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家國社稷 第七十一章 挽天傾(八)

「朕全准了!有輔臣在,平定幽州逆胡的叛亂,朕無憂矣!」

李隆基此刻已經完全不管不顧了,十多年來的醉生夢死,早已經將他血性消磨乾淨,要不然在另一時空馬嵬坡,他也不會為了活命,將自己最愛的女人殺死,而現在蕭去病給他的威壓,其實還遠勝於馬嵬坡上的幾千禁軍。

可蕭去病卻得寸進尺,他微微向前了四分之一步,看著他的眼睛,淡淡道:「還請陛下委建寧王平亂之全權,節制各鎮兵馬,各道地方官員,許建寧王代天行狩、便宜行事之權!」

李隆基心臟一下收緊,太陽穴又重新突突跳起來,全身汗出如雨,這就是要篡了,這就是要篡了啊,這份詔書一下,在法理上李倓就獲得了和朕這個天子相差彷彿的權力了,這不是要篡位又是什麼?

這就要行操莽之事了啊,這就要等戰事一完,就扶李倓上位啊,然後再謀朝篡位啊!朕以前怎麼就沒看出來,還一直以為這蕭去病心如赤子,是個大大的忠臣,朕真是瞎了眼,看錯了安祿山那雜種胡,更看錯了蕭去病這活王莽!

還有李倓,這傻孩子現在還在被蕭去病這個操莽騙呢,他真的以為朕倒了他就能繼位登基嗎?糊塗啊!

李隆基咬牙切齒地想著,整座府衙之內,所有的人也都目瞪口呆地看著大堂之上的兩人,倒是高力士挺身而出,一轉身護在了李隆基的面前,雙目含怒死死盯著蕭去病。

入眼之處,蕭去病依然還是最初自己見到的那副模樣,仙姿玉質,神色沉穩,目光澄澈純凈。有如赤子,此刻面對自己的怒目而視,他的目光也沒有絲毫閃斷,並無半點慌亂。更無一絲慚色。

除此之外,更加吸引高力士注意的,還是現在的蕭去病身上的那種再也不加掩藏的昂然英風銳氣,比之以前那種溫潤如玉的內斂,此刻更多了一種俯視天下。憐憫眾生的氣質在內。

他如此理直氣壯,如此心思坦蕩,難道他真的不是想篡位?一絲恍然過後,高力士還是冷冷道:「四十年太平天子在此,蘭陵王你深受皇恩,怎敢如此無禮?你如此逼迫君上,是為臣之道嗎?」

「臣怎敢對陛下無禮,實是想快點平定幽州胡的叛亂,臣之心,可昭日月!」蕭去病身形一轉。又跑到李隆基的另一側,淡淡看著這位大唐天子。

高力士還想說什麼,但李隆基這時卻再也撐不住,此時此刻,他固然對蕭去病恨到骨子裡,但同時想到蕭去病之前的膽大妄為,之前的藐視蒼生,他心裡已經完全明白,從頭到尾,這蕭去病都沒把自己當皇帝。都沒臣服自己。弒君的事情,他還真做的出來。

李隆基強撐著道:「蕭卿一心為國,朕准了!」

李隆基金口一開,蕭去病便忙不迭再次長揖到底。然後催促李隆基立即親筆寫下聖旨,蓋上玉璽,再由宰相楊國忠簽名蓋印,交給自己。

這種敕旨,自然不夠正式和規範,至少在貞觀和永徽年間。這樣的聖旨,就基本等於廢紙一張,沒有半點法律效力和合法性,拿到下面去,也是沒人會實行的。

因為按照制度來,所有的聖旨,必須由相當於後世秘書處的中書省起草,至少三名主官簽字,再拿給皇帝過目修改完,再返回中書省至少三主官簽字。

然後這封敕旨才能拿到類似後世審查部的門下省讓至少三名主官去審核,若是這三人不同意,這封敕旨便不合法,不能發出去;而若是門下省同意或者作出了修改,也還要送回給皇帝,讓皇帝認可才行。

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敕旨想要發下去,皇帝先要和中書省的秘書們共同起草商量,之後還必須過門下省的審核這一關,還是得商量、博弈。

最後拿出一份皇帝和門下省官員都同意的方案出來,再去交給類似後世國務院的尚書省去執行。

然後還需要尚書省的大佬們和具體辦事員過來一起簽名,表示俺們在什麼時候已經收到聖旨了,準備什麼時候派誰去執行。

這樣才是一封合法的,有效力的聖旨敕書,在那個時候,皇帝是和三省的中央高層共同制定策略,共同管理國家,皇帝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所以那個時候,每一道政令,每一個決策都凝結了皇帝和大臣精英們的智慧和心血,所以那個時候大唐飛速擴張,一下變得極其強盛。

大唐更是在那一段時期,開了掛一般,在強敵環伺大環境下,竟然能夠不斷地只用極少量的兵力,對所有的外敵依次用兵,借力打力,挨個修理,一次又一次的以少勝多,百戰百勝,一萬滅十萬,兩萬滅十五萬,短短几十年時間內,愣是打趴下所有的敵人,消滅了超過自身兵力幾十倍的敵人,將疆土擴張到最大!

