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歷三生翻覆六界 第二十一章 人才強國

「陛下!」

當眾臣一一現於身前,顧承抬手,溫和的赤色光芒沒入他們體內。

以姜國如今的局勢,即便一人再有能耐,也無法事必躬親,強國崛起。

所以顧承召喚麾下文武,為其賦予這個世界的氣息,動用的正是女媧血玉。

憑藉人族造化之力,來自其他世界的文臣武將,也都有了此世的氣息,不被天道排斥,可以修鍊仙武之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然,一次性不能太多。

第一批,顧承招來十位。

大宋世界,辛棄疾與魏進忠。

辛棄疾是操練弱兵的能手,早年在金國起義,後來又為南宋訓練飛虎軍,姜國的士兵派給他訓練,最合適不過。

魏進忠則是內侍首領,顧承接下來要掌控姜國的大權,身邊人先得安排妥當。

相比起得過且過的姜國上下,唯一想要強國的是姜王,正以聚氣陣於王宮內閉關修鍊,參悟祖上傳下的秘法,至今已有數載,想要有個結果,恐怕還要數載。

仙武世界,閉關修鍊的大王不在少數,他並非異數,何況王后離行使國君的權力,管理得井井有條,小國也有小國的好處,沒多少權力可爭。

大隋世界,高熲與魯妙子。

論及沙場交鋒,隋有四大名將,賀若弼戰術多變,韓擒虎率軍勇猛,史萬歲身先士卒,楊素手段酷厲,都是一等一的厲害。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階段有辛棄疾的操練,暫時用不到他們,反倒是論及治國手段,無人能及高熲。

魯妙子則是軍備的保證。

姜國淪為魯國的織布坊,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刺繡工藝,這種神紋技藝,是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推衍,代代相傳。

但別忘了,根源是顧承傳授軒轅的神文。

顧承所創的神文,闡述天地萬物的妙理,以魯妙子的巧手,再加上顧承的教導,用不了多久,姜國就能自行煉製武器防具,毋須成為原料工坊了。

大明世界,無名、聶風與步驚雲。

女媧救世三星,與女媧血玉的力量完美契合。

如今山河社稷印內的四大世界,都是高武級別,比起仙武人界,還有等階上的差距。

這一步之遙,非常難跨越,顧承認為最有希望成就的,便是風雲無名。

大秦世界,蓋聶、星魂與公孫龍。

蓋聶以野人的身份,行走天下,博取威名。

所謂野人,並非後世所想的那樣,而是與國人對應,也就是住在城中和鄉下的區別,身份上都是農,一旦展現能力,得到認可,就能成為士,不會逾越尊卑。

星魂挑選門客,訓練死士殺手,陰陽咒師。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崇尚俠義風氣,但實際上也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最典型的莫非廉頗,廉頗養門客雖不及戰國四公子,全盛時期也有兩千多人,結果被罷官免職後,門客一鬨而散,待他復了大將軍職,又厚顏趕回來侍奉。

顧承很清楚,以姜國的條件,前來投靠的門客都不會是什麼忠義之士,不如讓星魂放手施為,恢複天樞的精銳是暫時別想了,先以羅網為目標。

最後的名家公孫龍可往各國,發揮辯才,探聽情報。

顧承所挑的十人,並非最強,而是當前最為需要的。

第一階段,以發展國力為主。

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國家太過弱小,再怎麼布局綢繆都是無用,只會為他人做嫁衣裳。

