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是不見

太宗邵廉膝下活到成年兒子有七個,一個在邵廉造反時陷於前朝領地沒來得及逃跑,被人殺死祭旗,兩個死於征戰,到立國時剩下四個:邵英、湘王、晉王、熹王。〈晉王表面上醉生夢死,暗地裡支持同母兄長邵英,熹王則是真正的醉生夢死,任事不管。邵英與湘王都有意皇位,明裡暗裡爭得厲害。

按說只要皇帝不糊塗,決定東宮歸屬的根本要素就應是皇子的資質,身為開國皇帝,邵廉的頭腦是夠用的,自然也會好好比較邵英與湘王的優劣。然而實事求是地講,邵英與湘王在個人能力上相差無幾,文韜武略都拿得出手,在朝堂上的勢力也相差無幾,這就難以選擇了。

邵廉不是沒有想過暫時擱置這個問題,等日後兩個兒子分出上下後再來決定。大臣們不幹了,皇子相爭,大臣們都被卷進去。就如沈淳對沈栗說的,有些位置上的大臣,就是想要獨善其身都不可能。站了隊,是一方敵一方友;不站隊,兩邊都嫌你礙事。邵廉遲遲不決定東宮歸屬,大臣們天天為各自的主子掐架。

當時的閣老們紛紛隱晦地向邵廉諫言,早立東宮,分上下明尊卑,自然就一方日強而一方收斂,兩個皇子的距離被漸漸拉開,日後皇位更替時會更穩定。您不選出繼承人,兩個皇子就會繼續毫無止境地擴展自己的勢力。日後萬一皇帝不幸,沒能及時決定繼承人,兩個皇子的勢力差不多又誰也不服誰,大臣們也不知分不出哪個是正統,這不是要分裂的預兆嗎?

邵廉雖然覺得大臣說的晦氣,卻也覺得這些話有些道理,天天上朝看著底下為太子之位大吵也實在讓人心煩。

既然從個人身上比不出來,那就只能衡量其他方面了。邵英是嫡長子,可惜先皇后去的太早,娶的又是商女,好在有沈貴妃和晉王暗暗支持;湘王不是嫡子,但他的生母是邵廉一朝數一數二的寵妃,湘王的脾性也比溫和邵英更顯果敢,更得邵廉喜歡。從這些方面比,也是各有優劣,分不出勝負。

於是邵廉想到了「看皇孫」。要不說邵英與湘王差別不大呢,兩個人連劣勢都差不多。湘王生下一溜兒女兒,邵英更倒霉,頭兩個孩子不但是女兒,而且沒能養住。兩人都還沒生下嫡子。

大約就是宿敵的命運,邵英與湘王的皇子妃相繼傳出有孕的消息。這次整個朝廷的注意力都在兩個皇子妃的肚皮上。

邵英之妻先有孕,湘王自然希望這是個女胎。然而是個男孩,也就是如今的太子。邵廉見到了皇孫,東宮的位置確定了。

若只是如此,湘王大約也就認了自己沒有做皇帝的命。然而五個月之後,湘王世子出生了。

盼了那麼久的兒子在湘王失敗之後才來姍姍來遲,湘王覺得,哪怕生下的是個女孩,自己都不會這樣惱怒。這個嫡長子來的,簡直就是嘲諷!

湘王很鬱悶,找老爹哭了一場,得到了可以保留自己侍衛隊的允諾。

邵英不能對父皇這個決定提出異議,但心下憂慮,讓湘王保有武力無疑會讓自己很困擾。找來謀士商議對策,有人給他分析:您現在得了東宮之位,聖上此舉是出於擔心日後您會與湘王找後賬。所以您現在應該表現出對湘王寬容親和,教聖上知道您會善待兄弟。

邵英採納了這個意見,讓湘王糟心的是,邵英表現親和的方式,是為湘王的嫡長子請封世子!

邵英和邵廉都覺得這是個好提議。這時幼兒死亡率高,所以很多人都是選擇在孩子確實養住了、長大了之後再請封。邵英這個舉動確實是出於善意,孩子被封為世子,一是可以顯出對湘王的重視,二是……如果孩子不幸年幼夭折,可以以世子的地位下葬,享受供奉。

湘王:「……」

邵英這份好意,湘王是哭著咽下去的。

自己討厭的兒子成了世子,還是自己的對頭提議加封的,還能更糟心嗎?

