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秦時明月漢時關 第七十五章 白馬非馬

「百家爭鳴,人道根基!」

「通天之路,建木之樹!」

「天地元氣,聽我號令!」

伴隨著顧承輕喝,百家思想,化作光輝火種,自識海出現。

正如上古之時人類鑽木取火,踏上運用天地的關鍵一步,在無垠的黑暗中,火種頑強執著地閃爍著,緩慢而堅定地驅散混沌。

相比起最初時的混亂,此時的人道根基,已經井然有序,當顧承將領悟的大道之力注入其中,美妙而神奇的一幕幕為之誕生——

縱橫之道,變動陰陽,四時開閉!

陰陽之道,一體兩面,彼此互藏!

墨家之道,木石走路,青銅開口,入金位!

醫家之道,創生衰老,生死輪迴,入木位!

雜家之道,包羅萬象,滋潤萬物,入水位!

兵家之道,侵略如火,破城滅敵,入火位!

農家之道,厚德載物,地澤眾生,入土位!

……

這種對應並非固定,絕不拘泥統屬,只因諸子百家十二道,每一門的精髓都可橫跨諸多領域。

比如兵家之道,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又何止一個火位能夠容納。

當各大流派的精髓開始爭鳴互進,陰陽五行的生合變化,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毋須刻意,天地元氣滾滾而入,自識海中化出一方嶄新的世界。

內天地!內循環!

這是一種間乎於內煉與外修之間的法門,不若低武世界一味修鍊內力,無法利用天地,也不像高武世界完全藉助天地偉力,規則為先,神功秘典凌駕於個人努力之上。

內天地一成,對於天地元氣的利用效率當達到極致,即便是去往低武世界,也能以自身之力與天地溝通,互為循環,共利共進。

「此法可為人族的根基!」

顧承雙手一展,七卷流轉著光芒的書冊浮現:「待我整合完畢諸子百家十二大道,便著天樞十二卷,傳於世人修鍊,我人族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從無到有,靠的是自身的努力與智慧,毋須天界眾神施捨!」

「陛下此舉,福澤萬代,人皇之稱,當之無愧!」

觀看完顧承的試演,龍靈發出由衷的嘆服。

生而為人,萬物靈長,理應有自身的驕傲與理想,敬畏天地,運用天地,駕馭天地。

仙武大漢的無雙境看似強大,但倘若有遭一日,星辰之力被眾神阻擋,無法跨界,那麼人類就會進入末法時代,神通偉力逐漸消失。

這樣的修鍊命脈,是掌握在天神手中,隨時可以收回。

而今顧承憑藉低武中武高武一步步走來的經驗,將人族先天的不足,與後天的韌性相結合,走出一條全新的堂皇大道。

這種功德,卻是凌駕於三皇神器之上,不借外物認可,都是當之無愧的人皇之尊。

「人類的誕生與崛起,是巫妖退出歷史後的必然,所以女媧娘娘捏土造人,得天地大功德。」

「而我創此獨立自強之路,便是讓天人兩界徹底分離,從此人族不再祭祀天神,天神豈會甘休?」

「人神對決,伐天之戰,無可避免!」

對主世界的規劃是未來,目前還要著眼於現在。

顧承取出山河社稷印,目現沉吟。

「這個世界不比往常,能不用便不用……」

龍靈蘇醒後,便可召喚小世界臣子,前來相助,但他權衡利弊後,卻收起帝璽,連順手的玄器都未使用,反倒取出一架金橋來。

這座天地金橋,正是從水鏡學宮處得來的玄器,乃是儒道之寶。

顧承伸指一點,天地金橋光芒耀起,高冠古服的老者從中走出。

「齊魯之地,桑海之城,小聖賢庄,儒家大道,去吧!」

老者行禮而出,顧承眉頭一動,又感受到一股奇特的大道之力,微微一笑:「名家公孫龍么,白馬非馬,詭辯之道,將趙高喚來!」

……

……

「不識抬舉!不識抬舉!」

就在顧承完善人道根基之際,春申君拍案而起,卻是老臉鐵青。

都已四個多月了,三番五次的邀請,秦公子竟然拒而不接,根本不入府一敘。

如此一來,他還怎麼談延壽之法?

實際上春申君一生久經風浪,也曾大起大落過,雖然剛愎自用,卻也是老謀深算。

他內心深處,知道所謂的秘法續命,其實是自欺欺人,可現在顧承越是拒而不見,執念反倒越成了心魔,就像一根刺,埋在心中,越扎越深。

朱英沉聲道:「此人是有恃無恐,知道君上仁德,不會拿他怎樣。」

仁德純屬貼金,誰都知道春申君的政治立場是主和的,正是他讓楚國附秦,才能在每每有重大戰事挫折時,坐穩位置。

兩國談判,都是靠他。

如果站在楚人立場,再以後世的眼光來看,春申君就相當於秦檜,楚國則是南宋。

給春申君再大的膽子,他也不敢謀害秦國公子。

但朱英也有對策:「君上,大王近來的身體越來越差了。」

「你的意思是?」

春申君聞言目光一動。

「那秦公子誇口的延壽之法,無論有沒有實效,都可以讓大王知曉!」

朱英笑道:「如果有用,那麼君上也能以之延壽,如果秦公子根本是胡吹大氣,大王震怒,李園也不敢跟他公然走得太近了。」

「好計!就這麼辦!」

春申君頷首,看向朱英:「糧食送到趙人手中了?」

「是!」

朱英拱手:「十日前已送達,不僅趙軍感激涕零,江湖中人也都稱讚君上的恩德,李園之流,無憂矣!」

朱英至今沒有放棄春申君,不是忠心難捨,而是拉攏到了諸子百家的強援。

有了兩家高手保護,李園豢養的那些刺客,又何懼之有?

「也罷,有備無患,那些粗野的江湖人士,就交予你調用吧!」

春申君一直不信李園敢對他下手,卻也不會駁斥手下的一番好意。

反正在這位戰國四公子眼中,諸子百家乃低賤之人,李園出身亦是卑微,就讓他們互相撕咬,以作取樂也好。

春申君不知道,此時的李園真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悠。

「去請公孫先生來!」

楚王的身體越來越差了,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園很清楚,一旦楚王駕崩,太子繼位,春申君必然將他和李環掃出權力中心。

論及在楚國的根基,他和春申君差得太遠了,唯有行險一擊,才有獲勝的可能。

現在農家墨家,居然相幫老賊,這可如何是好?

有鑒於此,當一位寬袍大袖的老者走入,李園強壓住驚怒的心情,拱手一拜:「公孫先生,務必請出荀夫子,助我一臂之力!」

「國舅請安心!」

老者撫須輕笑:「原本我也無甚把握,但墨家既然偏幫春申君,那麼荀夫子出面就是理所應當了。」

「哦?此話怎講?」

李園面色一喜。

這老者正是開創了白馬非馬論的公孫龍,可謂將名家的詭辯之風發揚光大,標新立異,犀利靈通。

他原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趙勝死後隱居,李園也是花了大代價,才請他出山。

「儒墨兩家同為諸子百家中的顯學,又同為濟世救民,然理念作為多有不同,儒家講求天命,遵從禮樂,墨家教義卻是非命非樂,前代墨家巨子更是著下《非儒》一篇,直陳儒家種種不是,一度將兩家的關係,推到勢不兩立的境地……」

公孫龍自信滿滿地道:「老夫去往那桑海小聖賢庄,只用一席話語,管叫荀夫子乖乖來楚,為國舅所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