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這糟心的城牆

三日後,太子果然下令放了何溪。

走出大同府衙門,何溪舉目望天,頗有再世為人之感。

回身望向沈栗,何溪疑道:「太子殿下莫非是欲待在下走後再派人追殺不成?」

沈栗微笑道:「何二公子過疑了。太子殿下是何等身份,豈會做此爾反爾之事。若殿下對閣下早有殺心,自邢大人抓捕閣下至今,下手的機會多了,殿下又有什麼可忌憚的?」

如今大同府的最高權力落到太子手中,就算抓不到何溪謀刺的證據,不能明正典刑,但太子若決心殺死一個人,也不是沒有辦法。獄中囚犯互毆,吃飯噎死,忽疾病暴斃,哪一樣都能做的乾淨利落。

何溪連日來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固然沈栗提起過太子不會下手,他自然是不信的。沒成想,雖然每天被人拉出去遊街非常難堪,但既沒有鞭打用刑,也沒有惡言詈辭,甚至每日里還能夠吃飽喝足。待三日遊街結束,還允許他洗漱沐浴,給他換上乾淨衣衫。沈栗居然又以兩家結過姻親的名義貼補了一張一百兩的銀票。

還真就把他放了!

何溪……不可思議!

不管怎麼說,但凡有一絲活的希望,何溪也不想死。既然讓他走,何溪也沒有賴在獄中的心思。趕緊走!

沈栗殷切囑咐道:「如今天寒地凍,何二公子路上小心。」

何溪覺得這句話頗有深意。疑惑地看了看沈栗,既然太子已經保證不會派人追殺自己,難不成路上還會有別的危險?

帶著滿腹狐疑,何溪走人了。沈栗目送這位何家二爺,嘴角微露笑意。

何溪懷疑太子不會如此「仁慈」,沒錯,太子的確沒有大度到放過他。正相反,太子對何溪恨之入骨。

如今的太子可與來三晉之前截然不同了。沒出景陽之前,邵英雖然有意無意地壓制東宮,但說起來,太子一直處在邵英的保護之下。有皇帝坐鎮,哪怕是當朝閣老,也沒人敢對太子稍有不敬。

來到三晉之後,太子才見識到什麼叫不令之臣,才意識到主弱臣強的無奈。寶劍鋒從磨礪出,這句話不假,在與丁、安等人周旋的這幾個月里,太子的心性漸漸強硬起來。

牢獄中那些貪官太子都不能忍,真正謀刺過自己的何溪能容忍嗎?

別說太子已經被邵英手把手教導了好幾年,又已經開過殺戒,下令圍剿了安守道,就是幾年前被太傅忽悠的那個傻白甜,也不可能放過如此謀逆之人!

畢竟是邵家的子孫,皇室的血脈,天生就有維護皇權的本能。如若太子真是個扶不起來的,沈栗還能留在東宮轉悠?早想法子跑了!

令太子為難的是沒有好理由去殺何溪,哪怕太子一行人對何溪的做所作為心知肚明,哪怕緇衣衛指揮邢秋也在懷疑何溪,但沒有證據就是沒有證據,太子是國之儲君,一言一行都要有規矩,不能因「懷疑」二字就喊打喊殺。上位者單憑「喜好」做事,大臣們會「不安」。

太子正憋屈的不行,沈栗建議,索性放了何溪。

不但放了他,還要好生對待,給貼補錢財,好叫他跑路。

何溪這會子兒大約還沒反應過來,覺得太子這邊承諾不殺他,就萬事大吉了。

他就沒想想,他謀刺太子的事已經露了行跡,太子這邊抓了他,又讓他平平安安走出監獄,二皇子那邊會怎麼想?這何溪是不是已經叛變了?他對太子說出了多少?為了保證二皇子的安全,是不是殺了何溪滅口比較好?

至於何家,會在二皇子面前保他嗎?別忘了,何溪可是教人拉出去游過街,連何溪自己都認為,何家為了維護家族的利益,必然會將他逐出族譜。一個家族棄子,以何家的行事風格,不但不會保他,說不定還要拿他的性命獻給給二皇子,也算是教他為家族奉獻最後一點力量。

一個養尊處優的世家子弟,轉瞬間聲名盡毀,家族除名,還要被以前的盟友和家人追殺!從此後便要饑寒交迫,前程無望,處處躲藏,每日里心驚膽戰地過活……

何溪能忍受多久?這可比一刀殺掉他,叫他痛痛快快地死讓人解氣多了!

如果何溪還能活著,對他來說,只怕他最痛恨的人不會是太子,而是面慈心冷的何家與二皇子!憑什麼老子為你們出生入死,到最後卻反而落得顛沛流離,下場凄慘,而你們這些坐享其成的卻每日里榮華富貴,還派人追殺我?

