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秦時明月漢時關 第五十九章 必使其瘋狂

「大勝!大勝!」

整座邯鄲,成了歡樂的海洋。

當勝利的捷報傳回,無數人湧上街頭,歡呼著,雀躍著,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上前線,打勝仗!」

「誓滅秦國!為父兄報仇!」

當李牧得趙王急招,凱旋迴京,所見的就是這一幕。

「上將軍!士氣可用啊!」

司馬尚端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看著眾人自發將自家的孩子推入軍中,撫須笑道。

李牧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

「得此大勝,大王不會換將的。」

司馬尚以為李牧在擔憂,朝堂上的奸佞又在迷惑趙王,出言安慰道。

「並非大勝,換將亦是無妨。」

李牧目光一閃,默默地道。

正如蓋聶所判斷的,王翦的援軍趕到後,雙方一場大戰,各有損失後,李牧率兵撤退。

秦軍主力險之又險保存下來,卻也在短短一日內,死傷高達七萬!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勝利。

但在李牧看來,卻不是輝煌的大勝。

因為此戰的勝利,是以屯留的瓮城報廢,防守之力大降,放棄這個兵家必爭的要地為代價,兵者詭道也,奇謀算計可一不可再,有了王翦接手,秦軍再不會給他可乘之機。

何況秦人的反撲,也造成了趙軍兩萬的傷亡,在那樣一面倒的壓制下,還能做到這點,證明了趙軍與秦軍對比,是真的差距極大了。

所以李牧對於換將不是特別在乎,見好就收,該和談了。

以勝逼和,不僅秦國休想再得趙國城池,還可以逼迫秦國割讓土地,即便不成,也能激勵本國士氣,讓趙人知道,秦人絕非不可戰勝。

「何人能出使秦?」

現在李牧思索的,是出使人員。

昔日藺相如完璧歸趙,可謂是出使的最高成就,至今和氏璧還在趙王宮收藏著,可惜藺相如已死,想要一位智勇雙全,臨危不亂的臣子使秦,為趙國爭取最大利益,實在不易。

更有郭開韓倉那樣的奸佞,在其中添亂,百般阻擾,不得不防……

「愛卿啊!讓寡人好等!」

然而讓李牧始料不及的是,剛入皇城,遠遠就見趙王率領文武官員,在王宮口候著,主動迎上。

「大王!」

眾將受寵若驚,趕忙跪下行禮,宏聲道:「臣等不負使命!」

「哈哈哈哈!好!好!」

趙王大笑,親自上前,扶起李牧,拍了拍他的肩膀:「上將軍之能,寡人如今方知,還好不遲啊,君臣相知,必可令我大趙興盛!」

「大王!」

李牧心中激動,又重重拜下。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看似威風,透出的其實是滿滿的無奈。

哪個將軍,不希望得到君王的信任?

好比李牧,他昔日守衛邊疆,匹敵匈奴時,採取防守戰術,上一代趙王將之調回責罵,並使他人取代,結果那些代替的將領被匈奴所敗,邊境上無法耕田放牧,趙王不得已下再請李牧出任,後來才得以大敗匈奴。

歷史上李牧後來臨危受命,也是趙國無計可施,即便如此,最終還落得個被害的悲慘下場,他這一生最為渴望的,恐怕就是君王的信任了。

現在,信任來了。

李牧虎目一熱,滿是激動。

而這時,郭開也上前,躬身行了大禮:「昔日多有得罪,希望將軍多有包涵!」

李牧微微點頭。

「耳目股肱,寄於卿輩,此次正是郭開大力舉薦,可見你們都是忠心為趙,寡人心甚慰之!」

趙王再度大笑,開心得像個孩子:「走走走,隨寡人入宴!」

慶功宴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

軍方雖然看不起郭開前倨後恭的模樣,但此人既然見風使舵,轉為支持李牧,那也不需要真與其硬懟,就連李牧都與郭開對飲一杯,以示冰釋前嫌。

絲竹並奏,酒酣耳熱,待得宴會的氣氛到達高潮,趙王看向儼然成為中心的李牧:「李牧撫養軍士,戰必攻克,寡人今封其為武安君,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此言一出,場中一靜。

武安者,武功治世,威信安邦,最早出自西周,能得此封號,對於將領來說,可謂最高榮耀,註定名留青史。

但關鍵在於,每一個趙人都會記得一個人的名字——

白起!

