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熒惑星 第七百零四章 昌南侯的秘密

斤南水之戰後數日,尉陽的船隊帶著傷兵、俘虜和戰利品回到了南寧,黑夫正在此翹首以盼。

韓信向黑夫報捷的方式十分獨特,竟是數十根象牙,以及砍下來的象鼻。

象牙自不必說,乃是名貴之物,宮廷時常裝飾,但新鮮的象鼻就少見了,隨著環境變遷,淮河秦嶺以北大象已然絕跡。

「韓司馬說,這象鼻與猩猩之唇,獾獾之炙等,乃八珍之一,皆肉之美者也,特讓吾等砍了駱人戰象之鼻,趕緊送回來,請君侯及監軍食用……」

原本奉命回了一趟咸陽,稟報黑夫平閩越、南越事的子嬰,也在酷暑結束後,再次到了嶺南陸梁地,行使監軍的職責,此刻也站在黑夫旁邊。

黑夫拊掌而贊:「一戰擊破甌駱,斬首萬餘,雪前師之大辱,立赫赫功勛,尉陽,你與韓信做得不錯!」

他心裡一塊石頭落地,韓信的初秀還不錯,雖然知道手裡捏著張神將橙卡,但還是得經過實戰才能把星升滿啊。

黑夫對韓信的戰果十分滿意,但那送回來的象鼻,他卻不打算吃。

大象表皮糙厚,象肉不容易烹飪,但是鼻子倒是不可多得的食材。因為大象行動緩慢,多數是用象鼻子來進行活動的,象鼻是大象渾身上下運動最頻繁的部分,所以這部分的肌肉組織十分柔韌,聽吃過的人說,烹飪出來味道還不錯。

但黑夫依然拒絕:

「誰知道大象用這長鼻子干過啥?」

於是他便十分大方地,讓東門豹等都尉與兵卒將象鼻分了。

倒是回到幕府營帳後,從小在宮廷長大,吃過無數次八珍宴饗子嬰才告訴黑夫:「其實八珍之一的象拔,並非真象也,而是象鼻魚……」

「原來如此。」

黑夫哦了一聲,看來,韓信還是吃了文化不多的虧。

其實,他也不知道。

不過,即便是真的「象拔」,子嬰也沒有半分食慾,一來,他自從一年多前染了血吸蟲病,經過治療,明顯癥狀消失,但未能去根,一想到肚子里還有蟲子在啃食他的血肉,產卵嗷嗷待哺,他就覺得噁心,再不吃任何野味。

其次,前段時間回咸陽那一趟,子嬰將南方兵團的情況,事無巨細皆稟報給秦始皇,皇帝陛下對黑夫迅速提升南軍士氣,並橫掃閩越、南越十分滿意,對黑夫在陽山關髡髮勵士,又大肆安插舊部為都尉,也沒說什麼。

秦始皇只是讓子嬰回來後,再度向黑夫強調:

「三十六年結束前,進軍至北向戶,勿忘汝誓!」

子嬰只好苦著臉,拖著病體繼續在路上奔波。

好在剛來到南寧,就得知了前方捷報,韓信已完全擊潰了駱人甌人,百越最後的聯盟瓦解,四散星逃,接下來一路向南,去到傳說中「門戶向北開」的北向戶,只是時間問題。

但讓子嬰驚訝的是,黑夫卻給韓信下達了「就地駐紮」的命令。

「昌南侯。」

只有他們二人時,子嬰忍不住抱怨道:「君侯不令韓司馬速速南行,停下來作甚?」

「當然是收斂那數千死難將士屍骸了。」

黑夫的回答理所當然,似乎這比滿足皇帝封疆更重要。

子嬰急得直跺腳:「眼下是八月下旬,離年末只有一個多月,不乘著駱人星散抵達北向戶,君侯,你到時候如何向陛下交差?」

「監軍莫急。」

黑夫讓他坐下,笑道:「其實,吾等早就抵達北向戶了……」

「啊?」

子嬰有些發懵,朝中的人一致認為,北向戶在陸梁地,也就是嶺南地區的更南邊啊,據一些深入其地的楚人說,在那兒,太陽從北升起,故當地居民向北敞開窗戶以納陽,與中原相反……

「其實,北向戶不是某個小地方的地名,而是一大片地域……」

黑夫只好將自己幾個月前,跟徐福這位當代最優秀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探討過一遍的地理知識,簡略告訴子嬰。

「徐福告訴我,白晝最短之日為冬至,白晝最長之日為夏至。究其緣由,冬至日行遠道,夏至日行近道……」

這是中國人早就總結出來的規律,寫在曆法里,夏至日這天日行近道,直射的那條線,便是北回歸線。

這條線穿過鬱林、蒼梧,而番禺、南寧皆在其南邊,這裡一年之中,太陽在天際上微微偏北的時間,也不過十幾天,所謂的「北向戶」,其實是由於氣溫太高,不僅不必依賴日光提高室溫,反而需要著重考慮避陽,所以才反戶而居,中原人不知當地言語,想當然耳……

