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9章 傳說中的換地權益書

香江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當然不可能是只有這一個區域發展,而是會一個地方發展之後,再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比如上面所說的尖沙咀發展之後,帶動著尖東地區火爆起來,就是同樣的道理。

從房地產價格來說,也就是尖沙咀的房地產先漲價,然後帶動著尖東的房地產也漲價,再帶動更遠的地方漲價……於是到了最後,香江大部分的區域都會跟著漲價。

特別是現在的偏遠區域,即使是沒有中心區域漲價得多,但一個個新市鎮建造好了之後,可是也會暴漲許多的。

關鍵在於這些現在的鄉村區域,土地價格便宜啊!

故而買下來,囤地幾年,肯定就能有更大的升值潛力。

這裡所說的偏遠區域,最主要指的就是新界這一塊兒。

在60年代,政府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始了對新界的開發,開始建立起了新市鎮。

因為這裡的地勢非常好,又靠近油尖旺區域,香江島那邊的發展已經到了極致,沒辦法再開拓新的大片可以居住的區域了,所以新界就是香江想要大力發展的第一區域。

新界其實在現在來說,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區域,大部分區域住的都是農民,根本沒有多少城市人願意去那裡居住的。

政府在這裡建造的新市鎮,多半是以公屋、基礎建設、學校、商場、醫院……等等為主。

在目前階段,也只有公屋這樣的東西,才會吸引許多窮人過來居住了。

通常來說,公屋的租金只有同等區域市場上出租房子的20%左右的租金。

新界的房租就更加低了。

按照殷俊之前和魏小范、章嬸租住的那套屋子來算,如果換到了九龍的公共屋邨來租住,同樣的租金,每個人可以租到一套40平米的房子。

這對於單身漢來說,可能沒有什麼,但對於一家三口人來說,就是一筆很不小的開支節省了!

有了這群窮人們的居住,才會給新市鎮帶來生機,才會有機會慢慢的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區域。

然後這麼五六個、七八個散布在幾平方公里的新市鎮再用公路等鏈接起來,就又成了一個大片都市區域。

接下來的開發,便可以依託這個區域向四周擴展了。

只不過,香江政府想得很好,但實現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

新界這邊實在是太偏遠了,就算是有人願意來這邊居住,也都需要往油尖旺去上班,甚至走得更遠的港島區上班。

這樣一來,工作去上班實在是太辛苦了,一天起碼有五六個小時奔波在上班下班的途中,普通人都難以忍受,還不如貴點住上班的附近,然後多點時間睡眠,這樣工作起來也會有精神。

所以現在新界的新市鎮,基本上都沒有達到預期,在城裡擁擠不堪的時候,這裡的公屋申請人數居然還一直不夠,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但是,殷俊知道,這一切都是只是暫時現象。

隨著地鐵的不斷開通,只要地鐵能到新界來,那麼從新界坐地鐵,最多轉一道車就能抵達公司上班,時間花費肯定不超過1個小時,這樣的生活和工作距離差,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來回兩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完全在任何的上班族的容忍範圍之內。

能快捷的上班,而房屋的租金卻只有私屋出租的20%,只要不是白痴的人都知道該選擇惡言的地方!

這麼一來,新界的公共屋邨就自然成了搶手的香饃饃,申請人數肯定會爆棚!

只要有人居住了,那麼這一區域的商業發展就能繼續下去,就能形成一個成熟的商業區域。

接下來,私人屋苑就也可以在這個區域修建,賺取這些努力賺錢想要改善生活的民眾們的錢了。

普通人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就是在於他們對於未來的眼光不同。

普通人只能看到今天的事情,而成功者能看到明天甚至是更遠的事情。

越是有能力的人,他們看到的就越遠,這樣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更大,創造的成就也就更大。

