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六王畢 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

兵卒們把為爭奪項燕軀體而同袍操戈的上百人押了過來,一一跪在王翦的戎車面前!

「軍法吏。」

王翦頭戴兜胄,青銅在火炬下散發出昏暗的光,撒下陰影,遮蔽了他死盯住這些人的眼睛。

但見其面沉如水,冷冷道:「戰時拔劍互鬥爭功,何罪?」

軍法吏立刻應道:「稟大庶長,與爭首、私鬥同罪!」

「將帶頭的軍吏斬了,其餘人等,笞三十,奪爵!」

「王將軍,吾等衝鋒陷陣之功!」

那幾個百將、屯長直起身子,大呼冤枉,甚至還有人一把扯開甲,在火光映照下,黑夫也在人群中踮起腳,發現那漢子前胸後背滿是刃傷的疤痕,應是過去許多年累積下來的。

「我追隨王將軍多年!」他大喊道:「我在閼與流過血!」

「我記得你。」王翦淡淡地說道:「然功是功,過是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這時候,喊什麼也沒用了,秦國軍法重罰,功亦不能抵過,隨著軍法吏一聲令下,包括此人在內,十來名軍吏被按倒在地,王翦的短兵親衛們,舉起方才一直沒機會染血的兵刃,將其頭顱一一斬落!

王翦讓傳令兵一人持一首級,騎馬去方圓十數里的各部宣揚,勒令兵卒們不得私鬥爭首,否則這就是下場。

辦完這件事後,他才又命人將項燕的屍體運過來。

方才的爭奪中,項燕几乎被分屍,眾人好容易才將手腳身體重新拼湊起來,送到了王翦面前。

王翦下了戎車,親自走過去打量,神情肅穆。

他和項燕只有短短一晤,那是三十年前,項燕護送春申君到咸陽參加秦昭王葬禮,王翦正好是宮中衛尉郎官。

在掛滿黑白兩色、一片哀悼莊重的咸陽宮裡,兩個少壯軍尉一左一右站在殿外,低聲議論兵事,他們從夜晚說到黎明,頗有相見恨晚之感,臨別告辭時,卻隱隱感覺,對方以後會成為自己的敵人。

那之後,他們便再未相會,只是不斷聽說對方的輝煌戰績,誰料再見時,竟是這般光景。

不止是死後被分屍的血腥凄慘,從這些狼藉的屍塊上,王翦還嗅到了死亡和破滅。

「縱然生前再英雄了得,權勢熏天,指揮數十萬大軍猶如臂使,最後都只是一堆爛肉。」

王翦心中頓生兔死狐悲之感,但當他聽說,首級依然未能找到後,又謹慎地問道:「這真是項燕?汝等真的親眼看到他自盡?」

軍吏們都說,當時只見楚軍一陣慟哭,等他們殺至近前時,那些楚人又拚死抵抗,試圖阻止他們接近這具無頭屍身……

王翦默然,眼下的情形有些麻煩,項燕親衛幾乎全部戰死,抓到的俘虜,又無人親眼看到項燕自殺,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雖然做過令史的軍法官信誓旦旦地說,這具屍體的年歲,與項燕几乎一模一樣,但未見首級,身份便無法完全確認。

「易裝而逃,這不是項燕的風範。」

王翦最終做出了判斷,讓人向全軍通報項燕已自殺而亡的消息,可暗地裡,他決定讓外派追擊敵軍的部隊,繼續追查項燕的下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好在,他還繳獲了項燕的帥旗,可以證明此事。

「南郡都尉李由、率長黑夫何在?」

黑夫一個激靈,立刻亦步亦趨地跟在李由身後,上前獻旗……

項燕的帥旗正幅不用帛,而用鮮艷的羽毛編綴,旗杆粗如小腿,長三丈,旗面能覆蓋一輛戰車。

聽東門豹說,當時他們殺到跟前,眾人只是一窩蜂地去奪項燕屍體,還打了起來,場面十分混亂。眼看擠進不去,正急躁間,他卻瞧見插在車上的大旗,這才讓人砍下扛了出來,誰料歪打正著。

王翦笑道:「李都尉,你令部眾輕裝馳援,奪得項燕帥旗,此亦汝指揮調遣之功!」

「黑夫,你是第一批抵達的援兵,先大作旗幟,亂楚人軍心,又連破楚後軍數陣,奪項燕軍旗,此功亦不小。」

「戰勝得旗者,各視其所得之爵,以明賞勸之心。汝等二人的功勞,本將軍讓軍法吏記下了!」

除此之外,王翦又表彰了各軍今天的表現,誘敵、堅守、突擊、詐敗,都有功績,連剛剛打敗了景氏之兵,尚在十餘里外的蒙武,王翦也不會忘了他的功勛。

此戰秦軍大勝而楚軍大敗,是一場皆大歡喜的仗,但王翦卻話音一轉,嚴肅地道:「楚軍數萬人被殲或被俘,但仍有不少四散而逃,為免其重新聚合,諸君當連夜追擊!將其盡數擊潰!」

王翦已經在為進攻壽春,盡取楚國城邑做準備了,只要掃清了這些抵抗力量,滅楚易如反掌!

