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繼業者 第八百九十五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

從藍田縣往西,渭水以南的廣袤地區,後世西安市主城區,此時還叫長安鄉,只是帝都郊區般的存在。

再往西去,則是一片茂密的苑囿,除了外圍六國移民新建的小邑,點綴其間的宮室外,尚無大規模定居點,但也有馳道從中穿過,溝通阿房與藍田。

七月初二,一支數千人的軍隊行進在此道上,奉黑夫之命,已經升為司馬的安陸人垣雍站在戎車上,從未來過關中的年輕人還在咸陽遠郊,就已經被眼前景緻驚得目瞪口呆:

周覽泛觀,花草紛繁,眼花撩亂,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朝霞出自東沼,夕陽落於西陂。

左顧右盼,卻見深林茂密,有麋鹿奔走其間,甚至有他們南郡常見的犀牛身影。

抬起頭來,則有猿猴攀援其上,有的長嘯,有的哀鳴,上下往來,矯捷靈巧,穿梭枝柯,相互嬉戲。

若不是那些點綴其間的離宮別館,垣雍還真以為,自己在的不是關中腹地,而是雲夢大澤呢!

眼下,站在一片巨大的宮室前,望著出來跪迎的海量寺人,美貌宮女,再仰頭瞧瞧這宮城竟如此巨大:屋椽雕彩,椽頭飾玉,輦乘閣道,綿延相連。削平高山,其上築堂,台閣累累,重重疊疊。

垣雍不由傻乎乎地問旁邊的李於:

「這就是阿房宮么?」

李斯的次子,大秦御史李於對這些鄉巴佬的無知感到好笑,只微笑道:

「垣司馬,這只是宜春苑,一個不起眼的小宮室罷了,阿房宮,有它十倍大呢!」

「十倍!?」垣雍咋舌,這才明白,自己進入的,不過是上林禁苑的邊緣,目睹了關中宮室群的一角。

自秦惠文王起,便開始經營渭水以南地區,舉籍阿城以南,周至以東,宜春以西,南方直達秦嶺,方圓數百里地,都是專屬於秦朝皇室的禁苑,被命名為「上林之苑」。

到了秦始皇時,因為皇帝嫌棄咸陽宮狹小,更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諸多行宮都有甬道相連,供奉天子的庖廚,侍女,百官,宮中備具,無須從朝中調來。

不過秦始皇帝忙碌於案牘,鮮少有時間到各宮苑居住,倒是胡亥繼位後,在南方東方事態還未火燒眉毛前,樂此不疲,日游弋獵。

當時有行人入上林中,胡亥大帝一邊大呼:「他違反了禁入之令」,一邊高興得親自上弩,射殺以為樂……

除了供皇帝王孫避暑狩獵外,這裡還充當了咸陽的後花園,上林蔬果,一直馳名咸陽,是達官貴人才能吃上的特供。

北伐軍接受宜春苑丞投降,讓士卒暫時休息,驚嘆完關中的窮奢極欲後,垣雍卻又出奇憤怒起來。

「不是說關中已經沒有多餘土地,所以才讓有功將士在江南、嶺南安置么?」

「但這如此廣袤的地域,土壤肥沃,川流縱橫,何不開闢成農田?起碼能多划出一個縣,安置十幾萬人了罷?」

李於心中鄙夷,嘴上卻道:「司馬此想,數十年前,在秦昭王時,便有人提出過。」

長平大戰次年,秦中三縣大旱而生饑荒。丞相范雎上書:「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棗栗,足以活民,請開五苑,准許饑荒者進入,採集山果野菜以活命!」

但秦昭王竟是斷然拒絕,一席話說得范雎啞口無言:「吾秦法鐵則,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若開五苑,百姓有功無功者俱各得之,有功者何榮?無功者何羞?與其發五苑而亂,不如死民而治!」

「寧落無情之名,不做亂法之君!」

感動?佩服?

那你就傻了。

「故始皇帝繼昭王之思,五苑不得妄開。」

那邊李於說得大義凜然,卻有個聲音尖酸諷刺道:

「說得倒是好聽,當年鄭安平降於邯鄲,按律,舉薦者同罪株連,秦昭王卻私赦范雎之罪,加賜食物日益厚,更稱,有敢言鄭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那時候,他怎就不記得自己要做守法之君?怎麼就忘了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

李於看向發言者,卻是個二十齣頭的青年官吏,頭戴法冠,窄袖皮鞮,是北伐軍中典型的軍法官打扮,從百長以上,皆作為副官隨軍。

但卻鮮少能見到如此年輕的軍法官,擔任的還是司馬之副。

「這位是……」

垣雍是黑夫親衛出身,但對這位同齡軍法官卻十分尊敬,介紹道:「此乃安陸喜君之子,恢!」

喜的弟弟叫產,兒子有二,長子獲,次子恢。

獲生於秦王政十一年十一月,喜去鄢縣做獄吏時。幾年前,喜因向秦始皇上疏惹怒皇帝,被發配玉門關,獲追隨去西域照料父親了。

而次子恢,生於秦王政十八年正月,喜北上從軍攻趙時(此皆見雲夢秦簡《編年紀》)。喜流放時恢年紀尚輕,留在南郡學室,黑夫起兵後,他毅然抱著律令,筆夾在耳朵後面,投軍加入。

