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洋海戰 (下)

至於出任襲擊艦的船隻,首先排除的就是航母和主力艦。航母是這個時代海戰的核心,海軍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將它們派出去做襲擊艦使用的。而主力艦雖然很合適,但是其目標太大,一旦遇上盟軍空軍力量的打擊導致負傷需要救助的時候,救還是不救?大明海軍還沒到使用主力艦作為襲擊艦的事情。

沒有出動主力艦作為襲擊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明海軍之中現在雖然已經是航母派的天下了,但是大明海軍其規模如此之龐大,大艦巨炮派系的人也不說都已經死光了。他們在大明海軍之中依舊還擁有不小的力量,這些將一身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大艦巨炮的海軍們是不可能允許將在他們眼中至關重要的戰列艦派出去做襲擊艦的。

在這種情況下,噸位小,火力弱,續航能力不足的輕巡和驅逐艦同樣也不被放棄。最終只剩下了各個方面都非常合適,而且損失了也不會太過心疼的重型巡洋艦。

重型巡洋艦是一款介乎於主力艦和輕型巡洋艦之間的戰艦。這種戰艦的定位實際上有些尷尬。論火力裝甲,重巡遠遠比不上主力艦,也無法加入真正的戰列線對決之中。而其戰鬥力雖然遠超輕巡,但是重型能做的事情輕型都能夠做到。

無論是巡查殖民地還是戰時遠洋偵查,無論是為了遠洋巡邏展示肌肉還是單純為了與對方的重巡單挑。實際上造價相對昂貴的重巡本身的定位就很尷尬。

大明海軍之所以要裝備重型巡洋艦,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面子。沒錯,就是面子。作為世界最強的海上力量,其它國家都有的東西對於常年都是追求高大上的大明海軍來說怎麼能沒有?哪怕大明海軍實際上並不是很需要,但是這個艦種他必須出現在大明海軍的目錄之中。

對於海軍的高層們來說,每年那麼多的軍費預算又落不到他們的手中。幹嘛不花光?省下來的錢不但會被收回去,而且還會被那些造船廠老闆們記恨。這種事情在和平年代裡是沒有人會去做的。

大明海軍裝備了大量的重型巡洋艦。但是因為其定位尷尬,所以大部分都是被當作地方艦隊的旗艦來使用,在各處殖民地海域附近瞎轉悠展示肌肉來震懾當地土著們。至於其它的重巡基本上都是在各處艦隊之中擔任巡洋艦分艦隊的領艦或是偵查艦隻。

只是,像是在非洲那些還使用冷兵器作戰的土著殖民地進行巡航護衛展示肌肉的事情輕型巡洋艦甚至於驅逐艦就足夠做好了。根本就沒有必要出動無論是維護保養還是油料消耗甚至人員編製規模都比較大的重巡。要知道一艘重巡一般都需要配備上千名的海軍官兵,這些人可都是要訓練和提供各種薪水福利的。使用重巡在和平年代的性價比太低。

巡洋艦分艦隊的領艦也只是一個名義。在大明海軍之中輕型巡洋艦本身就是驅逐艦隊的領艦,哪裡還需要重巡出場?

至於艦隊之中的偵查艦隊,在財大氣粗,戰艦雲集的大明海軍之中,主力艦隊的偵查部隊都是由戰鬥力更加強大的戰巡來做。一直到隨著科技的進步,主力艦的速度快速增加導致戰巡開始逐步淡出戰場之後,重巡才有了出頭之日。

一直到明軍展開破襲戰,重巡才找到了一件適合自己的工作。

大明海軍的重巡艦隊因為定位尷尬所以在戰巡逐步淡出戰場的時候也隨之被不斷降低地位。甚至於在戰爭爆發之前的十多年時間裡面都沒有一款新式重巡問世。一直到戰爭爆發之前,當時的首相張岳加大了對海軍的撥款。受傷的錢躲起來的海軍才有了建造新式重巡的計畫。

新式重巡的設計工作在戰爭爆發之後才倉促開始,一直等到數年之後新一級的重巡才正式開始服役。

新式重巡被命名為呂宋灣級,各艦都是以大明各處殖民地的海灣作為名字。而且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發展,隨著航母的急速崛起成為海戰主力。大明海軍需要的是擁有強大防空能力的大型防空巡洋艦。而造價高昂與大型防空巡洋艦有的一拼,但是其作用卻被大大削弱的重巡正式被新級別的設計以及呂宋灣級後續艦隻的建造計畫。

整個呂宋灣級重巡只有八艘。這可能就是大明海軍最後建造的八艘重巡了。他們即將在戰後退出歷史的舞台。

這八艘新銳服役還不到一年的全新重巡全都被派遣到了大西洋艦隊之中擔任襲擊艦。這些裝備有五座雙聯裝五十五倍徑二百毫米主炮,八座雙聯裝105毫米副炮,兩具魚雷發射器,最高航速甚至能夠達到34節。續航能力高達近九千五百海里,擁有兩部彈射器和四架水上飛機。標準排水量一萬六千噸,滿載排水量高達近一萬九千噸的新銳戰艦幾乎可以完虐盟軍的護航艦隊。