他也是武安君!

趙王此時將李牧封為武安君,是單純的嘉獎,還是另有深意?

「謝大王!」

李牧臉色微不可察地一變,感到一股不安,出席謝恩。

「愛卿啊……」

趙王等了等,沒有等到李牧發誓滅秦的豪言壯志,心中有些不滿,主動道:「你沒有什麼要說的?」

李牧沉默片刻,緩緩地道:「大王的厚愛與期許,牧銘記於心!」

「好了!愛卿是實幹之人,寡人就明說了!」

趙王猛然站起,端著酒樽,遙遙高舉:「昔日長平一戰,我趙國男丁死傷殆盡,只能以收買賄賂之行,使毀諾卑怯之舉,保國家不失。這口氣,這股恨,寡人一直憋在心中,直到這一戰才有所抒發,但是不夠,還遠遠不夠,武安君李牧接令!」

「臣在!」

李牧半跪。

「我大趙二十萬兵丁,全部交予你統帥,西進滅秦,可有信心?」

趙王目光火熱地看著他。

此言一出,包括司馬尚在內的將軍也是大喜,王上終於辨明忠奸,將軍權全權授予。

好啊!實在太好了!

「大王!臣沒有信心!」

然而下一刻,當李牧的回答響起,所有人都怔住了。

「你說什麼?」

趙王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王,長平之戰,我趙國損失太過慘重,短短二十年,尚且不足以恢複元氣,難以滅秦。」

李牧知道自己所說,會引發大禍,但也不得不在這舉國歡慶之際,揭開血淋淋的傷疤。

現在的趙國,就像一個大病初癒的人,拿起兵戈戰鬥,已經勉強,與秦決一死戰?那簡直是老壽星上吊,活膩歪了!

且不說秦國有不在他之下的王翦,即便全是昌平君昌文君那樣的幹將,單憑秦國五十萬大軍,趙國就根本贏不了。

再是用兵如神的將領,也沒辦法改變國力!

以蛇吞象,自取滅亡!

「武安君,你不必過謙,寡人再問你一遍,有沒有信心為我趙國洗刷恥辱,報仇雪恨?」

但趙王卻根本聽不進去,咬牙切齒,一字一句地道。

翻臉如翻書。

剛剛還和煦溫暖的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雷霆震怒。

「敢問武安君!」

郭開更是問道:「此次秦國內亂,君相不合,我趙國都不能把握住時機大敗之,若日後秦國鐵騎捲土重來,又該如何應對?」

李牧嘴張了張,無言以對。

這話沒錯。

如果此次和談,等到秦國沒了內亂,秦王大權在握,經過數年修養生息,下一次來犯時,趙國又能抵擋嗎?

不能!

趙國經過長平之敗,想要真正恢複元氣,非得兩代以上,也就是四十年左右的時間,但那個時候,秦國必然變得更加強大。

所以等下去,就是飲鴆止渴,立刻開戰,又是畫餅充饑,都沒有好下場……

何去何從?

就在李牧陷入遲疑時,郭開補上了最後一擊:「大王,武安君若無信心,我舉薦樂乘將軍!」

「既如此……」

趙王眼中露出失望之色。

「大王!臣有信心!」

不得已下,李牧終於應下,僅僅四個字,每個字都似有萬鈞之重。

「好!」

趙王滿意了,痛飲此酒,激昂地道:「寡人就在邯鄲,等待大軍凱旋的消息!」

李牧默默回歸席上,下定決心:「即便受千夫所指,成為罪人,接下來的一戰,我也必須敗,趙國絕不能在勝利的喜悅中,繼續瘋狂下去了!」

……

……

「稀客!不知公子此來,所為何事?」

咸陽相府,呂不韋將顧承引入堂中,賓主坐下,相談甚歡,彷彿門生轉投,太后倒戈,根本沒有發生過。

「此來有兩件事。」

顧承微笑:「相國應知,如今趙盡起二十萬大軍,交予武安君李牧,攻河西之地。」

「自取滅亡!」

呂不韋冷笑:「趙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李牧再有驚世之能,又豈能勝我五十萬大軍?」

「然也。」

顧承頷首:「不過我想請相國書信一封,讓王翦將軍佯敗,讓李牧繼續勝下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