此子年輕氣盛,有其父之風,一貫說話直接,執法無情,得罪了不少人,但有黑夫庇護,從軍一年多來,職位越做越高。

眼下,批判完秦昭王言行不一後,恢又開始批判秦始皇了。

「始皇帝亦然,他赦免趙高死罪時,怎不記得自己要做守法之君?依我看,秦之諸君,嘴上要遵紀守法,實則是只許自己放火,不准他人點燈,百姓官吏務必守法,動輒嚴刑伺候,君王皇帝卻帶頭亂法,反正無人追究,一旦有下臣上諫,也會落得遠徙流放的下場。」

對父親的遭遇,恢是有怨氣的,父親那篇上書,黑夫曾人暗暗抄錄原文帶回南郡,交予恢,所以恢記得父親喜在裡面秉承的態度:

「君主作為法政的源頭,就像測量時刻的標杆,吏民,就像這標杆的影子,標杆正直,那麼影子也正直,標杆若歪,影子也歪了!」

他認為,天下之事敗壞,正是源於標杆的歪斜,幸好有武忠侯毅然起兵,撥亂反正!

一通批駁後,恢又指著上林苑道:

「譬如這廣袤苑囿,無數宮室,終日馳騁獵苑,不光君王耗費精力,還要消耗庫府錢財,對天下百姓沒有任何好處,不過是讓天子一人獨樂罷了,要我說,往後就該將上林開放,使百姓來自行耕作!不出十年,便能得一萬戶富縣!」

李於搖頭:「如此一來,獵苑豈不是全沒了,天子威儀何在?誰又能做到無私無欲?」

恢道:「武忠侯便沒有私慾,一心為公!」

李於才不相信,他篤定,等進了咸陽,得了富貴後,黑夫的狐狸尾巴就要露出來了。

「其驕奢,其暴虐,其貪戀權勢,說不定更勝於始皇帝。」

一行人在宜春苑休憩一夜,在行宮外紮營,不得擅入,軍漢們只能遠遠看著如花似玉的宮女流口水。

「光這宜春苑的宮女,就有數百,每夜一人,也得一年,始皇帝果然是與凡人不同,真厲害!」

「汝等不聽那李於說了么,阿房宮的宮女,十倍於此,皇帝得臨幸十年才輪得完啊!」

眾士卒最後紛紛點頭,達成了一致:

「難怪始皇帝累死了!」

然後便是艷羨不已:「累死也值啊!」

不過因恢嚴格約束,眾人也未敢冒犯,按捺下他們心裡痒痒的,除了軍法外,還有黑夫在藍田承諾大家的一句話:

「待到打下咸陽城,北伐成了功,單身的士卒,一人一個小宮女!」

……

同一天,黑夫尚不知望夷之變,胡亥之亡,已率大軍至灞上(西安灞橋區)。

黑夫記得,十多年前自己從藍田至灞上,是連綿不斷,雞犬相聞的數十個富庶里閭,可現如今,經過一場內戰後,卻顯得有些凋敝——男丁悉數徵發入伍,老弱婦孺躲在屋舍里不敢出來,他們尚不知楚人已入關的消息,對這支來自南方的軍隊依然心存疑慮。

未變的,則是灞橋之景,此橋長達百步,橋頭有高聳的華表,橋上每個石墩都雕刻著各種瑞獸,遙望對岸,則見築堤五里,栽柳萬株,好不壯觀。

站在這兒,東可遙遙望見四十里外的驪山,西北過了軹道,隔著渭水,則是八十里開外的咸陽城。

黑夫本欲直赴咸陽,但在灞橋,卻為一人所攔。

攔他的是灞上鄉嗇夫,一個三十齣頭的小吏,在黑夫征當地鄉寺歇腳,喚官吏來拜見時,拱手作揖道:「武忠侯欲直赴咸陽?」

黑夫理所當然地說道:「楚人已至西河,吾自當速至咸陽,封府庫,存典籍,撫群吏,安百姓,以衛國都。」

小吏一笑:「楚人哪有那麼快,更何況,這些事,文武之吏可代勞也,但有一件事,非君侯親為不可!」

「何事?」

小吏道:「君侯口口聲聲說自己奉遺詔北伐靖難,今北伐將成,卻過驪山而不入,可乎?」

一語驚醒,雖然嘴上天天說,但打心裡,黑夫都快把這謊話給忘了,眼下差點露餡,蕭何、陳平、隨何、陸賈都不在身邊,沒什麼智囊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