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明非蒙元

近兩千名日本浪人悄無聲息的襲擊了明朝的領土。

幾乎一個衛所的士兵全部戰死,指揮劉鵬舉當場犧牲。

倭奴不僅洗劫了沿途的百姓,而且攻破了十餘處海邊的鹽場,造成了幾千人的傷亡。

製鹽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鹽場中不但有從事各種工作的壯漢,他們的妻子兒女一般也生活在那裡。

這些老弱也沒有被放過,統統被倭奴們殺害了。

鮮血染紅了附近幾十里的道路。

村莊中再無人煙,有的只是密密麻麻的屍體。

其行為簡直是喪心病狂,令人髮指!

這是明朝建國以來從未曾有過的恥辱,煌煌大明居然被一個撮爾小邦欺負至斯。

消息傳到了應天府,兵部尚書不敢怠慢,連夜寫了摺子,命專人送到了京城。

換馬不換人,日夜兼程往順天府的方向趕!

整個天下都被震動了。

幾千的民眾被屠,兩千軍隊被殺,大明朝南方半壁江山都亂套了!

被牽扯進來了的民眾何止數萬,哪家沒有被殺的親人,哪戶沒有被屠的朋友?

報仇,一定要報仇!

南京兵部前所未有的熱鬧,前來報名參軍的民眾不計其數。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但是在這一刻,這個禁忌被打破了。

國讎家恨面前,所有的個人利益都要統統讓道。

富人們震動了,能夠開設鹽場的沒有小戶人家,整日里在鹽場里里忙碌的長工和他們建立了一種很深厚的感情。

他們能做的,只要向朝廷捐款,並且企求儘快發兵,剿滅這群倭寇!

陸家也動了,敏銳的商業頭腦使他們很快認清了現實,對於他們這些行走在黑暗中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海禁也是可以解除的。

百餘年來,海外貿易一直壟斷在少數幾個家族手裡,他們得了大富貴,但是卻一直過著一中提心弔膽的生活。

黑暗中的行者是渴望光明的,陸家也是愛國的。

商人們自發的串聯起來,一封請願書直接交到了南京兵部尚書的手中。署名的都是名門望族的當家人:只要朝廷願意發兵圍剿流竄在大明海域內的倭寇,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江南子弟絕不含糊。

在信使前往京城的時候,倭寇公然入侵明朝的消息也以極快的消息向四方傳播著。

寧王興奮了,若是皇帝保護不了朱家大好河山,他願意代勞!

真是喜極而泣,借著倭奴犯疆的由頭寧王居然要求恢複已被裁撤的護衛。

「王爺,三思而行啊!」謀士們紛紛勸解,現在天下承平,實在不是向皇帝發難的時候!

「我管不了那麼多了,若是一直不作為,想要問鼎天下要等到何時啊!」年輕的寧王仰天發出了一聲哀號,寧王一支蟄伏了太久,他不想再繼續等下去了。

寧王的一章摺子快馬傳到了京城,隨後而來的還有三十萬兩白銀。

他願意為君王分憂,這些銀子就用做和倭奴做戰的經費吧。

除了寧王,其他大臣們也被震動了。

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所有的封疆大吏都不約而同的做了一件事情:向皇帝上書陳詞。

蘚疥之患已經成長成了一顆毒瘤,是該清除的時候了。

做法更為激憤的,是西北的那幫邊軍。

他們負有守土之責,即便是遠在江南的憂患也進入了他們的眼帘之內。

請戰書一封接著一封,這些平時里放蕩不羈的漢子們甚至越過了自己的直屬上司,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摺子直接送到御案前。

信使來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人困馬乏,無奈之中只能找了個茶攤稍微休息一下。

店家在和信使聊天的時候竟然問出了一驚天的消息。

倭奴攻擊明朝的消息不脛而走,半天之後已經是婦孺皆知了。

最先奮起的是一是一群讀書人。

消息傳入太學,學子們當場罷課,不顧幾位教授的勸阻走上了街頭。

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皇宮門外,整條大街都跪滿了學生,皇帝一日不給個令人滿意的答覆,他們就一日不起來,直到跪死為止!

其他階層也行動了起來,京城風雲雷動。

皇帝遇到了難題,所有的大臣也遇到了難題。

受到了攻擊,是委曲求全呢,還是奮力一擊?是祖宗的訓令重要還是天下的百姓重要?

大臣快速的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自保,以後做好防衛工作就可以了,一派主張對倭寇出兵。讓他們明白冒犯大明的後果。

不只是在朝堂上,內閣當中也上司烏煙瘴氣的,兩派人馬一見面就吵。對於如何對付倭寇閣老們也有不相同的意見。

一時間所有的人都在爭論。整京城亂成了一鍋粥。

皇帝徹底了失望了,他依為膀臂的治世能臣在面對一件棘手事情的時候居然手足無措了。

他有點憤怒了,如此簡單的事情還有再考慮嗎?

自明初建國以來,倭寇一直威脅著東南一帶的安危。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橫掃歐亞大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慘重失敗。

蒙古人對日本的進攻起因於日本不肯臣服於蒙古帝國。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高麗國王也致書日本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毅然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侵日戰爭。

但是兩次戰爭的結果都以元朝的失敗而告終。

倭奴的日漸猖獗,是不是和這兩次戰爭有關呢?是不是因為擊敗了元朝而生出了驕橫之心?

我大明非蒙元,不會任由倭奴胡來的!

乾清宮中,弘治帝雙拳緊握,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一道中旨發了出去:即日起解除海禁,東南沿海周邊可自行組織團練,抗擊倭寇,待到倭患消除以後,論功行賞。

其中功勞大者可以授予正規武職,官職可世襲!

聖旨發出去以後內閣不幹了,沒有票擬,皇上直接批紅。那對不起,這就只能算是皇上您的私人書信,不能算政府公文。

而沒有和內閣商議皇帝就下了聖旨,顯然是對內閣的不信任,甚至是蔑視。

全體的閣臣一致抗議,要求皇帝從新擬旨,交由內閣審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