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家國社稷 第八十五章 不滅的王朝(上)

紫宸殿內,楊貴妃溫言勸慰李隆基道:「三郎,你也知道,去病就是這樣的性子,心思直來直去,率性而為……等到時候三郎氣稍稍消了,臣妾把他叫你面前,讓他給你認罪賠禮就是,三郎你可不能氣壞了身子。」

李隆基咬著牙道:「朕跟那亂臣賊子還有什麼可談的,朕恨不能親手殺了這叛上忤逆的亂臣賊子!

玉環,你難道還沒看清他的真面目嗎?他這是要做王莽,要做曹操,他這是要篡了我這大唐的江山!真要讓他得了逞,朕還有玉環你,太子、再加上那個被他哄騙的朕的好孫子李倓,通通都不會有好下場!

說不得就是一杯鴆酒,一條白綾結果了我們,他說得好聽,對大唐赤膽忠心,還抬出太宗皇帝……太子暗弱,他這樣一個人,又豈會願意屈居人下……他以為朕看不出他的陰詭心思么!」

其實李隆基細想起來,未嘗沒有一絲理智告訴他,或許那蕭去病真是這樣想的也不一定。他這種理想主義者,愣頭青,高高在上俯視一切的仙家弟子,說不定還真看不上這個皇位也不一定。

可朕當了四十年多年的天子,即使後期不思朝政,但整個天下卻仍由朕說掌控,將所有人都操控在手中,權勢滔天;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要誰死就讓誰死,誰都怕朕,誰都不敢違逆朕,誰都要巴結討好朕……

現在卻突然要被人趕下皇位,即使每年仍有一千萬緡的錢財可以花用,即使依然還可以將天底下最好的享用集於一身,即使還可以天天醉生夢死,吃喝玩樂,奢侈享受,但這權柄喪失的空虛落寞感,自己又如何受得了!

更別說,這太上皇,可從來不是這麼好做的。權勢的反差還在其次,朕這麼多年圈禁太子,縱容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打擊太子,等太子當上皇帝。還不曉得會如何待朕呢?

更別說,朕現在身體還這麼好,還六十年的壽命可活,朕還要重新振作,刷新朝政。做一個千古聖君,又如何肯這個時候放手權柄,然後在斑斑青史上,留下一個昏君的罵名!

所以,無論如何,這個皇位,朕都不能放手,即使蕭去病真是這種心思,他也必須得死;再說了,誰能保證他真沒操莽之心。皇帝的寶座這麼誘人,他就真的沒有半分心思?哼,可能嗎?!

李隆基恨恨地站了起來,朝著在殿門口侍立的內供奉孫六等人,就急急問道:「軍令傳出去多久了,郭子儀、安思順、哥舒翰還沒到么?春明門外天策軍可有什麼動靜?」

孫六連忙跑進來回話:「回稟陛下,去朔方、河西、隴右軍傳旨的中使,午時的時候就去了,兩個刻時前,第十批傳旨中使剛走。

春明門下。天策軍安營紮寨,並無動靜。」

李隆基急得直跳腳,六千七百多天策軍堵在春明門外,長安城內十萬大軍。竟然沒一支軍隊敢出城作戰。

陳玄禮、李宜德那兩個老傢伙還一口一個蘭陵王勇冠三軍,萬人敵,龍武禁軍久未訓練,不是對手,簡直就是廢物,還有羽林軍也是一樣。通通都是廢物;飛龍禁軍的戰鬥力倒可以與之一戰,可是又不那麼放心……

誰能想到,京畿道、長安城的武力竟會是如此的空虛,十數萬大軍,在天策府六千多兵力面前,竟然脆弱得像紙糊的一般,一碰就碎。

事到臨頭,還不得不指望各節度使的邊軍,可是這朔方、河西、隴右軍的勤王部隊,怎麼還不到呢?

李隆基急得嘴上都起了一個燎泡,焦急萬分道:「怎麼還不到,老天爺,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孫六和幾名小宦官都是苦笑,換做幾日之前,要說十幾萬大軍,會被六千七百人堵在門口,而毫無辦法,說出去誰信呢,可現在就真實發生了,真是說不出的諷刺。

便在這個時候,就聽見一聲有如龍吟虎嘯般的戰馬長嘶聲,隱隱從遠遠的地方傳了過來。殿內幾人神色一動,李隆基神色疑惑,連忙沖向殿前,就聽見紫宸殿北面方向,隱隱有呼號之聲傳來,呼號之聲裡面又隱隱夾雜著馬蹄急促敲擊地面的聲音。

李隆基心裡頓時就是一沉,一旁的楊貴妃也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而高力士卻微不可察地嘆了一口氣。

蘭陵王果然還是棋高一著,現在這是要帶兵逼宮了。

果然,沒過多久,這疾疾的馬蹄之聲就越來越響,所有殿外值勤的飛龍禁軍武士和內宦小黃門這個時候也無不驚作一團,李隆基雙腿一軟,就幾乎要站立不住,高力士和楊貴妃連忙一左一右將他攙扶住。

