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芬蘭 (中)

如此規模的徵召力量已經是工業國家的極限了。再多的話那就是即將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什麼都不需要去顧慮,集結一切力量拚死一戰。而現在的芬蘭就是如此。

芬蘭人利用俄國之前在這裡建設的各處軍事基地之中的武器物資以及盟國運輸到芬蘭的各種武器武裝了自己。同時他們還得到了各國的援助。從各國開過來的貨船藉助著夜幕的掩護將運輸船開到芬蘭人控制的港口之中,卸載下來大批的軍用物資。

而且芬蘭人並不是孤軍作戰。除了芬蘭之外,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還有另外兩個國家,挪威和瑞典。同樣加入了這場殘酷戰爭之中的挪威和瑞典在這個時候也無法保持沉默。他們儘可能的向芬蘭提供任何援助。從援軍到軍用物資,從麵包到飛機。為了避免亡國危機,所有人都爆發出了強大的潛力。

與為了國家存亡而決心拚死一戰,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爆發出了強烈哀兵氣勢的芬蘭人相比。越打越順的明軍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在由大明一手繪製的世界版圖上,芬蘭這個國家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甚至於有許多的大明人都沒有聽說過世界上居然還有這麼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芬蘭人的宗主國俄國都被自己打的落花流水,大明軍隊在面對芬蘭人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明軍根本就沒有將芬蘭人放在眼裡,在明軍的心中芬蘭人的武裝力量不過就是一群民兵而已。尤其是當他們輕鬆越過卡累利阿地峽之後,明軍對於芬蘭軍隊的輕視達到了最高峰。

明軍的情報部門並沒有派出專人去收集芬蘭的情報。他們只是非常隨意的將從俄國總參謀部收集到的關於芬蘭的情報直接轉交給了陸軍。

大明情報部門還認為芬蘭人只有不足三萬人,裝備極差,基本上沒有什麼作戰能力的地方民兵部隊。他們根本就沒有將精力放在芬蘭人,或者說是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大明情報部門的眼光都盯在了德國還有波蘭人的身上。

而明軍北歐集團軍群的官兵們同樣並不重視芬蘭人。他們整天討論的都是什麼時候能夠拿下華沙。什麼時候能夠攻佔柏林,什麼時候能夠在英吉利海峽游泳。官兵們的心中全都是一副異常輕鬆的心情。

至於強大的大明陸航,他們例行公事般的將成噸成噸的炸彈仍在芬蘭人的各處城市之中,並且報告已經摧毀了目標。無論是地面部隊還是陸航都對芬蘭境內那茫茫林海沒有什麼興趣,也沒有派出部隊去仔細偵查這些森林。以至於他們壓根就沒有發覺到那些隱藏在森林之中的芬蘭軍隊。

芬蘭人之所以主動放棄了卡累利阿地峽的有利工事地形,主要的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芬蘭人非常清楚自己無法抵抗明軍的攻擊。堅守卡累利阿地峽的話必然會引起明軍的重視,從而將戰爭演變成從殘酷的消耗戰。以芬蘭人的國力來說,與大明進行消耗戰,哪怕是處在有利地形的防守之中也是一種找死的行為。

芬蘭人的戰略很簡單,那就是以打促和。採用誘敵深入的方式將明軍的部隊拉入茫茫林海之中,盡最大可能的削弱明軍的機械化威力。在拉長明軍補給線的同時在森林地帶伏擊明軍。這也是芬蘭人唯一可行的作戰方式。打陣地戰消耗戰的話,芬蘭人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大明陸軍哪怕只是用火炮和轟炸機也能把他們全都給消滅掉。

只有採用出其不意的作戰方式成功的伏擊明軍部隊,將明軍打疼之後才能夠取得有利的談判位置。畢竟明軍的主要目標是西歐強國和美國人。只要重創了明軍部隊並且大量獲取俘虜,那或許就能夠達成付出一部分的土地和利益從而換取和平的機會。

沒錯。芬蘭人認為自己就算是打贏了也要以失敗者的身份去於大明進行談判,儘可能的保留下來自己的國土和利益。這就是弱國的悲哀。進入芬蘭的大明軍隊就算是全軍覆沒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明軍擁有充足的實力可以捲土重來。而芬蘭人一旦戰敗,那就是亡國的下場。

至於主動放棄卡累利阿地峽的另外一個原因也很簡單,芬蘭人試圖做出一種順服的姿態讓大明明白自己的想法。不過好像大明並沒有理解芬蘭人的良苦用心。他們依舊浩浩蕩蕩的將部隊開入了芬蘭境內。

四月下旬,當明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部隊在布列斯特要塞附近與盟軍激烈交戰的時候。北方的芬蘭境內同樣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慘烈戰役。當明軍北歐集團軍群的部隊深入芬蘭境內長達近二百公里的地域之後,一直都在苦苦忍耐著的芬蘭軍隊突然間開始出動出擊,在茫茫林海之中給予了明軍重大打擊。

