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西域烽火 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帝問政

長安城,興慶宮,南熏殿,大唐皇帝李隆基今天難得的接見了幾位大臣。右相兼安西大都護李林甫,左相兼兵部尚書陳希烈,御史大夫兼京兆尹王鉷以及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兼十五種使職的楊國忠。

御案上是高仙芝的兩份奏報,一份是怛羅斯之戰結束後高仙芝的捷報,一份是河中薩末建會議之後,高仙芝和蕭去病的聯名上疏。兩人在這份奏疏里詳細彙報了河中之地平定之後的情況,描述了河中富庶,強調了河中之地對大唐的重要。

兩人還提議在河中薩末建設立軍鎮,加上被收復的碎葉,讓安西四鎮變成安西六鎮。最後還附上了一封蕭去病、高仙芝,大唐狀元安西判官劉單三人合作完成的,安西增兵兩萬,並向安西河中移民,經營開發河中的計畫書。

總的來說,這個時候的大唐皇帝李隆基雖然無心朝政,整天沉迷醉心於歌舞酒色,追求長生不老。但內心深處的好大喜功卻跟大多數帝王沒有兩樣,都嚮往著能夠開疆拓土,揚國威於四海,擒胡酋獻於階前,麾下大將,封狼居胥,勒石紀功;萬國來朝,匍匐在自己腳下,普天之下,唯我獨尊。

遣霍去病,提十萬兵,橫行絕域,擒斬胡酋,獻於君前。

這是身為一個帝王的無上榮耀,這是後世史書將牢牢記載,傳於千秋萬世的事件!

這一次高仙芝指提兵兩萬,再加上一萬四千僱傭軍就將十多萬大食軍隊幾乎全殲,大食勢力在河中地區被一掃而空。大唐天威遠達絕域,蔥嶺以西大小凡四十餘國全都上表讚頌,這是他登基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

一直以來,河中地區雖然名義上位大唐領土,歸安西都護府管轄,但並不太受重視。在李隆基看來,只有西北的吐蕃,正北的突厥才是唐朝最大的威脅,其次還是東北的奚和契丹,大食只能排在最後。安西,特別是河中,畢竟路途太遠了。

因為路途太遠,所以大食的威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路途太遠,補給困難,所以安西軍和北庭的兵力一直不多。所以河中被大食佔據,河中屬國向唐玄宗求援,唐朝一直都沒有派兵前去支援。不過到底是自己是屬國,這些國家派人上表哭訴求援的時候,唐朝威望受損,李隆基也覺得很煩心,而且一煩就煩了幾十年。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煩擾了唐朝三十多年的難題,竟然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奇蹟般地被解決底定了。趕跑了大食人不說,蔥嶺以西諸國臣服讚頌不說,還從大食人那裡搶走了幾百萬的金幣和幾千萬的銀幣,幾萬匹阿拉伯駿馬。大唐什麼時候出征作戰能獲得這麼多戰利品?

這已經是竟了全功,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功!可偏偏高仙芝和蕭去病還要貪功,冒險進攻呼羅珊?那蕭去病真是天做的膽子,之前他就單人獨騎衝擊過兩萬精銳騎兵的軍陣,這一回,又拉著高仙芝,拉著兩萬安西、天威軍去遠征呼羅珊的木鹿!

「河中之事,你們怎麼看?」

見到皇帝發問,李林甫想也沒想,第一個站出來發表意見。高仙芝是安西副都護,他是安西大都護,李林甫正是安西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高仙芝也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高仙芝取得如此大勝,他自然是跟著沾光,這個時候當然要表示支持。

「回聖人,臣以為可行。」李林甫:「安西軍鎮守這麼大一片地域,現在又收復了碎葉和河中,從四鎮變為六鎮,兩萬四千兵力確實少了一些;

再者關內中原之地太平已久,丁口繁衍太快,很多男丁都分不到土地,正如如奏疏上所說,河中久經戰火,人口銳減,向河中移民,正好可以緩解這邊的土地壓力;

再者河中之地肥沃富庶,若不移民過去,即使設立了軍鎮到最後也守不住。這樣一來,又說什麼開疆拓土呢?」

李林甫說完後看了陳希烈一眼。這裡四位大臣,論官職李林甫第一,陳希烈第二,但若論實力和受寵,陳希烈卻是倒數第一,連王鉷和楊國忠的十分之一都沒有。他能當上副宰相只是因為精通道學可以和李隆基論道,同時又唯唯若若容易被控制,這才被李林甫推薦成為副宰相。

他的作用就是對李林甫佐佑唱和,李林甫的應聲蟲,一人形簽名蓋章器而已。見到李林甫看著自己,立即表態:「臣附議,此計畫穩妥可行,步步為營。若按此施行,不出十年,河中之地就會變成第二個安西。不,應該是強過安西數倍,按奏疏上所說,河中的綠洲可比安西多得多。」

李隆基點點頭,他也認為這份計畫十分可行,先增兵,再緩緩向河中多駐軍,之後再向河中移民。徐徐圖之一步一步來,連漢家移民到了河中如何立足,如何屯墾,如何自保都計畫得細緻妥帖。最重要的是計畫書上說完全不需要朝廷出錢,移民河中的錢全部全部由安西軍來出!