比如說香江的這群華人地產商們,早在70年代初,就看到了這個發展的趨勢,於是他們都紛紛開始了一些布局。

這個布局,就是傳說中的「乙種換地權益書」。

1959年的時候,因為連降大雨,大水沖毀了新界元朗的許多河道,政府想要徵收農田來修河道。

可政府征地是要有很麻煩的手續的,包括了土地的購買、賠償等等,沒有三五個月沒辦法弄下來。

為了儘快完成河道修復任務,政府幹脆就給農民們發了一封信,說我們今天佔用你一塊土地,以後我們就賠你一塊更好的土地。

然後,政府就給了農民一張土地換地權益書,這就是最初的換地權益書的由來。

後來政府在新界徵用土地的時候,就逐漸都開始了這樣的方式。

土地所有人在同意了政府的征地之後,政府就發給他們甲種換地權益書作為憑據,等到政府那邊的手續辦好了之後,甲種換地權益書就會進一步生效,調換成為乙種換地權益書。

這時候的乙種換地權益書,就是可以拿來要求政府給自己一塊土地的憑證了。

比如說,政府在新界有一塊土地要賣,但是你恰好有這麼大面積的乙種換地權益書,那你就可以去手裡的乙種換地權益書跟政府申請,這塊土地你就別賣了,直接補償給我吧!

政府一看這的確是自己發下來的換地憑據,那肯定就會認賬,任憑別的開發商怎麼垂涎這塊土地,怎麼出高價,那都是要優先給乙種換地權益書的持有人的——這一點,在政府方面是默認的規矩,輕易不能打破,否則以後誰敢相信你?是你說了以後還我一塊更好的土地的,我現在來拿了,你卻不認賬了?

可是!

通常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一般情況下,徵收農用地與批租建設用地的兌換比例是5:2;徵用的建築用地的話,賠償自然是1:1。

也就是說,政府徵收農民5000平方呎的農業用地,那麼給他的可以做建築用地的乙種換地權益書就是2000方呎。

政府想要拍賣的土地,動輒幾萬方呎起,十幾萬方呎都不在話下,哪個農民手裡有那麼多的乙種換地權益書?

根本不可能嘛!

可是一個農民的不行,我十個農民的、一百個農民的、一千個農民的乙種換地權益書應該就行了吧?

因此,許多地產商就想到了這一塊兒,從70年代開始就有房地產商不斷的購買起了乙種換地權益書,特別是在80年代初的房地產火爆開始,更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就花更大的手筆,收起了農民們手裡的乙種換地權益書。

有些報告說起,70年代初的時候,幾大地產公司就大規模瘋狂的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

這個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首先第一個,70年代,所謂的新鴻基、恆基兆業、南豐地產等等公司,根本還才剛剛發展起來呢,就幾千萬、一兩億的價值,可用現金根本不多,你來跟我解釋一下,這麼點錢拿去購買,稱得上叫做「瘋狂」和「大規模」的收購嗎?

況且,由於乙種換地權益書只是在新界發出的,也只能在新界使用,所以就算有人想到過這個事情,但是70年代初,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九龍、中環、上環等等區域,那麼多便宜的土地等待開發,我來你新界囤地幹什麼?

完全的浪費資源和浪費精力!

也就是在這兩年,當市區的房價越來越貴,房地產商人們手裡的錢財越來越多之後,他們才開始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乙種換地權益書上面,才開始了陸陸續續的收購。

其中最厲害最堅定的就是李照基李四叔。

恆基兆業作為地產四大家之中,發家最晚的公司,但卻後來居上,李照基憑藉著恆基兆業直接排名香江富豪榜第二,原因有兩個。

一是在市區一層一層的收購老舊房子的產權,累計起來完整收購之後,就拆遷這棟大樓,重新修建更高更好的大樓。

為了干好這個事情,李照基專門派人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華人聚居區去收購他們的房產,因為那些人基本上都不回香江了,遇到有價錢合適的也就賣了——他們不大了解香江日新月異的環境,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比市場價格低。

李照基因此累計了大量的房產證,到時候是自己修建還是賣給政府的拆遷,他都能大賺一筆。

二就是在新界大肆囤積乙種換地權益書了,恆基兆業在新界的發展是房地產四大家第一的,往往他們能拿到最好的土地,原因就在於這個乙種換地權益書的優先權上面。

只不過,李照基的恆基兆業要等到差不多2年之後才上市,而等到那個時候,李照基才會加大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的力度。

由此也可以明白,其實在19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