黑夫給子嬰解釋了一通,又在返回鬱林的路上,指著郁水沿岸,門戶朝北的越人廬舍為證,總算讓子嬰相信,他們已經在北向戶了。

「但這說辭,陛下恐怕不會接受。」

但子嬰依然憂心忡忡,他回咸陽時,聽說去歲,西域北道諸國不答應秦軍借道前往大夏,陛下震怒之下,於三十六年春,赦囚犯刑徒,發惡少年及邊騎,集結了軍民六萬人,更有牛一萬頭,馬三萬匹,驢、騾以萬數齎糧,隨李信出玉門關,西擊西域諸邦……

一時間,隴西、河西之騎為之一空,這下,連關中也糧價飆升,怨聲載道了,而另一方面,皇帝也下令,加速驪山陵的建設。

眼看皇帝伯父固執到了這種程度,子嬰唯恐昌南侯完不成任務,連累了自己,哪裡還敢去和秦始皇掰扯「北向戶」的真實含義呢?

「監軍請放心。」

黑夫卻胸有成竹,說道:「雖然真正的北向戶地域廣袤,但只要抵達其最南端,留下駐軍,招納蠻夷,使之為秦縣治,如此一來,吾等也算全取北向戶,自然能向陛下交差。」

直到這時,黑夫才告訴子嬰,徐福的去向。

「我讓徐福等人,帶著部分舟師,離開番禺,探索海岸,發現在南海之南,有一個大海島,乃是嶺南陸梁地的盡頭,命名為『珠崖』,監軍可如此回稟陛下,那裡,就是北向戶,就是天涯海角!」

對華夏而言,這十多年無疑是地理大發現時代,東南西北,無數個只存在於《山海經》《穆天子傳》里的地域,被商賈、使者、軍隊一一發現,隨之增加的,就是大量新地名。

既然哥倫布能把美洲說成「印度」,那作為發現者,黑夫將海南島說成「北向戶」也並無不可。

不然呢?他還真要讓韓信帶人去東南亞跑一趟?許多地方根本無路可走,去時四五千,回來時,恐怕就只剩下一千了……總之,先將皇帝忽悠過去再說。

子嬰卻驚了:「從海上過去設縣?這會不會……實不與名符?」

黑夫攤手:「陛下說了,要吾等必須走陸路抵達北向戶?」

子嬰回想秦始皇接見他時說的每個字,小心捋了一遍後,搖了搖頭:「這倒是沒說……」

「這不就行了,本侯先前奉陛下之命,助公子扶蘇打滄海君,靠的也是海船,海船抵達之處,盡為大秦國土,這次也一樣。」

黑夫朝北方拱手:「事後,我自會向陛下上疏,赫赫大秦,不應以海為牆,而當以海為路,以海為疆!陛下之國,不僅東有東海,如今,更南有南海矣!」

……

與此同時,番禺西南數百里外,秦軍的船隊,已渡過了短短的瓊州海峽,抵達了「珠崖島」,停泊在島嶼西北的一處港灣里。

「哪怕是走得最遠的商賈,也從未到過此地,南越人也未曾涉足,昌南侯是怎麼知道,這有個島的?」

徐福滿腹狐疑,他一開始以為這是片嶄新的廣袤陸地,直到奉命探路的幾艘船繞著它轉了一圈,證明的確為島嶼。

如此一來,徐福對黑夫的敬畏,又多了幾分,不論是三韓東南的扶桑島、閩越以東的夷州島,還是眼前的珠崖島,皆被昌南侯一一言中。

扶桑島,是徐福在海上尋仙時,聽三韓人提及過的,但後兩個島,距離他太遠,無從知曉。

一次還好,但連中三次,在徐福眼中,黑夫當真有鬼神之能了。

和他這種料事如神的神通相比,他們方術士半真半假的騙術,真是雕蟲小技也!

不過,這片島嶼在徐福眼中真是荒蠻無比,處處是椰樹,密林,沙灘,海鳥,黑色的礁石懸崖,已經快到深秋了,依舊日頭酷熱,曬得秦軍樓船之士脫皮,海風還大,愛海的徐福也輕易不想鑽出船艙。

「南服荒繳,不值一錢。」

徐福下了定論,不知道兩千多年後,全國人民都會涌到這買房。

船隊在島嶼西北停泊避浪的時候,偶爾見到幾個紋身裸體的野人,語言和南越人有很大區別,根本無從溝通。不過,他們也無獵頭惡習,性格溫順,見到秦人也不怕,整個部落跑來海邊瞪大眼睛觀看,最後見到巨大的樓船,八成是將他們當成了神靈,竟匍匐而拜……

等秦兵上岸探索一番後,發現此處地勢平緩,除了海邊的沙土不生五穀外,內陸竟也有些淡水溪流,可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