驚聲尖叫中,一些宮女宦官忍不住大聲哭喊中,就看到幾十名龍武禁軍甲士飛也似的,倉皇萬分往紫宸殿這邊跑了,一邊跑,一邊只是大叫:「陛下,飛龍禁軍造反,蕭去病那賊子殺進來了!」

在這之前,李隆基腦中也是一片空白,大明宮北面方向呼號之聲,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不問可知,必是有軍隊打了進來。

蕭去病這個逆賊,亂臣賊子,竟然真的就打了進來,長安城、大明宮雄偉高大,堅固異常的城牆,竟然也擋不住他,大明宮外,和大明宮夾城四萬多北衙禁軍,竟然也擋他不住,竟然就讓他直接打了進來。

蕭去病這個逆賊,果然不會這麼簡單,玉環還以為他只是直來直去叩闕伸冤,犯言直諫而已,看來朔方、河西、隴右軍,左等不來右等不來,也是早就被這蕭去病打通好了的,一群亂臣賊子!

到這個時候,李隆基反倒鎮定下來了,其實在他的心裡,此刻雖然恨死了蕭去病,但也有半絲的理智告訴他,也許蕭去病真是想為了這個大唐好,不管他說的是真的假的,至少在現在他還不敢對自己怎麼樣!最壞自己還是個太上皇!

很快的,馬蹄如雷響動而來,當先一騎。正是一匹高大神駿到了極點,模樣極為奇怪的白馬,馬上騎士眉目如劍,一雙眼睛銳利的嚇人。正是蕭去病。

值守在外殿的內宦宮娥,飛龍禁軍,三衛,這個時候也都獃獃愣愣地看著蕭去病,還有身後兩三百騎天策騎兵就這般衝撞進來。路上的龍武禁軍,或者早早躲在一邊,或者嚇壞了跑慢了,就被蕭去病用槍桿尾端一下挑飛出去。

然後這三百騎士,就一路衝到紫宸殿前,蕭去病就這麼一身甲胄,按劍下馬,拾階而上。

紫宸殿門口,李隆基這時已經昂首站直,右手和楊貴妃十指緊握牽在一起。只是冷冷看著蕭去病。

高力士和孫六則是一步向前,擋在兩人面前,孫六眼神複雜,高力士則目光如電,面帶怒色,定定地看著蕭去病,厲聲喝道:「蘭陵王,你要做什麼,你想傷害陛下,須得先過我這一關!」

蕭去病看著這位身材高大的。心思比誰都明白,內心憂慮無比,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唐一天天敗壞下去的李隆基貼身宦官,哂然一笑:「本王為唐臣。怎敢傷害陛下!本王今夜帶兵前來,只為再次進諫陛下!」

李隆基冷冷開口:「力士你們讓開,有什麼話,讓他當著朕的面說。」

兩人往兩邊讓開,蕭去病來到李隆基面前,恭敬行禮。然後單膝跪下:「臣蘭陵王有事啟奏,幽州叛軍反叛大唐,壞我社稷,殺我百姓,請陛下再委建寧王征討元帥,臣為副元帥,徹底平定此叛亂!」

李隆基想也沒想,沉聲道:「朕准了!」

蕭去病又道:「楊國忠把持朝政,排擠忠良,禍國殃民,任用姦邪,敗壞朝綱,請陛下下詔免去楊國忠右相之職,逮捕其心腹黨羽,楊暄、楊昢、楊曉、楊晞、裴昱、李福德,交付有司論罪。」

「朕准了!」

蕭去病抬頭看著高力士道:「還請高翁即刻帶著三百天策騎兵前往皇城逮捕楊國忠及其心腹黨羽。」

高力士和孫六連同李晟領著三百天策騎兵走後,蕭去病再道:「十多年來,陛下既然倦於朝政,臣懇請陛下能傳位於太子,陛下為太上皇!」

雖然蕭去病一帶兵打進大明宮,李隆基就知道大勢已去,退居太上皇這已經是他最好的結果,李隆基也做好了這方面的打算——總得來說,李隆基還是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政治家,在局勢沒到最後一步時,自然是要盡最大努力爭取,局勢真到了那一步,他也能很快看清形勢,立刻放手,不會頂著來。

在另一時空,馬嵬之變中,他被禁軍將士逼迫,無奈之下,他只能縊死了楊貴妃;到達成都之後,他還忙著遙控調兵遣將平叛,結果聽說李亨在靈武當皇帝了,他這時是可以和李亨爭的,但為了大局著想,少點內耗能快點平叛,他便真的退位了,叫宰相們帶著玉璽等物就去投奔李亨。

所以說,在這方面,李隆基還算是很了不起的,屬於願賭服輸,輸了就認不賴皮的那種。可現在他雖然做好了準備,可事到臨頭,這讓當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他,又如何就能輕易地放得下。

至少輸也要輸得明白,心服口服吧,至少在這一刻,自己還是這大唐天子,而打敗自己的這蕭去病,此刻正單膝跪在自己面前。

於是李隆基只是目光炯炯地看著蕭去病,頗有些憤然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