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六王畢 第一百五十二章 香餌之下

四月下旬的一天,天剛蒙蒙亮,位於戶牖鄉西面十五里外,前往大梁的必經之路上,塗道兩旁的草澤中,已經不斷有人出入,向隱匿在林內的周市和陳餘彙報他們在戶牖鄉邑看到的情形。

「戶牖鄉的糧食已裝上牛馬大車,壓得滿滿當當,並在邑外道路上排開。」

「秦軍營地里的秦吏帶著三十人出來了,還押著一個孩童。」

聽到這裡,陳餘捏拳道:「一定是我那侄兒!」

「秦吏和秦卒與張氏在邑外道別,帶著鄉邑里的百餘青壯,押解糧車出發了,那孩童被綁在其中一輛車上……」

聽到這裡,周市也對陳餘道:「那百餘青壯不會為秦人效死,屆時吾等只需對付那三十餘秦卒。」

他回過頭,看著這兩個月來跟隨自己東奔西跑,為反抗暴秦而繼續奮戰的魏國壯士們,以及陳餘帶來的那十餘趙地俠客,露出了笑。

「這次,定要讓大梁城的秦軍,一粒糧食都得不到!」

然後,當太陽高高升起後,手下再打探來的消息,卻打破了周市和陳餘的計畫……

「那秦吏押解糧車,突然在岔道調轉方向,往外黃縣城去了!」

「什麼!?」

周市、陳餘皆大驚。

「莫非是他們覺察了吾等要在此攔截?」周市有些懷疑地看向陳餘,雖然陳餘那天一席話,讓他對此人印象改觀不少,但周市並沒有完全信任他。

陳餘則猜測道:「或許是秦吏擔憂先前陽武縣送往大梁的糧車,就在這條路出了事,故打算繞道?」

從戶牖鄉前往大梁的道路有兩條,一是直接往西,要走百里才能抵達大梁,中途要在小黃鄉過夜,周市他們就埋伏在戶牖和小黃中間。

第二條,是先去外黃過夜,然後從外黃往西走,依然要走兩天。

秦人選擇走第二條路,使得伏擊計畫被打亂,周市開始躊躇,打算取消這次襲擊。

但陳餘卻不肯善罷甘休,苦勸他道:「去外黃更好,那是我兄長故地,秦人雖佔據外黃,在城內四處搜捕輕俠,但城外的鄉野里閭,還藏身著不少輕俠。他們曾受我兄長恩惠,其中幾個頭目還與我有聯繫。周君不如帶人趕往外黃至大梁的必經之路繼續埋伏,我則速速前往外黃郊外,聯絡輕俠,或可得數十人!到時候合力夾擊,必滅秦寇,燒其糧秣!」

陳餘一番話,讓周市心裡又活絡起來,這時候他就算放棄計畫,去襲擊戶牖鄉,面對剩餘的秦卒和張氏僮僕武裝,勝算也不大。

但若能藉此事將外黃輕俠也吸納進來,他就能匯聚更多的人,做更大的事!

周市立刻攤開自己在陽武縣做吏時帶出來的地圖,卻見距離他們所在位置往南不到三十里處,便是外黃通往大梁的道路,而且要穿過一片密林……

現如今,秦人對魏地的控制,依然只佔據了城鎮作為據點,勉強維持交通線而已,對廣闊的里閭農村,卻無能為力。

所以對熟悉當地道路、河流的本地人而言,想要躲過秦人耳目,並不困難。而且大多數魏人,對秦軍的統治並不心甘情願地屈服,不是每一處縣鄉,雙方關係都像戶牖鄉那麼和諧,在外黃、陳留等地,氣氛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當地魏人很樂意協助周市。

「我便帶著人,在此地等待陳生。」

周市指著地圖上那片林子,看向換了一身粗布褐衣準備出發,但書生意氣不減的陳餘。

「陳生若諸事順利,便於明日天亮前,帶著外黃輕俠,在這片林子與我匯合!若日上三竿前還未到,恕我不待!」

……

陳餘沒有違約,在次日天明之前,他便跟著周市派給他的鄉導,摸黑來到了這片密林。

來的還不止帶去的那些人,卻見陳餘身後,還跟著四五十人!都是穿短後之衣的輕俠,或打著火把,或提著劍刃,一個個蓬頭突鬢,大聲地說話,說要見見這兩個月來,給秦軍造成了無數麻煩的「周大俠」。

「才一天時間,陳餘竟招募到這麼多人!張耳的名望,竟如此之大?」

周市頓時皺起眉來,身為世代當兵的武卒,他其實是看不上這些輕俠的。但事到如今,魏國覆滅在即,他必須團結一切與秦為敵的人,儘管他們大多是為了個人恩仇,與一心要保魏國的周市不是一路人。