自從這幾艘新銳重巡加入襲擊艦的行列之後,盟國的海上運輸線損失率立刻就開始急速上升。上個月,也就是1943年的2月份,盟國從美國前往歐洲的船隊就損失了超過七十萬噸的登記排水量。這個戰果可謂是無比輝煌。

美國人從二月底開始大規模向歐洲戰場進行增援,數不清的船舶來往與北大西洋航線。大明海軍的襲擊艦們開始了自己的盛宴。他們的攻勢更加凌厲,取得的戰果也更加可觀。

盟國海軍當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明軍就這麼不斷摧毀自己的運輸船隊,他們調集重兵為海上航線提供保護,並且也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從明軍正式開啟海上襲擊戰以來,以及有十艘各式襲擊艦和三十五艘的潛水艇被盟軍護航艦隊擊沉。其中就包括了兩艘新銳的呂宋灣級重型巡洋艦。

大明的襲擊艦基本上都是結伴出擊。而在上個月下旬的時候兩艘呂宋灣級重巡在冰島西南大約650海里的海域在夜間襲擊了一支編號為ws58的運輸船隊。

根據情報顯示,這支從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出發的船隊上裝載有大量的物資,其中包括了有三百架的飛機以及大量的零部件。而且情報上說這支船隊從哈利法克斯出發的時候護航力量並不強大。

為了不至於在天亮之後被從冰島出航的遠程飛機抓住,兩艘明軍重巡沒有等待自己的援軍就主動突襲這支船隊。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支運輸船隊的護航力量異常強悍。船隊內擁有多達三艘的重巡以及一大票的輕巡和驅逐艦。

在經過了半個多小時的猛烈對轟之後兩艘明軍的重巡敗下陣來,帶著不輕的傷勢迅速脫離戰場。原本這也沒什麼,離開戰場之後返回基地維修戰艦就好。可是讓明軍沒有想到的是,這支護航編隊之中居然還有一艘護航航母。然後事情就反轉了。

幾個小時之後,三十多架盟軍尾追而來的戰機在天亮之後飛臨了毫無防備的兩艘重巡的頭頂,炸彈魚雷輪番上場之後當場擊沉一艘,重創一艘。在盟軍戰機得意洋洋的離開之後,明軍不得不下令鑿沉動力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的戰艦,登上救生艇之後逃走。

事後情報部門才知道當時有一支奉命前往波羅的海的護航航母編隊在半路上加入了這個船隊,從而造成了最終的絕殺。使得大明海軍的兩艘新銳重巡在距離本方海軍基地上千海里的地方折戟沉沙。

因為兩艘新銳重巡的損失導致明軍大西洋艦隊在之後的一周之內都沒有再次派出這些新式重巡,直到海軍總部發來命令之後這些重巡才再次出擊。而在方人胥在準備對ws79船隊發起攻擊的時候,為他提供水面支援的就是兩艘呂宋灣級重型巡洋艦。

中午十二點二十,透過潛望鏡看到盟軍船隊已經進入自己伏擊圈之後,方人胥當即下達了攻擊命令。

原本在這片危機四伏的海域之中航行的盟軍船隊不可能如此粗心大意,畢竟已經有無數的同僚和船舶證明了這裡的危險。但是此時正是海面上狂風驟雨肆虐橫行的時候,海面上的能見度低到了瞭望手們根本就不可能看到波濤翻湧的海面一根小小的潛望鏡的程度。

再加上惡劣天氣的影響導致盟軍原本技術就不怎麼可靠的聲納設備頻繁出現毛病,他們知道自己會有危險但是卻無法察覺。直到披著雨衣睜大眼睛在大雨之中觀察海面的瞭望手們拉響了警報。

「魚雷!!!」

六艘明軍潛水艇向著在風雨之中掙扎的盟軍船隊發起了攻擊,在海面上留下白色氣泡尾跡的魚雷就像是闖入了羊群之中的餓狼,將一艘接一艘的盟軍船隻炸出一個個的窟窿。隨即,冰冷刺骨的海水就迅猛的湧入船艙之中,將一切全都給吞沒。

看到船隊出現損失,氣急敗壞的盟軍護航艦隊就像是紅了眼睛的牧羊犬一般追尋著魚雷尾跡去追殺明軍的潛艇部隊。

方人胥的部下都是久經戰場的老手了,他們才不會為了戰果在這個時候選擇調轉潛艇用尾部的魚雷發射器再來一次攻擊用以擴大戰果。這些老兵們的心裡都非常清楚,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雖然他們有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戰果,但是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下的機會也會大幅度增加。

久經戰場的老兵們都知道,只有能夠活下去才會有取得更多戰果的好機會。沒有必要急於一時,對面的船上又沒有美國總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