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威加海內歸故鄉 第十五章 戰天皇鏡

「萬佛朝宗大陣鎮壓盤古斧么?」

鴻蒙大世界中,顧承遙遙觀看著這一戰,為菩提老祖的所為很是讚賞。

平心而論,相比起諸天毀滅的結局,他倒是寧可選擇佛門大興。

反正人界已無佛門立足之地,佛門願意傳道其他世界,也由得去。

不過局勢的發展,真的能如預期那樣么……

他並不看好。

所幸無論如何,菩提老祖困住盤古斧,永恆之主等十尊混元接近紀元大陣,原本沖向九大世界的神孽洪流,立刻分出一部分回援。

無論是鴻蒙,還是其他各大世界,壓力頓時大減。

機會來了!

西王母和后土將各大世界的人口往山河社稷印內裝入,顧承則往天界而去。

目標——

無上大羅天!

天界分三十六天。

最上為大羅天,包羅諸天極高無上,是為天帝所居,如今空缺。

其下是三清三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與玉清境清微天,正是三清道祖所居,代表著道教的地位,僅在天帝之下。

再下東、西、南、北每方,各有八天,才是天庭四御所在。

人族三皇伏羲、神農、軒轅,為了找尋中天鼎的下落,甘願犧牲,不僅再無成就混元的機會,更是元氣大傷,跌落境界,付出慘重的代價,終於借著大劫爆發,命運封鎖露出破綻之際,推算出中天鼎正在無上大羅天。

一個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

昔日天界收走四鼎,其中三鼎分別為紫微大帝、長生大帝和勾陳大帝執掌,但最重要的中天鼎卻離奇失蹤。

顧承在得知這件事時,就認定必然有混元級別的存在插手。

因為在天帝未出,三清閉關之際,三位大帝確實是天界的執掌者,那時乾坤鼎剛剛發威,又一分為九,定了九九至尊之位,天界正是最關注的時刻,怎會在收取寶鼎時,鬧出這麼大的差錯?

因此必然是混元道祖出手,才能令三位大帝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但具體是誰,卻又有重重疑點。

原本嫌疑最大的,是三清道祖。

畢竟他們長期閉關不出,又是混元巔峰的修為,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奪走中天鼎,完全能夠辦到。

可後來無量天尊的出世,代表著三清道祖被幕後主使牽制,嫌疑基本洗清,顧承不得不懷疑外界混元道祖,或者阿彌陀佛去而復歸。

直至現在,真相大白——

隨著顧承步步登高,向著無上大羅天逼近,一道照徹九天十地的鏡光顯現,古樸的圓鏡阻擋去路。

「天皇鏡,果然是你!」

顧承目光一沉。

既然中天鼎在無上大羅天內,那麼收走寶鼎的,自然就是這件三皇神器之首,天皇鏡!

「昔日朕登基時,你出手滅之,本以為是天意要亡我大漢,沒想到是你在幕後影響!」

顧承看著天皇鏡,語氣卻不是對著一件神器,而是面對幕後主使。

他遭遇過最大的生死危機,就是登基為帝時,被天皇鏡襲擊,紫微大帝為討好天皇鏡,順便壓制人界,也出手滅之。

那一戰他準備良久,以九天息壤煉製分身,又有后土娘娘相助,依舊不敵,最終還是依仗妖族至寶鳳凰之心,在大秦世界復活,才有了捲土重來的機會。

此後顧承一直以為這是天意針對,畢竟在原定歷史中,大漢是滅亡的,是他平黃巾,壓世家,逐佛門,滅蠻夷,培養文武班底,硬生生逆轉了國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天意的觀念下,萬物生亡有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符合人道大勢,顧承所作所為,是為逆天改命,遭到天皇鏡針對,理所應當。

可當諸天萬界的真實面貌展現,顧承用山河社稷印收羅無數小世界,組建屬於自己的大世界時,他又發現,所謂天意,不過是一種自閉的防禦措施。

由於末法大劫侵蝕諸天,許多大世界或滅亡,或降級,小世界哪怕幸免於難,也岌岌可危,在這種前提下,天意孕育誕生,為的是阻擋外來力量掠奪世界本源,進一步造成破壞。

顧承行走諸天,以龍靈收取異族龍氣,就是在掠奪小世界的本源之力,它們以天意防禦,直到抵擋不住,乾脆投入山河社稷印內,無形中也得到庇護。

所以天意的存在,其實是一柄雙刃劍,極有好處,又有弊端。

可如此一來,鴻蒙大世界的天意,又算什麼?

它作為諸天第一,需要天意那樣的存在么?

不需要!

天皇鏡作為天帝權柄的相爭,應該代表著天道,而非所謂天意,因此登基時撥亂反正的一擊,就顯得極不尋常。

「從那時起,命運之道就預見到了朕登基後,會振興人族,成為日後末法大劫的抵擋者,為了絕以後患,你才操控天皇鏡滅之!」

顧承冷聲道:「不過你對天皇鏡恐怕還達不到完全的控制權吧,登基滅殺,伐天拉攏,經過這兩次折騰,現在還能驅動它多久?」

天皇鏡依舊是冷冷清清的模樣,卻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鏡面旋轉,一道鏡光直接照了過來。

天地陡然寂靜,虛空無形,光波蕩漾。

給顧承的感覺,就是在天與地的盡頭,一抹開天闢地的光芒綻放,劃開萬丈紅塵。

光芒似黑似白,似陰似陽,其內有清濁之氣盤旋追逐,最終化生萬物。

起源之道!

一切的起始,一切的源頭!

「來得好!」

顧承毫無畏懼,一劍斬出。

劍光筆直,直接橫穿億萬里星河,一劍開清濁,分晦明,斬出了半邊晨曦光明,半邊幽暗黃昏,然後齊齊寂滅。

整個天界都震動起來。

包括三清所在的三清天,都彷彿在瑟瑟發抖,玄都大法師往大羅天外看去,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實在是這場大道之爭,驚心動魄到了極致。

他遠遠旁觀,只能看到鏡光劍光遙遙對峙,在不動中蘊含變化,在運動中蘊含永恆,演繹出運動與靜止,剎那與永恆,相對與絕對,矛盾與對立,和諧與統一,彷彿窮盡一切……

起源戰終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