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8章 四月好風光(中)

聯想著滿屋子的演員都在捧著歷史書看,他忽然想起個事情,「那個……小花到了嗎?」

圖平森頓時有點尷尬,「不好意思,李哥,她去留學了,剛走。」

李瀚祥聞言一皺眉,「這可怎麼辦啊!」

兩人說的小花,是兩年前的一部轟動非常大的電影中的女主角。

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小花,女主角名字也叫小花,扮演她的人叫做程沖,當時只是一個18歲的小姑娘,但也憑藉著這部電影,獲得了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

獲獎的時候,她才19歲。

就在大家都以為她將要前程無量的時候,這個女孩子卻希望到國外去看一看,讀讀書,充實一下自己,徹底的放棄了自己在國內蒸蒸日上的事業。

所以,這位百花獎女主角,直接就便宜了她的那位配角,也就是劉阿姨。

如果程沖還在國內,80年代應該都是屬於她的。

但就因為她不在,劉小慶又非常的努力,各方面條件又突出,所以就順勢的接棒上去,成為了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女演員。

80年代劉小慶。

90年代鞏莉。

00年代章紫怡。

這就是華國這麼幾十年來,影響力最大的三位女演員。

不管你喜不喜歡,覺得她們配不配,但是無論國內國外,她們的成就和演技,都是公認的。

李瀚祥也是看了《小花》,覺得程沖這位女演員非常的有韻味,年齡不大,但演技很好,長得又非常大氣,正好適合在避暑山莊裡面,臨危受命的年輕慈禧。

他以為自己這麼一個大導演,得到了上面的允許和積極配合,找程衝來,應該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沒想到居然這位演員如此有脾氣,居然放棄一切去留學了?

李瀚祥想不通的事情,其實是這個年代屢屢發生的。

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國內一切的都是落後的,他們要在全世界的中心去尋求自己的夢想,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因此,拋下現在的一切,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了。

當然這事兒要是40年之後再看,誰出去誰就是傻子。

時代不一樣,背景不一樣,觀念自然也是不同的啊。

「不僅僅是她,我們這邊好多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各個行業的都有,都一窩蜂的出去留學了。」圖平森解釋了一下現在的背景,順便推薦了自己找的新人「不過,好演員也不是沒有的。您看,《小花》裡面的那位翠姑怎麼樣?那臉蛋兒長得宛如滿月,丹鳳眼很是好看,比程衝要貴氣許多。」