他只能壓著脾氣,開口吹捧了眾輕俠一番,說他們在外黃淪陷後,並沒有逃走,而是留下來繼續與秦軍作對,亦是「大俠」。

安撫好眾輕俠,讓他們下去閉眼休息片刻後,陳餘坐到了周市身邊,周市發覺他面色似有不快。

「陳生,在外黃打聽到何事?」

「那駐守戶牖鄉的秦吏黑夫,實在可恨!」

陳餘一拳打在樹上,憤恨地說道:「那黑夫不僅逼死了吾嫂,挾持吾侄,抵達外黃後,還大肆招搖過市,宣揚自己擒獲張耳之子的功勞。並辱罵我兄長和外黃輕俠是喪家之犬,只會借妻家財富招攬無賴,以武犯禁,擾亂國法,一旦遇事,卻上不能保家衛國,下不能護衛妻兒,只會自己狼狽而逃,真乃鼠輩。」

「他還揚言,今日要帶著張敖,前往大梁受賞,換取黃金賞賜。還說什麼,『這小輕俠或會被押往關中,閹了入宮,做個小寺人,侍奉大王』。豪傑之後焉能受此羞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必殺此賊!」

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到一天,外黃附近的各鄉、里都知道了,所以陳餘才能如此順利地招募到四五十人。

這些人或是輕俠,或是受過張耳恩惠的當地壯士,聽說陳餘要與周市合作,伏擊那伙秦人,都摩拳擦掌地說願意幫忙救回小君子……

還有個輕俠還振臂呼道:「這些時日,吾等可受夠了秦寇的氣,正好殺個痛快,也算對得起張大俠的酒肉恩惠!」

周市點了點頭,沒有產生太大懷疑,秦人狂妄不是一天兩天,往常陽武縣的秦軍捉了他的手下,都要遊街示眾,再斬首棄市,以儆效尤,但他們不知道,魏地的男兒,是殺不絕的么?

他只是擔心,當那秦吏黑夫帶著糧隊從外黃出來時,會不會增加護送人手?

結果讓周市鬆了口氣,探子回報,那秦吏太過自信,竟未增派人手,仍是他們三十餘人,帶著百餘民夫押糧,天明後,已經出了外黃縣,緩緩朝這邊走來……

眼看天色大亮,作為這場伏擊的指揮官,周市開始給陳餘等人分配任務。

他那兩名同樣是魏武卒的親信,負責帶著近百名魏人分成兩隊,分別埋伏在道路兩旁的草叢裡,到時候聽見周市大喊,便一起殺出,擾亂秦人陣腳,驅趕那批魏人民夫。

親信領命,向周市行了個武卒的軍禮,帶著集合完畢的五十人,貓著腰跑了出去,越過路面,到對面的林子里埋伏。

陳餘則被要求,帶著那幾十名輕俠在這一側林中,他們專門負責殺敵,救人。

「此番仍是以燒糧為主,救得張氏小君子,燒了糧,便可退入林中撤走,秦寇不必殺盡。」

周市很清楚,不能只看到眼前這股運糧的秦人,他們雖說還在魏國的土地上,卻要把此處當做「敵境」,一點不能大意。大梁就在西面百里處,秦人的騎兵,幾個時辰就能奔騰至此,在平原上與他們遇到了,人再多也必死無疑。

最後,他還留幾個獵戶蹲在樹林入口,負責看秦人車馬隊伍進入與否,以真假難辨的鳥鳴聲作為信號……

……

太陽漸漸升起,露水慢慢蒸發,趴在林木草叢裡等待時,周市發現了陳餘其實是很緊張的。

他雖然脫下了儒服,穿著短後之衣,身前放著二尺劍,打扮酷似遊俠,但臉上依然能看出幾分書生氣質,不斷眨眼看向露面,有些期盼,又有些緊張不安。

「陳生說自己殺過人,這我信。」

周市笑道:「但,你卻從來沒打過仗罷?」

「的確沒有過。」陳餘知道自己的緊張被發覺了,有些羞愧。

「無妨,我第一次上陣時,也如你,如他們一般。」周市安慰了他,又對著身後的眾人努了努嘴。

在跟著周市的這群人里,真正打過仗的,又有幾個呢?

這近百人中,真正的武卒,不超過五個。其餘人,都是陽武縣、黃池縣的縣卒、農夫,甚至是小商賈。他們或因為被秦人殺了親眷想要報仇,或因為曾與秦人為敵不敢投降,甚至還有沒任何理由,稀里糊塗跟著周市跑出城的。

在魏人眼裡,秦人猶如虎狼,駭於其上首功的惡名,所以不管哪一處,跑掉的人都不在少數。

這些人過去都不是戰士,即便跟著周市東躲西藏兩個月曆練了點,但仍顯稚嫩。此刻又要迎來一場戰鬥,雖然是以多打少,卻還是緊張不已。

因為秦軍的強悍給他們留下了很深印象。

陳餘看見。有個大概才十四歲的少年緊緊地握住木矛的柄,像是抱著自己的父母,都快哭出來了,更多的人,則不自覺地挪動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