芬蘭境內真正工業化的城市很少,規模也很小。至少與這個時代其它強國的城市相比而言。芬蘭人的城市更像是一種小型城鎮。完全機械化的明軍在幾乎沒有什麼交通可言的芬蘭境內只能是沿著狹窄的公路穿過林海奔向赫爾辛基。但是他們在距離赫爾辛基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卻遭到早就已經隱藏在公路兩旁森林之中的芬蘭軍隊的突襲。

幽暗的森林之中冒出了無數條火舌,長長的機槍曳光彈鏈將為數眾多的明軍官兵們打死在了卡車上。而一門門隱蔽的非常好的反坦克炮用精準的炮擊將一枚枚的穿甲彈從側面射入明軍的裝甲車輛之中。將那些威力十足的裝甲部隊變成一堆堆燃燒著的火炬。

遭到突然襲擊的明軍開始瘋狂反擊,整個森林都變成了巨大的戰場。無數紛飛的彈雨將眾多參天大樹打成粉末,密集的彈雨幾乎將幽暗的森林給映照的一片通紅。緊急趕來支援的大明陸航卻根本就發現不了敵軍目標。因為芬蘭人的軍隊都隱藏在了森林之中。

而明軍部隊在質量極差的公路上拉出了長長的隊列,在遭到襲擊之後首畏難顧,甚至於就連調集兵力都變得異常困難。而輕裝的芬蘭軍隊則能夠在森林之中快速移動行軍,從不同的地方打擊明軍漫長的行軍隊列。

芬蘭人的戰術取得了空前成功。行動不便的明軍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裝甲部隊難以進入森林之中作戰,而步兵們在進入森林之後就會遭到芬蘭人的狙擊手和隱蔽火力點的密集攻擊。傷亡慘重的明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之中。

明軍北歐集團軍群的數十萬軍隊散布在漫長的行軍路線上,在遭到襲擊之後他們甚至很難將部隊集中起來。陷入混亂的明軍損失開始直線上升。

道路上的明軍匆忙將還能動彈的裝甲車輛圍攏在一起組成鋼鐵方陣來阻擋芬蘭人的攻擊。因為找不到目標而像是無頭蒼蠅一般在天空之中亂轉的大明陸航的部隊則是胡亂的將炸彈丟在森林之中,卻很少能夠取得什麼成果。

密集的森林和厚實的落葉層極大的阻礙了炸彈的威力,往日里讓盟軍官兵們聞風喪膽的空中攻擊變得異常無力。

面對著地面部隊的不斷求援。陸航戰機部隊緊急更改了攜帶彈藥。他們放棄了加掛高爆彈,而是選擇了使用燃燒彈來攻擊森林裡的芬蘭軍隊。雖然這種武器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是熊熊燃燒的大火也極大的危及到了明軍部隊。

無奈之下,明軍北歐集團軍群的指揮官只能是命令部隊全面撤退。讓人震驚的是,許多芬蘭軍人硬生生的頂著燃燒彈的攻擊不斷逼近緊急撤退之中的明軍行軍隊列。用猛烈的射擊不斷擴大明軍的傷亡數字。

整整三天之後,當一場豪雨將森林大火澆滅的時候,狼狽不堪的明軍部隊在急速後退了上百公里之後才終於穩住了陣腳。但是在這三天的時間裡面至少有近五萬名明軍官兵以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二百餘門火炮以及大量的卡車吉普車和各種軍用物資戰損在了芬蘭人的這次襲擊之中。

當戰損報告送到張誠手中的時候,原本並沒有怎麼太過在意芬蘭戰場的張誠大為震驚。被認為只是民兵武裝,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的芬蘭軍隊居然成功的將數十萬精銳的大明機械化部隊擊退,並且給予其重創。這可是俄國主力軍團都沒有做到過的事情。

張誠對芬蘭的重視程度瞬間就被提升起來。他敏銳的察覺到依靠傳統方式進行攻擊很難在佔據著優勢地形的芬蘭人的手中佔到什麼便宜。而張誠同樣也不願意就此結束在芬蘭的戰鬥,給這個小國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追求將整個世界都歸攏在大明日月金龍旗下的張誠說什麼也不願意放過芬蘭。因為他擔心一旦開了這個頭,那其它國家都會有樣學樣的和明軍死磕到底。哪怕他麾下的精銳軍隊在芬蘭的茫茫林海之中遭到了沉重打擊,張誠也決心一定要拿下這個小國。

再次拒絕了芬蘭人主動提出的支付部分領土和各種權益作為條件的停戰請求之後,張誠開始收羅部隊重新投入戰場。雖然芬蘭人的表現讓人感覺很意外。但是明軍的實力可不是他們能夠真正撼動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