李隆基真有點懷疑,高仙芝什麼時候有這個水平了?這該不會是那個蕭去病想出來的吧?這少年簡直文武全才啊,不但勇冠三軍,現在連治理地方,牧養百姓也這麼拿手?

這還真是高估蕭去病了,他哪有這個本事啊,這都是他從後世案例中學來。比如南泥灣和生產建設兵團等,無非是軍隊化管理,平時為農,戰時為兵,一手鋤頭一手橫刀弓弩,農閑的時候進行軍事訓練。住戶都集中起來,安排軍隊或民兵輪流守衛,並設置情報網和預警機制等。

總結來說就是蕭去病知道這樣做能成功,但如果真要他去施行,其實是做不來的。

看到李隆基就要表態,王鉷趕緊道:「聖人臣也附議。此份計畫確實可行,但有一點很值得商榷!」

「哪一點?」

「計畫書上說全部的費用都由安西軍來出,臣想這應該是來自那批繳獲,臣算了算,就算把那三百萬金幣、四千萬銀幣和全部的珠寶玉石全部用在移民上,還是不夠!」

李隆基驚訝道:「如何會不夠?」一看到這麼多金銀珠寶,李隆基總覺得好多好多,移民所費應該還能給自己剩下不少。

王鉷道:「聖人你算,每名去河中成丁都要裝備一把橫刀,一桿長矛,一張弓,一壺箭。這都是錢,還有此去河中萬里之遙,奏疏上僱傭馬車驢車運送,還要派軍隊保護,這些也要錢,還有到河中之後的農具,種子等都是一大筆開銷。臣給你算一下……」

聽王鉷算完,李隆基想了想,安西軍的那些繳獲,看起來是挺多的,快趕上大唐歲入的一成了。但每件事情落實下去,確實不夠,不但自己想的那一半富裕沒了,貌似還要從國庫補貼一半。

一想到這裡,李隆基就開始心疼了,他現在很缺錢用!

李隆基剛開始時算是個生活非常簡樸的皇帝,進入天寶之後,生活慢慢開始腐化,但一直都還算有度。直到重用楊國忠和王鉷這兩個聚斂之臣之後,他的生活和用度就奢侈腐化到沒邊了!

李隆基當快四十年太平天子,各州縣府庫積累了大量的糧食和布帛。天寶八年二月,楊國忠建議李隆基將天下州縣的這些糧食全部賣掉換成布帛,一起運到長安。李隆基參觀這些布帛的藏庫,見到如此之多的布帛,就不把錢當錢用了。史載——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這裡科普一下,唐朝是極度缺乏金銀等貴金屬的,甚至連鑄錢用的銅也不夠。所以唐朝貨幣制度是錢帛兼行,布帛就是錢。直到到了宋朝,在日本發現了石見山銀礦,同時又通過海上貿易把歐洲積累的金銀全賺了過來,銀子才成為了貨幣。)

楊國忠正是因為這次被看做會理財,會賺錢,加以重用。與楊國忠相比,王鉷聚斂搜刮錢財用來媚上的手段更加更加厲害。他的辦法是想方設法苛剝百姓,有一次李隆基敕免除百姓當年租庸調,王鉷說免了租子收點運費吧,結果他收的運費比租子還多。王鉷以各種方法名目斂財取悅李隆基,因此被認為很會理財,能富國得到重用。

有了這兩個人幫他撈錢,李隆基因此變得大手大腳,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起來。享用無度,賞賜無度,但王楊兩人再能搜刮,從百姓身上壓榨的錢帛卻有限度,這樣一來,李隆基也經常會感覺沒錢用。

現在李隆基用來享樂和賞賜的私庫大盈庫就差不多要空了,他還想著等高仙芝回長安後,那批繳獲能夠充盈他的私庫呢!

李隆基的想法立刻就淡了,他問道:「那愛卿說應該如何?」

「一戶只裝備一把橫刀,徒步去河中。如此就夠了,還有富餘。」

李隆基有些沉默,徒步走去河中,幾千里的路,壯年男丁倒沒什麼,但還有老弱婦孺呢,這一路走過去,風霜雪劍的要是多少人,還有這樣一來遷移速度肯定很慢,路上消耗的糧食就十分嚇人。李隆基又有些於心不忍,這移民河中的計畫雖好,卻要花這麼多錢,如果想少花錢又要死好多人,看來還是行不通!

李隆基看到楊國忠一直在那皺著眉頭不說話,問道:「楊卿,你怎麼不說話?」

楊國忠趕忙道:「稟聖人,臣認為現在討論移民河中還為時尚早。臣是在擔心高將軍這次出征呼羅珊,是在太過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