說《美國偶像》的內容,光是這些輔助的場外因素,便已經足以撐起1000-2000萬的收視人數基數了。

再回到《美國偶像》上來。

殷俊寫《美國偶像》的策劃的時候,自然不會和香江的一樣。

兩個地方的文化和面積、人口等等,都不一樣,那麼肯定不能直接照搬。

但是呢,事實上《美國偶像》比《香江偶像》要好策劃得多。

原因很簡單,因為殷俊最經常看的就是《美國偶像》,對《美國偶像》是非常的熟悉,《香江偶像》的模板,就是原版的《美國偶像》。

2003年的《美國偶像》和現在1981年的《美國偶像》,會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但內涵還是一樣的。

甚至可以說,1981年版本的《美國偶像》,在各種尺度上面,還能比2003年版本的要大膽一些,因為剛剛過去的70年代,可是美國年輕男女最瘋狂的時代,這股子風潮到了80年代,都還在殘留著。

所以,殷俊直接又增加了一點別的綜藝節目的要素進去,讓它看起來就和別的節目不一樣,又好看又好玩又能讓人覺得有意思,與眾不同。

事實上,《美國偶像》的選秀方法和表達形式,從海選開始,便讓人耳目一新。

以前選擇歌手,都是歌手們自己去唱片公司面試彈唱,或者寄出自己的DEMO小樣,唱片公司看中了,便會叫歌手去進行下一輪的面試或者談判。

你能不能成功成為一個歌手,需要付出一些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