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威加海內歸故鄉 第二十五章 定海神針

菩提老祖所傳,皆是與天同壽真功果,不死長生大法門,能入他門牆的,豈是易於之輩?

那弟子也是靜極思動,眼見悟空立定,起了手,示了意,立刻掐訣施法,口喝一個「定」字。

這定身術看似小道,實則最考驗道行高深,他這是欺負猴兒入門也僅數年,再得功果完備,也不如他們悠悠歲月,照面之間,就要將其拿下。

悟空身軀一顫,果然定在了原地,那弟子嘴角上揚,剛要嗤笑,眉心忽然一跳,猛地回身一按,掌心綻放雷光,正與悟空的拳頭對了正著。

而那原本被定住的身影,如水月鏡花,消失無蹤,正是顛倒陰陽。

「第一合!」

悟空咧嘴一笑,掌心也有千萬雷霆暴現,震動虛空,傾瀉而出,接上五雷轟頂。

那弟子倉促之下,施展的雷法如何當得起這門攻擊性最強的大神通,渾身劇顫,頭髮都倒豎起來。

所幸悟空念著同門之宜,沒下死手,他又是道行高深的,眨眼間收納了雷光,惱羞成怒,催動元神,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眨眼間沒了蹤跡。

然而不待他迂迴反擊,悟空如影隨形,展開潛淵縮地,翻江攪海,跟了上去。

這兩大神通一對陸地一對海洋,無形中連天空都已囊括,或許極限爆發不及筋斗雲,但若論追擊效果,絕難擺脫。

「第二合!」

當猴子的笑聲在背後響起,那弟子長袖拂起,浩浩蕩蕩的龍捲風席捲,要將悟空帶開。

可任他神通有道,變化無涯,在猴子面前也是無用,能擋的信手擋下,不能擋的迴風返火,盡數奉還。

「第三!第四!第五……」

鴻蒙大世界人界,能自如掌握全部天罡三十六變大神通的,唯有諸葛亮一位。

而諸葛亮催動神通,揮灑自如,還要靠水鏡學宮相助祭煉的八陣圖,悟空則是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實在是先天造化與後天教導,皆是無與倫比,怪不得有此成就。

猴子自信滿滿,任由同門走了八合,再使了個移星換斗之法,拿了他去,轉瞬間回到松樹前,笑嘻嘻地看著眾弟子:「如何?俺老孫的本事,你們可見識到了?」

「休得放肆!」

眾弟子豈能咽下這口氣,紛紛上前挑戰。

猴子戰意熊熊,將所有弟子一體鎮壓,打得舒爽了,放聲大笑,忽然心有所覺,往後面看去,就見菩提老祖悄無聲息地站在後面,淡淡地看著他。

悟空大驚,趕忙拜了下去:「老師恕罪!老師恕罪!」

眾弟子也紛紛拜下,卻是羞愧不已。

「道法神通,不死長生,可是為人前賣弄?」

菩提老祖先是看著眾弟子,又望向悟空:「我也不罪你,你且去罷!」

悟空聞言大驚:「老師教我往那裡去?」

菩提老祖道:「我已無神通教你,你從哪裡來,便回哪裡去就是。」

悟空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來,然老師厚恩未報,不敢去。」

菩提老祖道:「哪有什麼恩義,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否則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萬劫不得翻身!」

悟空聞言渾身一顫,叩首道:「決不敢提起老師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在眾弟子複雜難言的目送下,他捻起口訣,縱起筋斗雲,徑回東邊而去。

僅僅一個時辰,就回了東勝神州,神目掃射,卻是要尋那麒麟山。

但麒麟山早在數年前的交鋒中夷為平地,哪還有半點留存,悟空以為這位師父也不願見自己,更是傷心,在原處坐了許久,才回那傲來國。

到了花果山,未至水簾洞,就聽鶴唳猿啼,聲音甚是悲切,開口叫道:「孩兒們,我回來了!」

話音落下,就見千千萬萬的猴子躍了出來,把他圍在當中,連連叫道:「大王,你一去許久,讓我們好想!」

悟空心頭寬慰,悲戚稍去,卻聽猴子們又道:「大王,我等近來被一大妖在此欺虐,強佔水簾洞府,被那廝捉了許多子侄,教我們看守洞外,望大王作主啊!」

悟空勃然大怒,都不問那大妖來路,縱地金光,直入水簾洞內。

就見正中坐著一位魁梧巨漢,頭戴烏金盔,身掛皂羅袍,下穿黑鐵甲,足踏著花褶靴,腰廣十圍,身高三丈。

悟空大喝:「就是你這廝佔了我水簾洞?」

那大妖見得悟空不僧不俗,赤手空拳,並未有什麼警覺,執起一口大刀,鋒刃明亮,大喝道:「吾乃混世妖王,你……」

話到一半,悟空早已不耐,雙手一攝,那大妖身不由己地飛出,直接倒提起來。

「饒命,吾家祖宗乃是獅駝……」

眼見悟空神通無量,凶神惡煞,那大妖駭得趕忙報出後台。

「任你是誰,俺老孫也一併打殺!」

悟空哪裡理會這個,手上用勁,直接將他撕成兩半,再將那大刀攝來,舞了兩舞,極不順手,琢磨著自己也要弄件兵刃,才顯威風。

滅了外敵,悟空會聚群猴,共有四萬七千餘口,一併操練,再喚來滿山精怪,各路妖王,共有七十二洞,參拜猴王為尊,每年獻貢,四時點卯,把花果山打造得如銅牆鐵壁,儼然一方勢力崛起。

……

……

與此同時,鴻蒙大世界。

人界。

建元洞天內,顧承本尊,西王母、鎮元子、伏羲、神農、軒轅等一眾大能,位於造化八陣圖內,以河圖洛書為核心,測算天機,洞悉過去,占卜未來,尋找中天鼎的蛛絲馬跡。

人界得勝而歸,本源提升,固然可喜可賀,但依舊是量變。

別說應對可令諸天大世界毀滅的末法之劫,與天界相比,還是有所不足。

唯有九鼎合一,重現乾坤鼎,才能引發質變!

所以從那時起,眾多大能就以八鼎為基礎,輔以先天八卦,尋找那一絲可能。

這種搜尋並不限於鴻蒙大世界,而是化作無形的觸手,向諸天世界蔓延。

如此繁複,若非如今人界烈火烹油,實力鼎盛,絕對無法支持。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日,當玄黃大世界內的某股波動傳來,顧承眉頭猛然一動:

「大禹所留,定海神針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