雖然不至於下手害死親子,但湘王幾乎視這個兒子如無物,連王妃都受到牽連,再不得湘王寵愛。

湘王世子偏偏又有些「招弟」的命,自他出生後,庶弟一個個蹦出來,沒了絕嗣之憂,湘王便徹底不理世子了。

在親父忽視、庶弟欺負下長大的世子,自然會養成畏縮軟弱的脾性。

沈栗笑道:「若非當年皇上為其請封,湘王肯定不會立他為世子,湘王世子有怎麼會對皇上和太子有敵意呢?」

太子愕然良久,忽然失笑,悄聲問道:「當年……父皇果是好意?」

沈栗眨眨眼,笑道:「聽說此舉頗得先帝讚賞,自然是好意。」

太子搖搖頭,不再追問,點評道:「若非被封為世子,只怕吾這個堂弟的日子要更難過。」

沈栗點頭:「臣等去迎接世子時,現溫長史等人根本沒有詢問世子決定的習慣。他們習慣於替世子做主,或是世子聽他們的話。」

太子默然良久,忽問:「若是當年先出生的是堂弟……」

沈栗立即道:「皇上得帝位乃是天命所授,何來『若是』?」

太子愣了愣,點頭道:「是吾失言。」

一子定皇位,雖是事實,卻不是能拿到檯面上的理由。當年封邵英為太子的聖旨,把邵英從頭誇到腳,也沒有半個字提到他會生兒子——這算什麼理由?

再者,皇帝已經是皇帝,太子也已經是太子,做這樣的假設,不過是讓自己勞神而已。

湘王世子的到來,如投石入水,在景陽掀起一陣波瀾。

晉王父子一向對湘王府沒有好感,既然湘王世子如今還在宮內,自家還是不要打擾為好。

二皇子眼前一亮,覺得這是個表現自己的好機會。

大臣們保持觀望,要看著皇帝臉色行事,然而皇帝一廂善待湘王世子,一廂又不肯理湘王府屬臣,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屬臣門照顧不周,所以在為世子出氣?

何密與何宿商議半宿,決定要更加收斂。當年自家支持湘王的舊事大約還在被皇帝記恨,此時再被覺他們與湘王府有瓜葛,豈非自找麻煩?

越怕麻煩越來麻煩,溫率頭昏腦漲地在景陽撞了十來天,找到了何府門上。

溫率來景陽是有任務的,除了送世子過來做質子,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向朝廷訴苦、辯白,讓朝臣們知道湘州有多麼的不容易,湘王又是多麼的辛苦。總之,要打消朝廷對湘州的戒心。

這並不是一見容易的事,溫率一路上都在思索,要如何向皇帝陳情,皇帝會問什麼,自己要如何對答。

沒想到,他在景陽折騰了這麼長時間,連皇帝的面都沒見著。

沈栗將世子搶走之舉,當時溫率只覺他是為了給太子解圍,結束太子「久等不至」的窘境,雖然氣惱,倒也沒當成大事,世子確實是病了,叫他們帶去醫治也好。這些天才慢慢知曉厲害。

湘王世子雖是來做質子的,卻也是宗室。湘王若反了,世子自然要被斬來祭旗;湘王不反,朝廷也有照顧好世子的責任。故此,湘王不是沒設想過在時機合適時,教世子病上一病,甚至死上一死,好給朝廷潑些髒水。

然而叫沈栗這麼大張旗鼓地鬧,如今朝野都知道世子是在到達景陽前,在湘王府自己人的照料下病的,便是真有個三長兩短,朝廷也是沒有多大責任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湘王世子的重要性明顯是降低了,湘王的一些打算要落空。

更叫溫率焦急的是,世子被皇帝留在東宮,一日不好,皇帝就一日不肯放他出宮,自己這王府屬臣竟連上朝去見皇帝的機會也沒有。

找到禮部去,禮部還奇怪地問他,世子尚未正式參加朝會,你一個王府屬臣,有什麼資格代表湘王府?

是的,雖然在湘州時,溫率自詡比這個無能的世子要威風的多,要重要的多,甚至湘王還命令世子「內外諸事,皆決於溫長史」,但到了景陽,能代表湘王府的,還是世子。

沒有世子在,溫率連皇宮的門都摸不著。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溫率耐心耗盡,是以哪怕湘王曾囑咐他若無大事,不可輕易與何府接觸,溫率還是忍不住找上何府。

想法子找到替湘州辯白的機會,應該是大事要事吧?溫率想。

「大人,何府的人說不見。」姜堰回到轎前道。

溫率面無表情道:「再去叫。」

姜堰轉身嘆了口氣,又上前叫門。

拍了半晌也沒人應聲,姜堰無奈回來:「大人,現在連門都不應了。」

溫率沉默不語,若是往日有人敢如此怠慢他,早就翻臉了。如今在景陽連日來屢屢碰壁,把他那點傲氣幾乎消磨殆盡。疲乏地嘆了口氣,溫率吩咐:「你直接隔著門說,若是不肯相見,我們就一直等下去。」

何宿今日沐休,正與與何密商量此事:「總叫他在門前鬧下去,不是好事。」

何密嘆道:「叫他進來,也不是好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