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宣旨官

郡守府的後花園之中,並排擺著兩排矮桌,桌子上放著鮮果珍饈,美味佳肴。

李倓高坐上首,左手其次是李鈺,李滄海,狄晴,和楊世誠。

另外一邊則坐著伏見裕仁、柯南,鐵統領,以及康旭等人。

楊世誠端起酒杯,道:「倭寇橫行江南道十餘年,今日總算是將其清剿,楊某替江南道的百姓,敬諸位一杯,請!」

眾人聞言,紛紛端起酒杯,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

楊世誠喝完之後,拿起酒壺,又倒滿了一杯,說道:「此番能夠大獲全勝,全賴李大人運籌帷幄,李大人,我替江南道的百姓,再敬您一杯。您可一定要滿飲此杯啊!」

「不錯,不錯。若是沒有先生的神機妙算,想將倭寇一網打盡,談何容易?我建議,大家一起敬先生一杯!」李鈺也頗為興奮,他端起酒杯緊隨其後地道。

李滄海笑了笑道:「王爺和楊大人言重了,我之前就說過,能有此戰果,皆是眾位齊心協力之結果。依我之見,眾位都是功臣,功勞沒有大小之分。這樣你敬我,我敬你,文縐縐地倒讓人喝不痛快。今日這慶功宴就是讓大家痛快的,又何必說那麼多客套話,大家喝的盡興就是!」

李倓點了點頭,說道:「滄海所言甚是,諸位就不用遵守什麼繁文縟節了,共同舉杯,今日就喝他個痛快!」

「好!喝個痛快!」眾人心情似乎很好,紛紛呼應道。

很快,眾人開始觥籌交錯起來。

楊世誠找來了揚州城最好的舞姬,為眾人起舞。

花園之中頓時響起歡聲笑語,李鈺喝的多了,竟伴著酒意,擊築而歌。

雖然他那歌聲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但眾人卻都聽的津津有味。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這是詩仙李白所寫的《俠客行》,洋洋洒洒的百餘字,卻是令人熱血沸騰。

眾人手持酒杯,倒是確實有幾分『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意境。

李滄海很享受這種感覺,在他看來,俠客不分江湖還是朝堂,也不分貴賤老幼,只要一心為民,所為正義,便可堪稱俠客。

眼前這些人,有的武功高強,有的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們在大義跟前,卻沒有任何人含糊。

在面對兇殘成性的倭寇之時,也沒有一個人退縮。

沒有他們,李滄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李滄海對他們每個人都極為敬重。

正當眾人觥籌交錯之際,忽然一名衙役跑了過來。

「大人,衙門外有洛陽來的宣旨官求見!」那衙役躬身稟報道。

楊世誠有些奇怪,他疑惑地看向李滄海。

李滄海放下酒杯,說道:「洛陽城的宣旨官前來,想必是有重要之事,讓他進來說話。」

衙役領命離開之後,楊世誠揮手讓舞姬退下,眾人頓時陷入驚訝之中。

「楊大人,怎麼把舞姬都給趕跑了啊?」李鈺打著酒嗝,醉醺醺地問道。

「王爺,洛陽宣旨官來了。」楊世誠回道。

李鈺滿不在乎的揮了揮手,道:「宣旨官而已,他……他來便來了,區區一個宣旨官,難道還要本王去迎接他不成?……嗝。」

李倓眉頭微皺,也不去看李鈺,轉身向李滄海道:「滄海,你覺得宣旨官前來,所為何事?」

李滄海搖了搖頭,道:「這個不知。」

說話間,衙役帶著宣旨官來到了花園。

那宣旨官見到眾人,立即行禮道:「王爺,諸位大人,下官奉聖命前來給諸位宣達聖旨。」

眾人聞言,紛紛跪倒在地。

那宣旨官從身上背著的筒子之中,取出一道聖旨,展開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東瀛小國攻打新羅,妄圖中原,戰事緊急,特封李滄海為東征大元帥,率兵五萬會同新羅大軍,迎戰東瀛。欽此!」

眾人聞言,頓時吃驚不已。

「臣李滄海接旨!」李滄海眉頭緊皺,起身將聖旨接在了手中。

李倓眉頭緊皺,對那宣旨官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那宣旨官對李倓行了一禮,說道:「王爺有所不知,聖上如今尚在洛陽,尚未返回長安。前幾日,幾名新羅使臣來到洛陽,對聖上說東瀛出兵攻打新羅,如今東瀛賊寇勢如破竹,已經攻佔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城池,正往新羅而去。新羅自知國勢甚微,不是倭寇對手,是以才日夜兼程,前來求聖上發兵救援。」

伏見裕仁聽聞,他和柯南對視了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難以置信之色。

「什麼?難道藤原廣嗣已經統一了東瀛不成?」伏見裕仁失聲叫道。

那宣旨官說道:「這倒沒有,聽新羅的使臣所說,除了京都等幾處城池之外,藤原廣嗣已經佔領了東瀛五分之四的領土。所以,這次藤原廣嗣投入了十二萬人馬攻打新羅。」

「十二萬?這足有東瀛總兵力的半數之多!沒想到藤原廣嗣的動作竟如此之快,難道,他真的想吞下大唐九州不成?」得知東瀛京畿重地尚且安全,伏見裕仁鬆了口氣,但他依舊感到有些驚愕。

「不僅如此,東瀛還和百濟聯軍,雙方兵力加起來共有二十餘萬人,兵分兩路進攻新羅。軍情緊急,聖上有命,旨到奉行。」那宣旨官說道。

眾人的臉色頓時凝重了起來,百濟竟然和東瀛聯軍,而且雙方加起來的人數已有二十餘萬,可皇帝卻只給李滄海派了五萬人馬,這著實令人有些疑惑。

就聽李倓沉聲問道:「朝中如此之多的武將,為何要讓滄海領兵抗倭?」

那宣旨官道:「回王爺話,這個下官不知。不過,我聽說似乎是楊相所提議,說李大人在揚州剷除了為禍沿海十餘年的倭寇之患,精通兵法謀略,是抵禦東瀛的最佳人選。」

「可就算是讓滄海去帶兵打仗,也不能只給五萬兵馬啊?」狄晴皺著鼻子,不悅地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