李瀚祥喜歡看內地的電影,因為他能看得出來,雖然這個年代內地的電影非常簡陋,但是裡面蘊藏著的樸素情感,以及電影含蓄之中卻又表達清楚的細節,都讓人著迷。

《小花》他就看了不下四五遍。

他喜歡程沖,同樣也看得上裡面的劉小慶。

原因不僅僅如同圖平森說的那樣,更因為劉小慶演戲有一股子氣場在裡面。

這樣的女演員,如果調教得好的話,未嘗不能在未來的影壇佔據一個位置——這裡他認為的影壇,是國際的影壇,至少是全亞洲的。

可是就《火燒圓明園》來說,他始終覺得還是程沖合適。

原因不是其它的,最重要的是年齡。

劉小慶是1951年出生的,今年都30歲了。

而程沖是1961年的,比她小十歲。

這個年齡,最適合當年26歲的慈禧。

然而,現在程沖走都走了,李瀚祥覺得,未嘗不可以讓劉小慶來試一試。

如果劉小慶合適,那麼她就可以演。

不合適的話,李瀚祥有點想在寶島去找潘瑩紫來演。

「好吧,那就讓她試一試,走一走。」思慮過處,李瀚祥這麼下了決定。

「好的!」

圖平森鬆了一口氣。

這下子妥當了。

「男主角的話,第一部的咸豐,您看用唐幗強怎麼樣?或者是遲自強?」圖平森又接著問起了第二號的人物。

唐幗強,後世的大家都知道,瀟洒倜儻的諸葛亮,後來的皇帝專業戶。

但其實在80年代早期,還有一個人,是和他相提並論的,兩人號稱80年代兩大小白臉。

甚至於這個人比唐幗強還要出名,還要帥氣。

他叫遲自強。

嗯,對,就是唱《鐵窗淚》的那一位。

遲自強年少成名,但是運氣不大好……或者說是他太年輕,把持不住,又正好撞上了那幾年的事情,所以直接進去了,整個兒的演藝生涯毀於一旦。

唐幗強不一樣,他聰明,而且比較的內斂和低調,成名了之後並沒有得意忘形,所以磨練這麼十幾二十年,已經成為了內地演員演技派的代表之一。

雖然比不上內地五朵金花——葛悠、陳道民、陳寶幗、張幗立、張灃毅,但是絕對也是大牌。

現在嘛,29歲的唐幗強也是很積極的在出演電影,忙著自己的工作,非常的勤奮。

遲自強就要稍微差一些了,這位現在一天到晚出入於玩樂的場所,要不就是進入一群上流社會的子弟們的趴體,開心得不得了。

圖平森自然有自己的私心。

男主角李瀚祥從來沒有問過他,但他還是已經準備好了。

在內地的這群電影人和文化單位的心中,最好所有的演員都是內地人。

可是李瀚祥想也不想的拒絕了,「不行,這部電影是俊少投資的,他肯定希望能在香江和亞洲其它地方上映,一定要找一個香江的男主角,這樣才能平衡。」

李瀚祥明白,殷俊投入的這1000萬甚至更多的美金,想要在內地回本,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你且不說內地電影院的那些貓膩,就說是內地電影院能把票房給你算規整了,你怎麼拿走?

拿一堆在香江沒有用的人民幣回去?

一部電影,始終不能只追求藝術,還要追求投資回報,只有在這兩個方面取得了平衡,那麼電影事業才能持續下去。

這是他李瀚祥從影幾十年來,通過一場場慘痛的教訓,總結出來的真理。

因此,《火燒圓明園》乃至整個《慈禧傳》的回本和賺錢,都要靠香江和亞洲市場。

起碼也要做到不虧本,他才有臉面對對他充滿了信任和知遇之恩的殷俊,才對得起這麼關心他身體的殷俊。

圖平森見到李瀚祥想也不想的拒絕,心裡就有了數,這大概就是李瀚祥的底線了。

但是呢,他對於李瀚祥提起的這個人很感興趣。

殷俊。

這個三年之前游泳到了香江的年輕人,白手起家,用自己天資卓越的能力,如今在香江已經打造出了一個據說有幾十億港幣的龐大商業集團,真是太了不起了!

當然了,作為文化人,他更驚嘆的是殷俊在電影和電視劇上的能力。

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人才曉得,能寫出一個好的本子,有多麼的困難。

一個30-50歲之間、創作力巔峰的編劇,起碼要用一年的時間,才能磨出一個本子來。

所謂的磨,是指構思、寫作、修改、定稿,反反覆復,足以讓人頭疼不已。

但殷俊不一樣。

他從內地去香江三年左右,已經前前後後寫出了30個以上的本子,電影和電視劇本都有。

平均一年十個劇本以上,差不多一個多月就得寫一個。

這樣的速度,簡直是聞所未聞。

可是最讓人驚駭的,並不是他寫劇本的速度,而是他寫劇本的質量!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殷俊的劇本都是票房和收視率的最大保證。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香江電影電視圈,這麼的打遍亞洲無敵手,殷俊至少要佔據一半的功勞!

這可就是真正的了不起啊!

從古至今,還沒有見過哪個寫劇本的人,能有如此妖孽的。

難怪香江人要稱呼他為「香江開埠以來最偉大的天才」,這個「天才」稱號,絕對的當之無愧。

要說殷俊在香江風光也就罷了,殷俊在香江風光的同時,和內地的文化界,還是有著很很深的瓜葛。

比如說,他拿出來600萬美金創立的「藝術發展基金」,這就是對內地文化界的一個貢獻。

根據圖平森所知道的,去年就已經有上百個作家、編劇、導演,得到了基金會的獎勵,大大的緩解了他們的壓力。

更別說殷俊在香江創立的《麒麟周刊》,不知道挖了多少的兩大美術學院的學生,讓這兩個大學的美術系和動畫系,儼然成了最香的香饃饃——只要你有能力、表現得好,那麼就有可能去香江上班,領香江的工資,你說厲害不厲害?!

像是殷俊這種在香江發達了,然後還不忘自己內地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