重要並且神奇的竟然是,這樣連年打仗,老百姓的生活竟然非常富足,百姓對戰爭也是極其熱情,一個個都聞戰則喜,全民尚武。

當然,當時君臣共治,有時候效率自然低了一些,有時候更會把皇帝氣的要命。

但那個時候唐太宗還是有能力有本事在制度和程序上搞定這班大臣的,所以大多數時候皇帝的意志還是能夠得到執行,效率其實很高;至於生氣,氣過了也就算了。

可是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他就沒這個本事和這麼多大臣對抗,於是被朝中以他舅舅為首一班大臣欺負得很厲害。

所以大多數事情他都很難按照自己意願去辦,同時還被氣的要死,不過氣歸氣,大唐卻還在繼續強盛,還在開疆拓土,直到武則天被接回了宮中。

武則天是強勢有手腕且殺伐果斷的人啊,出於各種目的,就開始幫助李治打壓大臣。她不是像李世民那樣從道理上,制度上,講規矩地戰勝對方,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直接破壞制度和肉體消滅,敢跟我做對,直接弄死你!

然後,一直到武則天自己當皇帝的時候,皇帝和大臣的關係就不是君臣共治。而是君權極其強勢,君權說一不二,皇帝可以不走任何程序直接幹壞事。

然後這個君權強勢的傳統就一直傳續到李隆基這裡,當然開始李隆基還算自律勤勉,願意什麼事情都很大臣商量著辦,於是國家慢慢又開始變得強盛。

但到了後來,李隆基一下變得極端怠政,貪圖奢侈享樂,而君權又非常強勢,他不做事。但事情總要有人做吧,於是李隆基和楊國忠等人就成了李隆基進行獨斷專行統治的代理人,然後就有了今日之局面。

蕭去病接過兩張兒戲一般完成的聖旨,倒也不知道是喜是悲了,按說應該是喜,若不李隆基如此,若不是從武則天時候起君權獨斷專權,自己若想實現自己的意志,需要對抗的便是皇帝和整個大臣精英階層,而現在卻只需要對付這樣一個昏君(至少這些年都是大昏君)和楊國忠這個賭場小混混出身。毫無本事的大奸臣。

同時又覺得悲哀,這大好盛世,中國古代君權專制社會的頂峰,怎麼就敗壞在這樣一群人手中。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無論是國家的強盛(非單指經濟強盛),還是百姓的精神自信強大,都再沒達到過這個高度,就性格方面來說,即使到了蕭去病之前生活的那個時代,也多有不及!

真他媽覺得冤枉!

得了聖旨。蕭去病也懶得再說什麼,掉頭就走,那邊李隆基卻給高力士使了一個眼神,高力士連忙追上,兩人出了府衙大門,高力士便沉聲問道:「蘭陵王,你到底所欲何為?可是要行操莽之事?」

蕭去病看著他,搖了搖頭:「高翁也這想我么,去病心中所想,只是為了大唐,為了這個國家,為了能早點平定叛亂,為了能讓大唐的元氣不被糟蹋得過多,為了少死一些百姓,為了這個大唐以後能夠變得更好,更強大,為了這樣的叛亂,以後再也不會發生!

去病之心可昭天日,若不是陛下之前不理朝政,重新奸佞,若不是戰亂髮生之後,陛下不聽忠言,去病又何苦如此行事?

若是陛下肯一早任命建寧王為征討元帥,范陽、平盧節度使,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幽州叛軍又怎麼可能打入河東道,進而威脅長安呢?」

高力士冷冷道:「你就真沒一點私心?你就沒想過,你這樣脅迫君上,此事過後與陛下該如何相處?」

蕭去病自失地笑了笑:「怎麼會沒私心,這是我生活的地方誒,也是很多我喜歡的人,還有以後我的兒子,我的孫子都要生活的地方誒。現在卻被人敗壞得亂七八糟,山河破碎,殺人盈野,我當然不高興了。

而且高翁你想啊,我明明有能力迅速平定動亂,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還有子孫們生活的環境更美好,更安全,我卻不去做,這會讓我的念頭不通達啊!」

頓了頓,蕭去病看著高力士,認真道:「至於此事過後去病與陛下將如何相處,你到時候看就是……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去病做的這些,都是對陛下好。

總之,去病做的這些事,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大唐,同樣無愧於陛下和阿姐!」

是我救了你們啊!若不是我,楊貴妃便是在馬嵬坡香消玉殞的結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