四大世界晉陞高武后,已然互相連通,眾人在各自的領域中抵達巔峰,早有了邁入新天地的渴望,被顧承招來,可謂大喜過望,鬥志昂揚。

蓋聶、無名、聶風、步驚雲、公孫龍雷厲風行,即刻動身,去往這看似是史書中春秋,卻又更加絢麗多彩的世界。

辛棄疾、高熲、魯妙子入都城自薦,得王后離召見後,很快以自身能力嶄露頭角,魏進忠默默入宮,星魂隱於暗處。

……

時光飛逝,三載即過。

顧承這一世年滿十歲,已是氣宇軒昂,儼然成年模樣,王后離將國事交託於他,樂得自在。

「王兄!」

而龍葵也長大,亭亭玉立,一襲青衣,淺飾深色花紋,通體上下,無半點裝飾,明眸皓齒,顧盼生輝,如夜色中高懸一輪明月。

到了叛逆的年紀,不往哥哥身上掛了,只是每早必然入宮問候,然後就磨蹭著不願離去。

「今日是溫習神紋,就在我這裡吧!」

顧承知她心思,主動開口。

「好吧!」

龍葵一副「是你邀請不是我不願意走」的嬌俏模樣,在席上坐定,雙手在虛空中勾勒,專心致志地銘刻起神文來。

「殿下,辛將軍到了。」

顧承飛速瀏覽奏章,基本批個字,都轉交高熲具體處理,不多時,魏進忠入內稟告。

「宣!」

「殿下,陳國損兵五千,已敗退了!」

辛棄疾大踏步地走入,神色如常地宣布可令舉國上下歡慶的勝利。

姜國也有敵對,一是陳國,另一是楊國。

陳國算是中等國家,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國內有二十萬軍隊。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百年來,姜國唯一發生的大規模戰事,就是陳國入侵,正面戰場潰敗,險些被打到國都,最終還是魯國居中調停,才得以退兵。

不過退兵和敗退是兩回事,姜國邊境與陳國接壤,幾乎沒有一年安份,都是被騷擾欺壓,掠奪財富,以致於如今的邊境農田荒蕪,都無百姓敢居住了。

直到辛棄疾到來。

蟄伏三年,一戰敗敵。

「說說吧!」

顧承同樣不覺得戰勝一隻弱雞,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卻還是要聽一聽的。

「姜國如今不具備進取之勢,臣訓練的軍陣是以守為主,藉助地利,先挫敵銳氣,再一戰克之!」

辛棄疾訓練的姜國軍隊,不再叫飛虎軍,而是飛岩軍。

一字之差,風格完全不同。

飛虎軍以攻為主,擅攻城奇襲,飛岩軍則以守為主,最大的資本,則是絕無神的不滅金身。

在與大明世界交流時,辛棄疾就看上了這門功法,後由斗酒僧將之改良,再與此世的土系神術相結合,創出一套防禦軍陣,名飛岩陣。

或許依舊不及那些大國的傳承,但在辛棄疾的訓練下,與陳國的軍陣已經有一戰之力。

當然,陳國論及整體軍事實力,比起姜國可要強得太多,但它也不是沒有敵人,周遭有蔡、鄭、宋,對其虎視眈眈,所以用以對付姜國的,只有兩萬人馬。

連年的勝仗,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當飛岩軍擺出絕對的守勢時,他們大聲嘲弄,滿不在乎,結果當發現這個烏龜殼出乎意料地難以攻破時,已是此消彼長,強弱顛倒。

辛棄疾斬首五千,殺得陳軍倉惶而逃,取得了姜國百年來的首場勝利。

陳國驚怒,卻也一時間無法再戰。

柿子揀軟的捏,當姜國展露獠牙,陳國也不希望撞得頭破血流,卻收穫寥寥。

此戰證明了第一階段的軍事布局,以守強軍,達成目標。

「可以擴軍了!」

顧承下令。

「是!」

辛棄疾振奮抱拳,出殿後見到高熲,他的眉宇間,也有喜色。

「殿下,這是今年的國庫賬目。」

進殿後,高熲雙手奉上竹簡。

顧承翻看,眉頭一揚,露出微笑:「看來商路已經鋪開了。」

「是!」

高熲的策略,是以商興國。

姜國薄弱的根基,註定了它難以走其他的強國路線,唯有一個優勢。

刺繡已經打出了名聲,天下皆知,卻被魯國壟斷。

這就是商機。

也許在後來的時代眼中,商是很低賤的存在,但春秋戰國,正是商人的黃金時代。

由於諸侯林立,列國交鋒,各國物資的交流多倚賴於商賈,因此商人地位極高。

齊國名相管仲,出身於經營漁鹽的商賈,范蠡(lí)被後人尊為商聖,呂不韋更不用說了。

商賈並非受人岐視的低賤行業,姜國也能走這條路子,從今年的國庫收入來看,已經打開了門路。

「魯國那邊的施壓,越來越明顯了!」

不過凡事有利皆有弊,高熲也有些擔憂。

魯國自然不滿,它一向視姜國為禁臠,怎能容得姜國自己獲利。

高熲手段巧妙,出手的不是王后離的精品,卻又能對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不斷試探魯國的底線。

即便如此,以大國的囂張霸道,也不會善罷甘休。

「無妨,安隆助你行商,再去隱閣領五百暗衛,魯國暗地裡有什麼手段,儘管接下!」

三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