何溪之前能被挑選出來謀划行刺,必然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要是反過來與何家和二皇子一系掐起來,那才好看呢!

德彰十九年二月十九日,北狄人大舉犯邊!

今年冬天有太子一行人預先籌謀,雪災雖然嚴重,但造成的破壞已經被降到最低,起碼,大多數災民得到了安置,有口飯吃,又被人組織起來,或以工代賑,或聯戶具保,互相監督;趕巧又碰上太子嚴查貪官污吏,叫老百姓出了口惡氣,多多少少也轉移了矛盾,故此還算是穩定。

草原上可就撐不住了!

越往北方,雪災越重,北狄境內的情況只有比大同府更危急的,他們又沒有大業和尚這樣的奇人,對雪災時半點預備都沒有,措不及防之下,一場大雪過後,連人口帶牲畜,損失慘重!

草原上日子難過了,難免就惦記起南面盛國。

這些年北狄自家也不太平,王庭之中爭權爭得厲害,國力也不算強盛,雖然和盛國彼此看不對眼,但雙方都在蓄力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北狄一直比較克制,並不願意與盛國鬧得太過分。

再者,自從祺祥商團組建以來,北狄方面從邊境貿易中也獲利不少,甚至對盛國的鹽、茶形成了一些依賴,故此境內主張維護與盛國關係的人也不少。

但什麼都架不住天災的影響!

北狄方面也知道,這一次進攻和以前的小衝突不同,要打肯定就是一票兒大的。因此起先他們是派人和三晉總兵聯繫,看能不能得些便宜,如果能把安守道攥在手裡,甚至趁機擄掠盛國太子,那這一仗不在話下。

哪成想安守道和古學奕讓太子乾脆利落地收拾掉了。

北狄人……趕緊進攻吧,等盛國太子調整好布防,這一仗就更難打了。

沒錯,北狄方面認為這一仗並不好打。

不說北狄之前並沒有與盛國開戰的準備,就說雪災過後:大同府一帶的衛所起碼叫太子給餵飽了,有糧食,有衣物,士卒手上有勁兒,心裡不慌;北狄方面是匆匆忙忙集結起軍隊,又沒有糧,普通的牧民,就是能上戰場的勇士,一個個也餓的面黃肌瘦,走路都打擺子,戰馬……沒凍死也是有氣無力的。

打?不好打。不打?不甘心。

等北狄人的軍隊浩浩湯湯來到大同府城下……前面那是什麼?

北狄人目瞪口呆。

整個大同府的城牆都是白的。陽光之下,曾明瓦亮,刺人眼目!

太子一行人早就預料到北狄人早晚要打過來,能不預先做些準備嗎?

趁著天寒地凍,先教士卒們每日里打水澆城牆,一天天澆水,一層層凍住,等北狄人來時,城牆外的冰層差不多有小一尺厚!結實,光滑,清潔溜溜,嘎嘣脆!

遠遠望著城牆,北狄人這個氣!

怎麼辦吧!

天越冷,冰層越結實,兵器刨上去只能打出一道白印!上面一桶水倒下來「嘩」,冷風一吹,補好了!比正經的城牆都好補!

冰牆還滑,那些攻城的鐵爪雲梯之類根本掛不住,即使僥倖能掛住一兩個,勇士們也爬不上去。

這時候北狄人還不知道,盛國人還在城上準備了大鍋,燒了熱油,等真的開戰之後,北狄人往城牆上爬著,上面熱油一潑,扔一把火……那滋味!

才經武喜的合不攏嘴,拍著沈栗的肩膀:「好,好主意,夠狠的啊。」

知道北狄人來了,太子命才經武統領衛所兵將。太子到底沒有熱血沸騰到自己指揮禦敵,打仗要交給專業的。

才經武當初隨行時,只以為是跟著太子到三晉溜達一圈。本來也是,太子來三晉是調查大同府民亂之事,這是文事,就算要鎮壓民亂,也有三晉總兵安守道,沒才經武什麼事。

沒想到,安守道是個大家賊,讓太子給收拾了。才經武不但要負責領兵殲滅安守道大營,如今還要負責指揮與北狄人的戰爭。

武將都是愛打仗的,有仗可打,才會有軍功,才能陞官財。像才經武這樣內監出身,又沒有根基,單憑著皇帝信任的武將,就更需要以戰爭來證明自己對朝廷的價值。

何況此戰在才經武眼中也好打。

此戰不求出擊,但求防守,不求殲敵多少,但求保大同府城門不破,保太子殿下平安。

沒錯,從盛國方面來看,這場仗自己這邊是佔盡優勢的。只要能防守住狄人的進攻,盛國方面就算不戰而勝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