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大風起兮雲飛揚 第五十章 九鼎真相

帝輦按落雲光,顧承走下,就見火雲洞前,挺生秀柏,屈曲蒼松,一副飄渺清寧,不顯尊貴,彷彿尋常仙家洞府一般。

有童子引路,顧承入洞,寬闊樸實,氣勢恢宏,卻是一座鬼斧神工的天然宮殿。

正中心的雲床上,坐著三人。

當中一位為老者,青袍素衣,頂生二角,目光淡然,是聖皇伏羲;

左邊一位為中年,披葉蓋肩,腰圍虎豹,目光慈和,是聖皇神農;

右邊一位為壯年,尊貴威嚴,明黃帝服,目光銳利,是聖皇軒轅。

顧承近前幾步,躬身行禮:「見過三位聖德帝主!」

三皇坦然受之,也齊齊起身還禮:「禮敬人皇陛下!」

顧承敬的是三皇興人道,三皇欣慰的也是人皇興人道。

雙方坐下,伏羲道:「陛下平內亂,卻外敵,四海皆服,萬民稱頌,人界有帝如此,我三人甚感欣慰,然伐天之事,可曾思慮妥當?」

開門見山,卻無質問之意,只為釋疑。

顧承道:「朕已深思,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仙神也在萬物之中,卻自比於天,朕領人族伐天,一為不拜仙神,人族自強,二為重定天界,令三界回歸秩序平衡!」

神農問:「末法之劫已現,若借陛下伐天之戰,推動大劫,寂滅三界,又當如何?」

顧承道:「畏之所依,依無可依,難之所避,避無可避。」

軒轅問:「凡戰者,未慮勝,先慮敗,伐天之戰,勝如何,敗又如何?」

顧承道:「示敵以強,勝則回,敗則退。」

短短十個字,聖皇軒轅略一思忖,已然露出讚許。

從登基大典,立志伐天開始,至今有不短的時光,建元洞天內時光流逝不同,更是過了數百年歲月,人界大軍卻一直未動。

只因顧承不急。

該急的是天界。

仙神實力固然強大,卻是巔峰,進無可進,盛極而衰,人界起初弱小,可一旦團結向上,提升的速度日新月異,那種奮起直追的勢頭,足以讓仙神都感到威脅。

所以滅三凶之戰,示敵以強,仙神才會相信。

不過人界要有自知之明,比起天庭還是有差距的,所以哪怕是大勝,也切勿以蛇吞象。

勝則回!

至於敗則退,就更簡單了,天庭即便獲勝,膽敢冒著落入埋伏的危險,奮起追擊么?

不敢!

早在開戰前,顧承就有全局的安排,第一次伐天之戰,註定不會有輝煌的大勝,也不會慘遭大敗。

不錯,是第一次。

伐天偉業,遠不是一次大戰能夠結束的。

短短的交流,三皇放下心,換成顧承發問:「三位聖皇陛下相邀,有言關於大禹九鼎之事,難道其中的五鼎,正在火雲洞中?」

「不錯!」

伏羲揮袖,造化龍鼎自顧承袖中飛出,與四道光芒並列,其中各有一座巨鼎沉浮。

但除了得大漢皇朝祭祀的造化龍鼎,顧承從其他四鼎中,卻感受不到強大的氣息,不由地目露奇色。

關於大禹九鼎的疑惑,他有很多。

比如在歷代人皇中,大禹不是最為突出的一位,為什麼九鼎,能定人皇九九至尊之位?

相比起來,三皇的伏羲琴、神農鼎與軒轅劍,都屬於傳說中的十大神器,得人道聖力灌注,力壓當代,應該更具資格才對吧!

「九鼎原為乾坤鼎,融入了我等的鴻蒙紫氣。」

伏羲揭開真相,膝上光芒一閃,橫陳著一架古琴,僅是玄器之階。

顧承瞳孔微縮。

此言之意,是伏羲琴的鴻蒙紫氣,注入了九鼎內?

鴻蒙紫氣是玄器在晉陞為神器時,自發誕生的力量,是駕馭本源之力的關鍵,神器的核心。

伏羲將伏羲琴的鴻蒙紫氣,注入九鼎內,就是廢了自身的神器,成全乾坤鼎。

而且他的話中,是「我等」……

果不其然,下一刻,神農鼎與軒轅劍浮於神農的軒轅身側,也非神器。

伏羲道:「陛下當知,天地人三界初分時,有三皇神器出世,然一場大變後,神器降階,天帝不出,三界陷入無序的混亂中。」

顧承點頭。

神農接著道:「我人族上古之時卑微,巫妖衰敗後,才得以崛起,歷經數代,薪火傳承,總算有國家之形,子民安居樂業,不料忽有洪水席捲天下,毀滅萬物!」

軒轅是何等銳意進取之人,回憶起那場洪水,都浮出心有餘悸之色:「水勢不可阻擋,淹沒一切,源頭無法尋找,突如其來,連女媧娘娘以九天息壤,都無法平息洪災。」

顧承臉色微變。

已入混元道境的女媧,都無法阻擋洪水?

「那場洪水對人界而言,便是末法之劫!」

伏羲道:「娘娘更發現,滅世洪水肆虐人界的同時,人皇座內的本源之力更被不斷吸攝,幾乎要毀去!」

神農道:「如果人皇座毀去,那人界就再誕生不出皇者,大難臨頭之際,女媧娘娘以九天息壤與玄黃母氣為主材,我三人再將鴻蒙紫氣抽出,煉製出一件新的人皇神器!」

軒轅沉聲道:「乾坤鼎終出世,鎮壓滅世洪水,然洪水平息之際,幕後大敵亦出手,將乾坤鼎轟碎,分作九鼎。為防大難再起,我等便在女媧娘娘的指點下,用九鼎輔人皇座,定九九至尊位格。」

顧承緩緩點頭,凝聲問道:「那天界奪走四鼎是為了什麼?」

軒轅冷冷地道:「人界劫後,當有輝煌,天界無帝,仙神奪鼎,其心可誅!」

言下之意,是防範於未然,害怕日後天界也遭劫,反被興盛的人界所超。

伏羲則道:「或有他圖,趁著商周朝代更迭,群仙下界,名為歷練收徒,實則為九鼎而來,道門與天庭綢繆良久,不惜一戰!」

顧承頓時明白,武王登基,記載有地水風火狂涌,天地失色,原來是三皇五帝與天庭大戰。

只可惜終究不敵,被天界奪走了中天鼎、乾天鼎、坤天鼎、震天鼎,剩下巽天鼎、離天鼎、艮天鼎、兌天鼎、坎天鼎。

顧承作出承諾:「請三位聖皇陛下放心,朕定讓四鼎回歸!」

「九鼎失其四時,那掀起洪水的幕後大敵又動,欲奪剩下五鼎,五帝拚死,以身祭鼎,又有我三人成陣鎮壓,才堪堪守住……」

三皇卻不見喜色,反倒無比凝重地道:「陛下欲令九鼎重聚,他勢必不肯善罷甘休,這才是最大的兇險所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