李由所率的南郡兵團奉命向北追擊,黑夫見自己的手下們傷亡也不重,便叫利咸帶著些較為疲倦的人留下來收拾戰場,他自己則帶著五百人緊隨李由。

「都尉。」

在離了王翦指揮幕所後,黑夫低聲問道:「今日所立之功,不知能得何賞?」

因為黑夫表現極佳,相當於給南郡兵得了一個「集體功」,所以李由十分高興,心裡已把黑夫當成了自己的福將,上次助他在敗軍里一枝獨秀,此番又讓他不動手就撈了個大功勞。

於是李由便笑著道:

「奪旗之功,僅次於斬將。你所帶的那千五百人,軍吏、兵卒人一級,奪旗的東門豹,可獲兩級爵,至於你,公乘之爵已入囊中!若在楚滅之前稍有表現,五大夫亦可期也!」

……

從這天夜裡直到次日,十餘萬秦軍兵卒分成二三十部,開始從戰場上散開,追殺潰散的楚國敗兵。

據黑夫所知,較大的敗兵有兩支:左司馬昭華收攏了兩萬人,逃入了蘄城內,負隅頑抗,王翦已親帥秦軍主力圍城。

此外,那天被項燕派去阻攔蒙武的景氏族兵,景睿被蒙武陣斬,景駒則帶著數千人向東逃走,可能要去下邳。

除了這兩支外,其餘楚軍,倉皇四散者無算,大多失去了建制,多者千餘人,少者數十人,沒了項燕,他們就失去了團結的主心骨,也被秦軍打丟了魂,均丟盔棄甲,星散而遁。

有的逃往附近的楚國城邑,如視日周文者,則帶著部分人逃入了山林,秦軍也懶得去追。

但黑夫的好運氣,似乎都在奪旗之功里耗盡了,散開後向北追擊的他,沒逮到什麼大魚,只砍了百餘級楚人潰兵首級,還在次日傍晚時分,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

狂風大作,閃電劃破陰霾的天際,驟雨傾盆而瀉,地面頓成澤國,黑夫他們只能停止追擊一隊百餘人的楚人潰兵,找地方避雨時,卻發現前方是一座連地圖上都沒有標註的小邑……

「這地圖也太馬虎了,只畫到縣一級,一些道路是錯的,這小邑也沒有標註,幸好大戰已經結束。」

牡也不扛旗了,而是為黑夫撐著這年頭的雨傘「蓋幔」,黑夫也讓季嬰收起地圖,讓眾人加快腳步,去佔領這座小邑避雨。

「若是有楚軍潰兵在裡面,正好又多了些首級。」

不過在殺入這座只有百餘戶人家,牆垣不過一丈高的小邑後,他們發現,這裡別說是楚軍,連人影都沒有半個……

等黑夫他們徑自開進這裡最大的屋舍躲雨時,發現這裡的人撤的很匆忙,連曬在外面的衣裳都沒來得及收。

過了一會,奉命在邑內尋人的東門豹抓了一個一瘸一拐的五十老漢過來,那老漢身穿褐衣,可見十分窮困,還抱著一個年幼的小女娃,三四歲左右,她很害怕凶神惡煞的秦軍,躲在老漢懷裡抽泣不停。

「老丈,我且問你。」

黑夫讓眾人不要嚇他們,和善地問道:「這邑中之人都去了何處?」

楚人老者不曾想,眼前這黑面秦吏的口中竟蹦出了地道的荊楚話來,一時愕然,半響後才訥訥道:「聽聞蘄南那邊打大仗,邑主害怕被波及,便帶著邑中百姓逃到澤里去了……」

他所說的澤,當是位於蘄北的那片沼澤,山林沼澤,通常是百姓躲避戰亂天然的庇護所,畢竟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軍隊開過,為了就食於敵,每一粒糧食都會搜走,跟蝗蟲過境沒什麼不同。

「你為何不去躲避?」黑夫繼續問道。

「老朽腿腳不便,走不遠,再說還有女孫要照顧。」他的腿的確一瘸一拐的,想來是受過傷。

「昨天和今日,可有楚兵逃入此地?」

老翁摟著小孫女,彷彿想要儘力將她藏好,低頭道:「無有……」

「率長,看我找到了什麼!」

說話間,季嬰卻興奮地跑了過來,他們在這老漢家中,還搜到了幾件藏在草叢裡的帶血甲衣,毫無疑問,這是楚甲!很顯然,老者說謊了,小邑里不僅有潰兵進入,還被他收容救助過!

「這又如何解釋?」

老漢面如死灰,喃喃道:「那些都是本邑的子弟,敗退後逃回此地,我總不能看著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